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消解性别》
https://neodb.social/books/2245/
与其说对理论感兴趣不如说更喜欢看她的推理立证,思路很清晰,就是受个人知识的局限性有些地方还是没能看懂。看完只能说,我们现在国内在吵的事外面早就讨论过很多次了,有些事确实能靠看书来少走点弯路的。
回到乱伦禁忌这个论题,这样一个问题就出现了:这些禁忌和位置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列维·施特劳斯在《亲缘关系的基本结构》一书中说得很清楚,生物学中是没有什么东西要求建立乱伦禁忌的,它是一种单纯的文化现象。
呃呃呃,竟然是这样
认为性别是一种规范的观点需要进一步阐明。规范(norm)和规则(rule)不是同样的概念,它和法律(law)也不是一回事。一种规范是作为规范化的隐性标准在社会实践的内部运作的。
之前上野说马克思主义忽略了文化方面的因素,大致应该就是指这些吧。
也许,什么是正确的以及什么是好的,在于对那些围绕着我们需要的最基本范畴的紧张关系保持一种开放态度,在于明白我们的知识和需求的核心正是无知,在于在我们的经历中认出生命的迹象,虽然我们对未来将会怎样没有丝毫的把握。
我们对他者提出的问题简单而没有答案:这个问题就是,"你是谁?"暴力反应不会提问,也不会试图去找出答案。它只会坚持它已知的东西,以它的无知来消灭威胁它的一切,消灭迫使它重新考虑它对世界的假设以及这些假设的偶然性和可变性的一切。
想到林毛毛对小红楼的评价,她就是很典型的这种,好像女性只要对所有针对女性的暴行还以暴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一样
显然,谁以及什么被视为真实这一问题是个有关知识的问题。但正如米歇尔·福柯清楚指出的那样,这也是个权力的问题。拥有或承载"真理"和"现实"在社会中是个极具力量的特权,是权力将自己扮成本体论的一种方式。
突然想起之前看到说,底层人的反抗显得不体面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
读过《看不见的城市》
https://neodb.social/books/1062/
大量对细节和场景的描写,看完一章忘一章,我还是更喜欢有情节和内容的故事。这种应该是喜欢诗和散文的人会喜欢的作品。
有些女性主义者批评说,技术使得母体被父权的设备所取代了。然而,他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技术也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权。有些女性主义者赞扬这些技术带来的选择,但是,他们也不能忽视这些技术的某些用途,比如,对人类完美性的计算,性别选择,以及人种选择。
一些美丽新世界,技术这方面其实还蛮单纯的,重点是伦理方面
一种观点认为变性人试图逃脱女性特质这一社会地位,因为这个地位被认为是低下的或缺乏男性拥有的特权。这个观点的假设是,我们能够通过理解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框架而在定义上解释女变男的变性。这就忽略了那些公开作为变性人生活的人所经受的歧视、失业、公开被骚扰以及暴力等方面。
原来一直有在讨论这个问题啊,看jk罗琳那样我还以为他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个诊断大体担当了监控儿童同性恋初期征兆的角色,认为"性别不安"(genderdysphoria)之所以是一种心理紊乱,就是因为某种性别的人显示出了另一种性别的特征,或是想要以另一种性别生活。这实际上把一种简化了性别生活方式复杂性而强调其一致性的模式强加于人。
嗯嗯,现在国内也很流行跨性别是对男女刻板印象的追求这一观点。
我可能会觉得,如果没有获得一定程度的承认,我就活不下去。但我也可能觉得,正是那些为了让我获得承认而必须遵循的规矩使得活下去变成了不值得的事。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啊....他人的对自己存在的认可对也是很重要(当然看人
如果我这个人不行动( doing) 就不能存在( be) 的话,那么,我的行动的条件就是我的存在的部分条件。如果我的行动依赖于施于我的行动,或是说,依赖于规范对我所起的作用的话,那么,我之所以成其为" 我",就取决于我能对施于我的行动做些什么。这并不是说我可以作为塑造者去重造世界。我们总是从一开始就被我们之前、之外的一切所构造了,这与那种关于神力的幻想是相抵触的。
《消解性别》
#读书
相反,它是处于限制性场景中的一种即兴实践。而且,一个人并不是单独"制造"他/她的性别的。一个人总是与别人一起或者是为了别人而"制造"性别的,即使这样一个"别人"只是想象出来的。
应该指的是社会性别,而不是生理性别
所以大概是看书号
《银河英雄传说2》《视差之见》
25
这就是他现在看到的宇宙,七扭八歪、摇摇欲坠,同他一样得不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