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天,终于决定还是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我看到很多象友都在责备自己懦弱,面对崇高的道德却没有追随的勇气。我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人。我刚出国的时候常常自责,别人在集中营里受苦,我在大城市里小资。我不得不承认我贪恋这种生活,又明白正是这种自私和软弱令我们一次次地在强权面前妥协。有时候,我海外的朋友对我说stay safe,我都觉得很讽刺。正是每个人都想要stay safe,才会到最后每个人都无处藏身。
我的嘴上说:给我一代不原谅的人,一代巨人!我的心里却暗暗地附和:但不会由我来做第一个巨人。我的脑子不想欺骗自己,便只能悲苦自怜起来。
后来我去心理咨询,和咨询师梳理着我的心态。忽然,我就像一下子被点通了一样,说出了一句话:让自己负起责任来,不等于反复自我鞭笞。你可以鞭策你自己,但不能鞭笞你自己,正是后者让你一次次地陷入习得性无助,最终什么责任也负不起来。意识到自己或多或少是拥有特权的,意识到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意识到永远无法像一个勇士一样伟大,这很好,惦记着它,继续做你原先在做的事情。惦记着惦记着,你就看到了轮到你发光发热的时机了。
四点开完会,同事说要不要去森林里走一走。我说好,她从头到脚打量我一番,我知道我这身不合适,硬着头皮也去啊。
抽屉里找了俩装有机垃圾的大牛皮纸袋子,出发了。就走了有一个小时,捡了这么多蘑菇。
图一是各种形态的美味牛肝菌,图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黑丝袜、柠檬菌,榛蘑、褐柄鸡油菌。图三是一个巨大的褐柄牛肝菌,有对比有真相。图四是收获,好在她车里有篮子,篮子有多大,巨无霸褐柄牛肝菌做度量衡。篮子里还有桦树牛肝菌和另一种不知道中文名的牛肝菌。都是能吃的蘑菇。
瑞典有三样东西是不能问的、其中之一是,你蘑菇在哪儿采的啊。所以这位带我采蘑菇的是真朋友。不过我今天装备真不行,要有长筒雨靴,雨衣,帽子,我现在就在我一头蓬发里努力找鹿虱中。
总结了一下控制体重的饮食经验,本来是因为友邻的这篇日志写的:https://www.douban.com/note/839256618/ 结果豆瓣又给我锁了。在这边也同步一下吧——
作为一个没胖过,一直被认为很瘦但体能不错的人(174cm,100-110斤,20岁后至今十几年没变过)。我没有啥减肥经验,但的确22岁后因为一些机缘,实践过饮食方面的调整。考虑到即使在我们家族内(排除基因影响)我也算体重最稳定的,所以大概可以分享一些保持体重和体力的经验给友邻们参考:
其实最开始我没有主动调整饮食的意识,减少进食量是因为毕业后去南方工作。离开东北才发现南方人(当时在浙江)每顿饭主食居然吃那么少,饭碗小得像蘸饺子用的那种。女性同事午餐只点二两米饭,我每次要四两还会被打饭阿姨笑,所以即使四两饭都吃不饱,也不好意思要更多。但渐渐就能吃饱了,过年回家时,发现只吃以往一半的饭量就无法再吃。那时就意识到食量的确不是恒定的,所以虽然还不知道“饱腹感”这个概念,也已经开把达到“饱腹感”的饭量调低了。
再后来几年,爸妈过了50岁,熟悉的同事和亲戚有好多人开始患上糖尿病,症状很可怕也很麻烦,他们就有了控制血糖的意识,开始改变以往的饮食习惯。有一年回家时,我发现他们居然每天只吃两顿饭了,饭碗也变成了南方那种小碗(虽然量仍然不止二两)。结果很搞笑,我又变成了回家时反而吃不饱的状态,因为我仍然习惯吃三餐,而不是两餐。虽然后来吃三餐的习惯我没变过,但偶尔懒得做时也会不吃晚餐了。
开始吃杂粮也是那时受爸妈影响。家里主食被他们换成了各种杂粮饭,甚至杂粮配杂豆,几乎不再做纯白米。也许是电饭锅质量提升的原因,我发现这样的饭也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下口,还更香,于是后来自己也这样做起来了。这样便又进一步调整了主食摄入量和整体热量,并增加了蛋白质摄入。
燕麦片也是因为我爸喜欢吃,我才学着吃的。吃完很惊讶地意识到这东西饱腹感极强,只要那么少就不饿了,特别适合当快手早餐或者懒人晚餐。再后来有了烤箱(几年前换了空气炸锅),我还会自己烤更便携的燕麦饼干(主要成分是鸡蛋和燕麦再加一点点油),外出时带上就可以快速管饱和恢复血糖,所以连外面卖的饼干蛋糕面包都很少吃了。
除此之外,三餐少油,除了巧克力基本不吃别的零食,相对大多数人很少吃水果,也些算是从小就有的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偏好是当护士的老妈培养的,少吃水果有一部分可能是受过敏影响,即使小时候症状轻微几乎什么水果都能吃,也毕竟有不适感,这个可能影响了我对一些水果的兴趣(刚巧包括了大部分高糖分的水果)。再到后来直接严重过敏不能吃了,就甚至连果汁和含果汁的饮料都几乎戒掉了(因为很多饮料配料中有会过敏的苹果汁)。如今在闽南生活,当地水果便宜又好吃,也偶尔会买买,但量都不多,而且如果吃了一些水果,我就会感觉够饱,把它们当成一次正餐而非零食。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我从小就非常爱吃肉类,吃的量在一些人看来会很大,甚至多到常有人说“你这么吃居然也不胖”的程度。当然,后来关于营养学的科普多起来,我们也就都知道吃肉不一定就会发胖了,甚至这样反而更有助于增肌减脂。再加上豆制品也是我特别喜欢也能吃很多的,综合来看,这些都刚好保障了我在偏瘦的情况下体能并不弱(最近半年出于环境焦虑也在减少肉食了,但会更多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效果也不错)。
虽然自知长得不好看,但身材和体能确实让我对自己这个外壳还算满意,尤其是人到中年,看到同龄人有不少开始被体重和血糖困扰,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自己的运气多好——的确是运气,因为很多需要改变的节点都不是我主动做到的,只是顺着感觉走,就比较轻易地维持了这样的身体状态。所以我很认同一些友邻的观点:可持续的体重控制一定不是突击的结果,不是疯狂运动和苛刻节食,而是让人养成生活习惯,在自己心理生理都舒适的情况下去实现。吃得开心、运动得开心,而不是什么要拼毅力的折磨,才能长久维持。
所以要说有什么经验,我没有减肥经验,有的只是对“习惯成自然”来控制体重稳定这一点的认知。也是这样,我从来不跑步也不去健身房(这两件事都是我讨厌的),只选择自己轻松愉快可以做到的户外运动(徒步骑行爬山)。再加上调整自己的胃适应更容易饱腹的杂粮和蛋白质,保持自己的舌头一直喜欢少油少糖少盐,然后稳定地进食(时间固定),就一样可以做到在中年时身材也和学生时代没太大变化了。
以上经验应该帮不到想减重的人,但我想这些对希望控制体重的友邻,可能还是有参考意义的。尤其是现在还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一些饮食习惯也该开始培养了,这样才能在奔四时少一点中年危机。当然如果更早一点,有孩子的友邻也可以像我老妈那样,从小控制一下孩子三餐油糖盐的摄入,培养相对健康的胃口和喜欢吃的食物,这样的确是会终生受益的。
最后,我也不是啥特别严格地执行,也可能某天狂喝一大盒椰汁,或者连吃大量糯米团(这个我一直超爱),甚至完全不抗拒喝豆浆米糊等等被认为容易快速升糖的食物,心情大好或不好时甚至能嗑掉一大盒巧克力——但这些都是日常生活里偶尔的小放纵,只要基本节奏是健康的,身体完全可以承受这些波动,心理上也是个释放。所以不跟自己太较劲,但早做打算、多试试,就能不用很麻烦很累也可以当个仍然有体能的中年瘦子了。
@xlsdst 有这种思路还自命是有“眼界”的“启蒙者”的人真的不少,我最早见识到他们的疯狂,还是十几年前新疆“七五事件”时。当天信息封锁,但有熟悉新疆情况的朋友私下打电话给我,情绪激动地告知我发生了多可怕的事,我当时刚巧正和几个如今仍然有一定知名度的某NGO核心成员聚餐。接完电话我走进去,非常郑重严肃地告知饭局上所有人什么事情正在发生。让我惊讶的是,其中最有名也是所谓“权威”的那位,以教育“没见识”的晚辈和小女生的语气(当时我只是偶尔帮忙的志愿者),张口就说:“你慌什么?这是大好事啊!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之前就说过只有发生这样无差别的暴力骚乱,让即使处在中产阶层的人也流血付出代价,才能让整个社会全面觉醒,意识到跟极权不能合作……这该庆祝啊,来我们一起干一杯!”
我当时愣在那里,当然没有喝酒,后来也不记得自己说什么、有没有继续吃东西了。只模糊记得那张灯光下笑嘻嘻的油脸(现在我知道了那叫做“油腻”)。
接那个电话前,我还敬其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奉献精神的“前辈” “思想者”,想着多多向他们请教。但那一刻我明白了,他们仍然是极权的产物,只不过以为扮演“逆子”的角色,比扮演“孝子”能更快赚得口碑和好处罢了。他们的所谓理想,仍然是杀人饮血让自己搞祭祀的那一套。死的人越多,他们的优越感才越强。
剧、电影🎬
巧克力和披萨🍫
新晋烘焙魔女🧚♀️
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吗?
其实是一个分身
芝士和椰子爱好者
头像出自我最喜欢的电影——弗兰西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