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老大们打扰了TT……就是我朋友现在找到了一个自媒体运营的工作,她精神状态不太好,之前试过很多工作都是没上两天班就因为躯体化很严重做不下去了只能辞职,然后她现在这个工作压力也很大,老板要求数据什么的,因为她写文案什么的确实还可以,我觉得这个是她少数能做下去的工作TT
https://mp.weixin.qq.com/s/e8oOeiGJ3c_MXtU8NL9hBA
这个是她写的的,可以的话求一个点赞转发朋友圈TT……优色林也不是什么野鸡品牌,请放心
@feizong @Xihanchun @gingerduan
大一统叙事下,汉人内部各地域同样受到来自中央的压迫。所谓的汉语方言,就是不同语言被深度汉化的结果。随便逮到一个小学生,他对本地历史风土的了解往往不及对千里之外北京天安门的了解。如果把中华帝国主义的殖民作为一个历史进程来看,那么当下的维藏是史中之人,汉人是被消灭了本族记忆的史後之人。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尼西亚的社区组织者Othe Patty。她的故事发生在安汶岛,这里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曾在1999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
作为一名基督徒,Othe在战争中被迫离开了她原本居住的以穆斯林为主的社区。然而,她拒绝接受这种分裂。因为她知道,自己曾经在穆斯林社区中幸福地生活,与穆斯林邻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惜的是,战争结束后,尽管官方宣布和平,但恐惧和不信任仍然使得两个宗教社区保持分离,昔日的邻居变成了陌生人。
面对这种僵局,Othe想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巧妙的解决方案:跨区购物。因为穆斯林一侧的物价更便宜,于是她开始组织“购物远征”。每隔几天,她会收集基督教邻居们的购物清单,然后步行到社区边界,将清单交给她的穆斯林熟人,由对方代为购买所需物品。
这个看似纯粹经济性的安排实际上承载着更深层的和解使命。Othe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双方操持家务的女性证明,男人们因固执己见而制造的分歧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这种日常的、实用的互动,她让“照顾家庭的母亲”这一共同身份变得比造成恐惧和仇恨的宗教分歧更加突出和重要。
这个策略奏效了。第二年,当斋月结束时,Othe成功地带领大约四十名基督教邻居拜访她的穆斯林朋友,共同庆祝开斋节,就像她们在战争前所做的那样。通过杂货购物这个简单的日常活动,她重新编织了被战争撕裂的社区纽带。
@RttrttR 应得的!迈向发财之路!
刷到过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的脆文,博主分享自信的秘诀,他说的不是“要爱自己”这种宽泛空洞的建议,而是“说出口的自我评价要符合现实&去兑现它。”
有道理啊。明明自己做得很好,却对别人说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刻,从小到大发生过太多次了。说出口的话会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行动又会巩固自我认知。每一次看低自己都是在加强负循环,最后真的会丧失自信的。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