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bar站真好嘿嘿嘿,跑来绿色的森林里喘口气 ​:baba_bird3:

今天看了电影《卡巴莱》。 

几乎是完全围绕着一个女人的电影(改编自音乐剧,也希望有机会能看看),完全在展现一种“这样的”生命。当有一个走廊Sally转身离去,望着画面的我突然觉得仿佛小时候找不到妈妈,整座房子失去意义。巨大的眼睛,夸张的眼线,绿眼影红嘴唇,指甲格外是一种特别的墨绿,叫做“divinely decadent”——神圣堕落!那个街巷里胖男人被杀死,和舞台欢乐的画面切换,的确立刻制造出一种下沉和上升的对比,末日,就是这般景象啊!

有句台词触动了我,讲她的父亲,约好时间却没有赴约,她说:poor man, he tries to love me, he even thinks he does, but the truth is he doesn't care... 就是这样的“爱”啊,连自己都骗过了。

军装的男孩大声唱起歌,立刻有人说毛骨悚然,我是第一次听,到后面才懂了,瞬间有种音乐之声的既视感,常常是这样,故意的宣传,粗暴或隐约,隐藏在流行的文化之中。太多情节令处在当下的我觉得这场放映过于应景,用杀死宠物来震慑主人,责怪银行家和共产党(“资本”、“境外势力”),一切都在重演。电影的架构是回环式的,结尾重现开头,爱情来了又走,舞台才是永恒。镜头滑走,反光的表面映照出观众的脸,映照出纳粹的袖章。片尾字幕,没有任何配乐,只有死寂。

应亮除了导演原来还写文章,在CathayPlay机缘巧合参加了他的影展活动,挑战集中看完了全部参展影片,结果获得新的一个月会员又没再看了… :blobcatboopsweat:

总之文章很有深度,结尾的注释基本总结了事件始末,很值得一看。也摘录点放这——

第一,威權和極權的行事特徵是偶然和反覆。

第二,中國的村從沒有過真正的自治。雖然,20多年前已有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但黨支部書記才真正決定一切。黨之所以推行村級自治,目的肯定不是削弱管控,恰恰是想通過這種「賦予」民主的形式(儀式),以增加自身合法性。

黨支部書記是由黨內選舉、經上級黨委批准產生,而該「黨」並不在輪替機制內,不受任何競爭和監督。所以,小漁村雖獲得了真普選,但由選舉產生的機構非地區最高權力機關,其日常工作僅僅是繼承、執行既有的政治、經濟政策、制度和法例而已。

第三,自己城市自己救,是唯一出路。中國的地區行政級別為省、地、縣、鄉4級。現實中,比鄉更基層的地區為鎮和村。作為特區的香港,為省級。烏坎村雖為萬人大村,但屬行政的最邊緣,甚至村幹部都不在國家公務員編制內。

2012年至2014年短短兩年間,中國制度化的亂收費、亂攤派、戶籍管理、計劃生育、殯葬腐敗、教育落後等等現象,成為日常的細節和事實,不停推動民選幹部們去背書和執行,很快便全部摧毀他們的自信、熱情和大好年華。再加上村民看不到拿回土地的可能,兩年間便對新村委失去信任,矛盾激化。

中國農民與1949年後政權的關係,密切而荒誕。1950年,中共土地改革的目的並非只是改變所有制,而是要將農民與政權強行綑綁。以「均貧富」確立的運動合法性,發動農民批鬥地主、富農,並對其施以強暴力,造成幾百萬死人死亡,藉此將原本清白的農民階級「染紅」,進而令其與政權迅速地合體。這是建政初期對關係改造第一步。

中國有今日是合謀和共業所致,極權所做的只有兩件事:散佈謊言和製造恐懼。

於常態社會內,爭地權這個經濟動作,必定會升級為政治行動,進而成為社區民主化的開端。可是在烏坎、在中國農村、在中國社會,有一個死結未解,那就是:對歷史真相的釐清、公開、反思,進而清算。

而烏坎人的特殊之處,也正是打動觀看者的地方是:呈現出一種勇者的有序。所以說,這是烏坎村的個案魅力,也是烏坎人的性格魅力。

(按:结语,摘自北岛《回答》)
「我不想安慰你 / 在顫抖的楓葉上 寫滿關於春天的謊言⋯⋯但我相信 你的眼睛 / 但我相信 滾燙的淚」

twreporter.org/a/opinion-wukan

@unagi 感觉跟不同站也有关系… 反正也没人看可能就不用管了吧 :mrblanket_cry:

@unagi 哇tooot好棒!我用的metatext显示连换行都没有整段犹如乱码…但是在草莓县看又有换行…电脑都有换行…好吧,反正就这样了 :pompei_cry:

明明电脑在站内看超棒的55555​:pompei_cry:​ 没人看也是有原因的

Show thread

啊啊啊发现手机App上看完全没有换行的…我疯了…不管了 :mrblanket_cry:

Show thread

看完了YouTube上guanguan的《城乡随拍》系列,很有收获,也做了一些笔记,发出来或许方便一些还没有看视频的人,但推荐大家都去看视频!也是看到多个嘟友推荐, 才前去观看,先看了新疆那集,然后看了幕后故事,这两天才按顺序把整个系列看完。整个关于中国社会的观察记录与思考,的确是应当载入史册的级别。武汉和新疆两集可以单独拿出来,其他的按顺序看综合体会更深入。结尾他讲了一些个人观点,尽管不能说完全同意(个人见识有限,也许日后会觉得他是对的),但他得出观点的过程和呈现的勇气却是绝对值得钦佩的。

那么以下就是很混乱的笔记放送👇

  • 01 城镇乡下街道混乱

    • 混乱,因为道路承担了多种功能
    • 国家级公路实则菜市场
    • 党对土地的控制 无法自然形成城镇
    • 不是管控不够而是管控太多
    • 按需分配——政府利益所需
    • 一条公路就是利益争抢的场所 这种混乱意味着治理是失败的
  • 02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控制

    • 一切都是党垄断资源的借口(计划生育 小产权)
  • 03 武汉肺炎(按:视频标题用语)

    • 行政等级高就能避免灾难
    • Github武汉肺炎时间线(做这个项目的人后来被抓)
    • 中国集权政治的特色:政府官员并不为民众负责,仅对上级负责。在独裁统治岌岌可危的时候,维持稳定成了政权的第一追求。
    • 中国版切尔诺贝利事件
    • “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
    • 提高确诊标准,正如公安不给立案,整体破案率上升
    • 分配必须按共党利益逻辑 不服从就不得食
    • 高层早于1.3前已经知道事态严重性
    • 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低人权优势
    • 政府高层的任何政策执行到下面都要变成基层官员的赚钱生意(强制隔离,统一采购物资)
    • 中国政治体制是以垄断榨取资源为目的设计的,并不擅长自上而下输送资源(垃圾车殡仪车送菜)
    • 医护人员必须拥有罢工的自由才能保障自身权益
    • 文革大字报很荒谬 现在满街的宣传标语在后人眼中也将一样
    • 解封后有人因经济原因在大街上卖女儿…
    • 廖亦武《最后的地主》摘录(截图点此,另有感想点此
  • 04 农村的制度性剥削

    • 清朝 皇权不下县
    • 中共病毒
    • 国家组织一般为抵御外敌建立,外敌赶走后要有新的合法性来源
    • 城乡二元福利制度,公务员等人更高福利,所以对于农民相当于负福利
    • 养老只能靠儿女(儿子)
    • 故意制造不平等
  • 5(新疆)(主要内容为寻找集中营的存在)(感想点此)

  • 6 宣传标语

    • 新疆宣传标语比西藏少(军警管制已经足够)
    • 韦伯 权威三种(习俗,卡利斯马,法理)
    • 卡利斯马权威组织化(毛-中共)
    • 导致追随者信仰动摇的因素也会动摇合法性的基础
    • 创造奇迹,维持权威之一
    • 防止信仰动摇,因素之二
    • 新疆就像伪军占领区
    • 店铺没有维语 汉族已经远超维族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创造一堆正常国家根本不会出现的问题并解决之
    • 商君书
    • 甘肃 土墙 旱厕
    • 村民盯着外来者看
  • 7 环境污染背后的体制问题

    • 全世界25个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生产了中国一半的铅 (安徽界首田营工业区)
    • (对比:日本农村的下水道里可以养鱼)
    • 垃圾遍地
    • 基层政府既无自治权力,又无需对污染负责
    • 垃圾场 火化场 都在农田边上
    • 如果一个官员很坏,他的上级一定更坏(维持卡利斯马权威的原理)
    • 民众缺乏对抗的手段
    • 中国人喜欢做人上人,天生就欠个爹
    • 公务员体制庞大,税多
  • 8 中国分裂是唯一出路

    • 块状而非网状布局
    • 逼迫人民购买城市的房子
    • 城中村是自然发展的城市结构
    • 日本 网状结构
    • 慢性鼻炎成为高发疾病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
    • 城市是政权经营赚钱的场所
    • 广东到海南轮渡 国家级垄断生意 政权发财之道
    • 三亚 收割全体中产阶级 (吃人上中下级)
    • 火车盒饭
    • 低人权优势:快递外卖
    • “中国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地狱“
    • 长久压榨使中国人变成了一种只知道吃饭繁衍的动物 ——”民主自由能当饭吃吗“
    • 河南骗省 毫无契约精神常常出尔反尔 (不作恶就难以存活
    • 组织本身就有原罪(与之相反 美国有很多民间组织)政权故意让民众一盘散沙
    • 中国培养耗材 美国培养公民
    • 法律以政治需要作出判决,社会现状映射着政府最想要实现的结果
    • 毛泽东”湖南共和国“
    • 加拿大免耕农业 大规模高效率不靠单面积产量
  • 幕后故事

    • 不必执着于中国人这个身份
    • 中国人的苦难都源于一个贪婪的政府和对错误观念的执着
    • 刘晓波的观点:必须殖民300年
    • 女人就是资源
    • 汉文化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 兵团与罗布泊的干涸
    • 注定腥风血雨的未来
    • 新疆是监狱中的监狱
    • 廖亦武《最后的地主》
    • 《中国农村调查》
    • 《墓碑》
    • 《美国宪政历程》
    • 刘晓波《单刃毒剑 民族主义批判》
    • 杨小凯《中国统一之利弊》

最后,视频中的很多思考深入了中共政权和社会的本质,最近在长毛象上看到的很多讨论其实博主已经给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解答。关于个人能做的,首先是去看到真相,保留不容篡改和掩盖的记忆,然后是不去信仰,这至少是一个开始。

只是因为字数上限入驻这里的人担心自己在污染可爱的环境​:ablobrollingeyes:​ (但该发的还是想发

m.cmx.im/@Jacinle/107199522798

Dopesick(戒断反应)——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就内容来说绝对值五星,揭露的现实所有公民都该有所了解。可怕的资本链条一环一环用人命换成金钱,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却绝对能从其基本逻辑中获得震撼和启迪。剧也许比现实更善恶分明,但却不能做脱离现实的美化,即当犯罪行为系统化集团化的实施,反人类的罪行也能被稀释,坏人们全身而退,受害者或直接死亡或在后遗症中或波及朋友家人社区而无法离开泥潭。Richard Sackler被称为Greedy American Hitler,在剧中被演绎得神经兮兮,嗓音沙哑,直勾勾的眼神近似于天真却隐藏着最大的野心,这样一个人没有得到任何惩罚,他不会关心别人的痛苦,即便在影片一开头就是他极富蛊惑性的演说要“祛除人类的疼痛”,多么熟悉的说辞,一下就让人想到纳粹,大东亚共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东西,他们都一样,甚至在销售时要创造“词语”来回击质疑,语言永远是他们强有力的武器。黑帮,传销,公司,政权,都可能在同样的思路下被构建起来。商业,政治,全是利益,人命又算什么呢?而影片结尾,医生成功从药瘾中脱离干回本行,在团体治疗中终于说出,疼痛不过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不好也不坏,藉上瘾去逃避疼痛只会让人想逃避一切,于是变得麻木。

另:剧名的汉译一如既往的垃圾,dopesick在剧中特别提及是“戒断反应”,“成瘾剂量”是什么鬼?难听难记又不准确。

@unagi 哈哈哈,它曾经是我的口头禅 :aru_0180: 看了英语一个语气词Duh其实真的几乎意思一样,而汉语里面还压根没这个语气词呢 :blobcat0_0:
等等,词典上有duh的解释!“used in response to something said that is too obvious to need to be mentioned” 真的很贴切!
所以英语里面只是把汉语废话可以囊括的用处拆开就行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达…

@unagi 学到了!但我的意思是毕竟每种语言的逻辑都是不一样的嘛 :blobcatcatnom:

@unagi 论坛里那人的意思是鉴于外来词借用后意思总是变得更特定,把kinderspiel借到英语用来表示这个“废话” :aru_3011:
说不定这个词是汉语里面特有的?我想了想,废这个字,本来是被荒废的意思,这个概念各语言都有,但比如说“废物”,指一个人一无是处的时候,外语中有同等含义的词吗?而“垃圾”一类概念借用似乎是普遍的。但是汉语里这个“废”似乎很不同,它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从有用被废弃所以无用,而是干脆一无是处所以不值得别人利用,词义悄悄地被引申了,这个引申的部分说不定就是汉语这门语言独特的发明之一。比如loser,突然想到,似乎在使用上与汉语“废物”对等,但它的词义是从比赛的输家开始引申的,每个国家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语言很难一一对应也是正常的吧

@unagi 联系之前你骂的诗,我又想到了几年前网络还在批判一种”废话体“,想找找英语里面有没有对那种风格的报道但是失败了 :pompei_cry:​ Google直接给出的结果是self-evident,顺便发现有人曾经在英语论坛中跟你提了相同的问题!对话中可以说apparently,obviously,另外有人建议使用kinderspiel这个词然后下面人甚至呼吁大家一起促进新词的发明!但是那个帖子是2006年的,至今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只能说这的确是英语里面的一个盲点了​:pompei_cry:

@unagi 想起来之前 Word Power Made Easy里面有关于cliché的,但好像还是不完全跟“废话”一样,大概不同语言就是不可能做到一一对应的吧 :blobcatthink:

“A cliché is a pattern of words which was once new and fresh, but which now is so old, worn, and threadbare that only banal, unimaginative speakers and writers ever use it. Examples are: fast and furious; unsung heroes; by leaps and bounds; conspicuous by its absence; green with envy; etc. The most devastating criticism you can make of a piece of writing is to say, “It is full of clichés”; the most pointed insult to a person’s way of talking is, “You speak in clichés.”
A bromide is any trite, dull, and probably fallacious remark that shows little evidence of original thinking, and that therefore convinces a listener of the total absence of perspicacity on the part of the speaker.
For instance, some cautious, dull-minded individual might warn you not to take a chance in these words: “Remember it’s better to be safe than sorry!”
Your sneering response might be: “Oh, that old bromide!”
A platitude is similar to a cliché or bromide, in that it is a dull, trite, hackneyed, unimaginative pattern of words—but, to add insult to injury (cliché), the speaker uses it with an air of novelty—as if he just made it up, and isn’t he the brilliant fellow!
An anodyne, in the medical sense, is a drug that allays pain without curing an illness, like aspirin or morphine. Figuratively, an anodyne is a statement made to allay someone’s fears or anxieties, not believed by the speaker, but intended to be believed by the listener. “Prosperity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was a popular anodyne of the 1930s.
A bromide is also a drug, formerly used as a sedative. Sedatives dull the senses—the statement labeled a bromide comes from a speaker of dull wit and has a sedative effect on the listener. The adjective is bromidic (brō-MID′-ik), as in “his bromidic way of expressing himself.”

(顺便5000字上限真的太爽了,引用随便贴啊!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