敏感内容
发觉自己写点啥破玩意主要还是依靠经历和看到的:)
想了下为什么会卡文——
那个情节差不多借用了一个porn里喜欢的场景,但看的时候感觉actress不是很enjoy(就……假enjoy)
可能心里不是很认同吧,于是卡文了🚬
最后,黄检又带着一后座的书上路了
虽然书是读了那么多年,学也是上了那么多年,但感觉自己对学习还是个门外汉
有时候学/攻克一个难题的时候总想惯性摆烂/逃避……well,现在会提醒自己,吃力的时候是在走上坡啊!
生活中总会遇到toxic人toxic时刻,那种感受其实跟遇到难题想摆烂时候的生理“应激”感还蛮像的。但,就不必强求自己面对他们啊!摆脱他们又不会怎样
总的来说,得分清生理上相似的感受。这么多年的规训,潜意识里总会告诫自己要礼貌地对待任何人,即使那个人toxic得不得了噢,外在行为表现就是强迫自己一直“对着”他们。然而遇到难题的时候怎么不稍微“强迫”自己“对着”它们呢。
so,应该下意识训练对这两种事物的潜意识反应。
大脑好混乱,脑内经常中英粤三语。语言系统的混乱应该代表着思考体系的未成形吧。
事情是这样的,在16personalities网站test完,页面显示推销自家解析ebook
搜了下,看到quora网友的拔草,并推荐了Dr. A.J. Drenth的书。读了之后惊了,干货满满,尤其是career部分
(书名是THE INTP,然鹅这时候我搞错了,自己是F不是T,虽然只差3%吧
正巧小x书大数据推给俺关于INFP的po,专门再搜了下,基本都是灌鸡汤,职业什么的也是无脑推艺术或者心理学行业
算了,简中平台靠不住
Dr. A.J. Drenth有个blog,里面涵盖了各种人格的分析
我以为他分析INTP是专长,没想到其他人格分析也保持了高水准
里面有分析INFP人各个Function驱动产生的事
不过我想,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物质条件不同,加上这些因素的修正,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体现不同的结果(所以说如果像小x书那样只抛出“xxxx人会XXX”的结论就很莫名)。但是推论过程真是赏心悦目啊……
再说这位dr的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的同时偶尔带一些优美的修辞,逻辑的连贯性让人不知不觉跟着他的思路读了一大篇文章了
今天看到柳叶刀的推文,对不起是我学艺不精,对public health的理解狭隘了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ackling the other pandemic
也是在象吃了ublock origin的安利,加入规则之后体感edge流畅了很多(毕竟很多网站搞google analytics之类的这样那样的请求加载个半天
还有强制跳转和登录弹窗也可治
昨天的治愈是和衝浪少年一起度過夏天给的
无意经过马特市,看到年榜,在一众纪实严肃文学(不是)里,这篇清新的标题一下吸引了我,全程嘴角要裂到天上地读完了。点进太太的首页,居然还有创作手记!勾起我古早的回忆了,好像只有中学时代看的书和杂志会附带作者手记吧,真是令人怀念的感觉啊。
绿色狂热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