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科普一个我受益了很久的概念——「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它的表述大致如下:
当一个人发表并不完整的陈述(观点、想法、事实等)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给这条陈述以最说得通的诠释,和最善意的初始假设,哪怕这个人在与你争论。
简单地说,就是在理解他人说话内容时,以最大的善意和宽容去理解其用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任何交流甚至冲突中,避开所有无意义的咬文嚼字、过度解读,而以最高效的方式达成可以进一步交流和理解的共同底线。
这是我近三年来受益最大的一种原则。(By the way, 这条原则是孤阅格致学院的小宝老师传授给我的,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与格致学院的哲学教师们在个人修为上的巨大鸿沟)
举几个应用了「宽容原则」的小场景:
大疫时代,各种公共场所都有些令人无奈的严格措施。一次我去商场的美食广场吃饭,口罩不知所踪,于是被保安拦在外面。我跟他说——来这里吃饭的人不可以就餐时戴口罩,那些正在就餐的食客离我现在被拦的地方不过两三米,要求我必须戴口罩然后在几乎同一个地方摘掉口罩吃饭,显得有些不合理吧?
他没好气地跟我说:不戴口罩就是不能进,反正上面就是这么规定的。
换做多年前我会有一大堆尖酸刻薄的话准备随时脱口而出。然而这一次,我这样说:小哥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这样做其实也有点儿不合理,但您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不想被摄像头拍到,不想让小领导找你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以及,今天没少有顾客因为这件事冲你吼,所以你有点没心力好好解释了对不对?
他愣了一下,然后瞥了一眼商场摄像头叹了口气说:其实也没多大事,都是混口饭吃,我一个当保安的多的我也管不着,你进去吃饭吧,下次记得戴口罩。
我们经常会听到「就是不能」与「就是这样规定的」——然而这种陈述本身是无意义的,必须将其语义补全。
而在冲突中,我们本能地会倾向于「以最恶推断」的方式进行补全:你这样说就是为了为难我,你这样做就是以为自己穿了个制服有点儿小权力就要摆官架子,你就是有病。
而应对冲突,我们可以反本能地进行「最善推断」:你这样说是因为工作来之不易不想承担过多风险,你这样做是因为今天不太顺利,换做我可能我也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我想坦白的是,更加宽泛地应用「宽容原则」并非是因为我是个圣人或有某种圣心。而是因为,宽容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对方最核心的论点、诉求、想法。如果对方本无恶意,那么我便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成本,可以让事项或议题的推进更为顺畅;如果对方的确有恶意,那么我能够过滤所有噪音后,迅速定位并理解到「恶意」背后的缘由,最终找出与之打交道的办法。
我至今仍然不确定两件事:1. 我是否过渡扩大了这个哲学/修辞学的概念(其实不重要);2. 我是否真的能把「宽容原则」作为一种「被动属性」,取代我内心深藏的、黑暗的一面,即「本能地恶意揣测」。
人的修为有很多道槛,我天资愚钝,恐怕道阻且长,共勉罢。
—— 自感身负有人类原罪的船长
@reading 三毛给读者的回信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34585
之前看过第二篇,今天想起来搜了一下发现这篇里有三封回信,第一封也很好,想全文复制过来第三封还没来得及看
以下摘录: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份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请不要怪责我这种回信的方法,孩子,你太没有自信,也太要听别人的话了,有些自怜,更有些作茧自缚。请放开眼去望一望,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物和人,是值得我们去真诚的付出,也值得真诚的去投入——这里面,也包括你自己。请不要小看了自己,试着自爱,而不是自怜,去试试看,好不好?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这句话,与你共同勉励,因为我自己,也有想不开的时候,也有挣不脱的枷。我们一同海阔天空的做做人,试一试,请你,也是请我自己。
你做不做运动?散不散步?有没有每天大笑三次?有没有深呼吸?吃得够不够营养?以上都是快乐的泉源之一二,请一定试试看。请试半个月,看看有没有改变好吗?
我的看法是,我们活着,要求他人的帮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他人告诉你一件事情或由你自己去了解一件事情,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了解自己是由内而来的,当你了解了,不必别人来指引,也便能明白。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替你找出生命之路。
#长毛象安利大会
发现一个小网站:https://freerice.com/categories/english-vocabulary
点进去可以玩选近义词的游戏,据说每答对一道题,就会有10粒米被捐给饥饿的人。动画蛮可爱,闲的没事可以去打发时间。
齐泽克丨新文丨不受自然约束的自由:终极奴役
在这里,终极的教训是,我们应该接受自然的无意义的愚蠢。人类的存在,要归功于地球上的生命遭受的巨大的毁灭和苦难。恐龙不灭绝,地球上不会有人。我们主要的能源(煤、石油)是过去发生的不可想象的毁灭的残余。我们的日常习惯都依赖于全球的苦难——只要想想在养鸡、养猪的工业化农场发生的事情就够了。我们不但对我们的环境来说是一场灾难,而且,我们就出自于这场灾难,并且甚至今天,我们还以此灾难为生。而所有这些牺牲,都绝不会得到救赎——不会有某个新的纽伦堡法庭来谴责我们对自然生命犯下的罪行。最难的事不是为苦难寻找某种更加深刻的意义,而是真的去接受它的无意义。
突然想起来,关于短效避孕药还有一条想提醒女性朋友的: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肠子内本来就有长(本来算无害的)脂肪瘤的基础,服用短效同时也会刺激、加速脂肪瘤生长。
如果符合情况,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影响,三五年后累积下来,最后就会像我一样被送进抢救室切掉半米多的肠子。
没有咒大家的意思,但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从小就是病弱属性,谨慎服药。如果选择服用短效的话,最好还是先系统性做个检查,同时每年全面体检一定要做。
@ciao 点拨
前几天看到友邻在广播里科普避孕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我还另外转发强调过仅仅用避孕套避孕的失败率有2%这个常被忽视的重要事实,然而还是说得不够、说晚了,因为当天留言里就有一位友邻说自己碰到了这个2%……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强调这个失败率了,也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友邻留言。于是今晚想了一下,就翻了翻这本女性生理科普新书《身体由我》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643334/
(非广告我没被赠书,只是以前看到友邻标记)。我想也许专家写的书会比直接甩出一个数字更有说服力,也更全面。
这书我还没通读,只是挑选了关于避孕的部分看了一下,的确非常细致全面,关于失败率的数据更科学,但解释得足够通俗易懂。而且还仍然有我之前也完全不知道的惊悚信息(图2)…… 对此我也想高呼一声“我的天呐!”
我打算接下来好好把这本书读一遍了,活到奔四的年纪都仍然还有这么多直接攸关人生人命的信息,作为女性我却仍然不知道,想想都后怕。得赶紧补习起来,保命要紧
#抑郁自救
写几个零散的point:
1.问题可以不去解决的。
世界上有很多问题是无解的,大到世界贫困人口,小到家里有人不愿意放好马桶盖。内心一团乱麻的时候不妨把问题们先丢到一边,很有可能80%的问题不解决也没事。需要学会的也许是「如何与问题共存」,俗称糊弄。
2.情绪不是问题本身。
我有个朋友说自己有anger problem,询问后才得知对方并没有使用过暴力,甚至没摔过东西。(这也太温和了!我都摔过几次东西……)从客观角度来看,那只是anger,不是problem。虽然情绪有时候会给自身造成困扰,但这是正常的。如果你的行为没有给其他人造成困扰,事情就可能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
情绪需要的是接纳,而不是“解决”。接纳以后再去分析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探索情绪背后的需求。
3.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可以试着写遗书。
人终有一死,怎么死可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死亡到来之前,还有什么遗憾的事情——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正在做但还想做得更好的事。
有时候想做的事情太多,排不出优先级,写遗书的过程就可以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
一直觉得重要紧急四象限(图1)不够好用,引入一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2)的概念,并进行魔改:
还能活6-12个月要做的事
还能活1-3年要做的事
还能活3-10年要做的事
还能活10年及以上要做的事
图不画了,懒。
解释下为什么按月起步,因为如果只能活几周,相信大部分人会放弃现在生活里90%的事情,拿仅剩的存款去寻欢作乐了……这和实际太不相符了。
看我这一天天的都在发明什么玩意儿,我可真行。
4.如果你毫无欲望,但也没什么痛苦,不妨把这种状态看作是一种「禅」。
剧、电影🎬
巧克力和披萨🍫
新晋烘焙魔女🧚♀️
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吗?
其实是一个分身
芝士和椰子爱好者
头像出自我最喜欢的电影——弗兰西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