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_stone
你是怎么确定「肥胖就代表不健康」的?有什么事实依据来支撑你的结论吗?
「肥胖」的标准是什么?体重?脂肪比例?谁来确定的标准?祂们制定标准的资质是?
市面上BMI、体脂率之类的指数是根据人体骨骼强度和肌肉耐受度计算出的吗?不同人的骨骼强度和肌肉耐受度上限都一样吗?不一样的话标准怎么普适?
针对人的普遍身材做过实地调查吗?多大的采样比例?样本结构是怎样的?样本能够代表地球上现存80亿人、以及存在过的几百亿人吗?
肥胖和健康的关系相关研究历史多长?有跟踪研究吗?要知道过去的普遍认知「香烟对身体有益」「脂肪摄入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糖是良好供能物质」可都逐一被推翻了
什么叫自然?人得病要死结果被药物和手术救回来,这不算忤逆自然?为什么生物体囤积能量以应对环境变化这种自然界最常见的储能行为,会被人类社会定义为不自然?
结论的时间尺度是怎样的?人类历史上吃饱饭是异常,吃不上饭才是常态,绝大部分时代都是以胖为美因为胖代表了健康、代表了丰腴,代表了富足,反而瘦才是一直和疾病挂钩。
在缺乏以上思考的前提下张嘴一句「胖就该减肥」,你是不是把少部分人灌输给你的观点当成常识和真理了?
对不起挖个坟,rt:https://mastodon.social/@hiromst/108642833490891880
一整串都讲得太好了,金句频出,我笑死。
想到昨天和那个新移民妈妈聊天。她是初中老师,十分不认同国内现在卷生卷死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佛系教育,注重享受童年,没有过早地开始文化教学。
但孩子也不会因此快乐,一入学,别的孩子已经能用英语对话,你却连abc都不认识。虽然妈妈能反复告诉她:没关系,不是你笨,只是你之前没有学过。
这样的安慰没有用,不能弥补她在被同学嘲笑时被打击的自信。女儿成日为此不开心,妈妈这时候才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错了,是不是还得适当地卷一卷才行。
我说不是你的错,那是环境出了问题啊!
她点头,然后讲来加拿大以后两个孩子入学,本来操心语言上不能适应怎么办。老师叫她放宽心:移民聚集的区域小学,别说英语流利,就是一点英语都不懂的孩子她都教过很多。然后给她女儿安排了两个会说中文的小翻译。
儿女第一天上学回来,说:再也不要回中国上学了!
(想到这个是因为朋友群里又提到要送孩子回国学习真正的基础知识(((
说起来,黄耀明的IG是我看过最有趣的,这个有趣的标准是:他一边在台北宣传演唱会、受访、访友、做游客,一边作为一个真正的公众人物散发自己的影响力按时按事件缓急地转发人权抗议新闻、港人受审新闻及一系列……
你在他的限时动态前一条刷到他笑的眼睛都大了一号,下一条就是港人受不公正地审判,上一条是友人宣传他的演唱会,下一条就是白纸抗议相关……完全不觉得割裂,还会感受到一种岿然不动的平静和安慰。
他真的精神肉体(?? 生活都丰富到极致了,你能充分地感受到一个人有如此澎湃的精力和脑力,他既热爱并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同时又在努力关心这个世界……
榜样大概就是这种,告诉你,过好自己的生活,你依然可以关心这个世界的不公,你快乐的时候依然可以愤怒,你幸福的时候依然可以恨。
我看过很多例维吾尔人在各种地方不轻易交流,和自己同伴小声说话,会将手机放远。想说这不仅仅是深入骨髓的恐惧导致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而是他们真的在遭受这些。在国内不用多说了,他们被分到特殊宿舍,受到特殊监管,宿管查寝也会特别重视,你知道他们住在哪里,但几乎不会和他们碰面,偶尔几次路过宿舍大厅,都会听见宿舍提到关键词,大意是特别要查他们。他们的登记信息也单独集结成册,有一次不小心翻到,发现上面的内容和普通学生登记的不一样,更加详细复杂,是看一眼都忍不住心咚咚跳,不知道为什么而害怕。而好不容易出国念书的那些,并不是真的获得了自由,而是获得了一个机会,被控制在所难免。就连普通大学生出国交换,都能临时打电话给你要你和另外两个同学连夜成立党支部,你觉得他们会遭遇什么。我的大学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其中一位老师是长期被监听对象,他自己知道,但是他不能阻挡和拒绝。
我说 关于性别方面的态度 我跟李安保持一致
尖叫!扭曲!狂躁!挥舞!
帅气小人
汪汪!汪汪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