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有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如果我问他一个事儿,他其实明明不知道,但是他会以一种非常肯定的口吻去猜测,甚至一定程度上,自己也坚定认为自己猜的就是正确答案。我原本觉得他的这个习惯是一种男味。
后来观察他和他上司以及其他同事的互动,加上自己开会时候也有一些要硬回答的时刻,就突然发觉,这可能是一种社畜本能……
就是,如果被客户突然提到这个问题,我明明不知道答案,但是客户expect我知道,然后这时候如果答不上来或者说我回头再告诉你,客户就会很不安,而且不依不饶。
我最好就是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先很坚定、很自信地给出一个答案,然后用一些日常不太常用的terms表示出自己的专业能力,然后客户就会很安心的说okay,然后move on。开会结束后,我再去查那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如果发现自己猜对了,那就皆大欢喜,如果猜错了,那就给发个邮件说自己之前说得不准确(比如说我告诉您的数字是上个quarter的/是cash base的之类的),为了更完整地给您一些细节,以下是breakdown。
然后客户就会觉得,啊,这个细节真完整,不错不错。就算之前说错了,也不过是沟通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就像是,客户问我,现在树叶啥颜色的呀?
我就立刻坚定地自信的跟人家说,是黄的呢!
然后会议结束后,我查了,才发现,现在树叶是绿的。
然后我再给人家发邮件,您好,我告诉您树叶是黄色的,这是半年前的数据。现在的话,树叶是绿色的。而且以下是每个季度树叶颜色变化的具体数据。
我发现自己入职这个工之后,专业技巧没啥明显提升,但是甩锅、挡锅的技术却愈发成熟,也是挺悲哀的。
这句话我得裱起来:
「18岁才能买套,14岁性同意,4年里都内射吗?」
http://m.weibo.cn/status/5039704578458490?
起因,图3:
14岁女孩被成年男子骗去宾馆【轮奸】,检方认定是【聚众淫乱】,对轮奸女孩的男性不予批捕。
「所有类型的悲剧混合搅拌在一块酿出的浓稠的如同墨一样的黑暗。亲妈是买来的,尔后逃离了这个家,买卖人口的爹在外打工,她是寄人篱下的留守儿童。遭受校园暴力,为抵抗校园暴力结识了性侵犯。在14岁的年纪被人侵犯,而侵犯者未予批捕。再有网感的编剧都叠不满的buff,却是她的的生活」
对美国大学的重新认识是今年关于巴以的抗议潮里我学到最有价值的 side knowledge 之一:
:在推动产学研发展的大旗下,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大学都抓住了建设所谓的 “创新区” 和 “知识社区” 的机遇,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他们将校园及其周边地区改造成一个集豪华住宅、商铺、教室和实验室于一体的综合区域,并由拥有公共权力的私人保安进行巡逻和监管。尽管各方仍然声称这些举措是为了教育目的,但这更多是一种避税的手段,本质上已经是一门高档社区房地产生意。
关于这件事的讨论真的有点让我应激,因为在同人本同人展非常繁盛的时候我也出过本,后来发生了一些耽美写手进局子甚至判刑的事情,引发了很多讨论,其中一位我的读者说“卖黄书本来就是违法的啊你们在吵什么?”,震撼到我现在还记得,意思我写了文你看了爽到了等我进局子了你说我违法活该是吗?很多年过去了,国内同人本印制早已凋零,这种保守的风气更甚从前。我对于在网上讲道理已经毫无兴趣,惟愿铁拳砸死每一个拥护它的人。
最好用的是大学时候买的一个键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初年代久远跟如今的系统有冲突,导致回撤和delete全无反应……要不是因为这样它还能继续服役,又轻又薄手感又好……结果看店家更新的同款要100+,臣妾很难接受啊!当初我记得还不上50!啊啊啊啊 ![]()
@xavierveda 又紧张又期待!希望马桶不要改得太离谱搞砸了! ![]()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大众点评的免费试特别好中奖,只要一个月内写4条100字评价(不用一定在大众点评上消费过的)就能成为大众点评vip然后参与免费试的vip抽奖(不是vip也能参加非vip的抽奖,但是vip的抽奖一般套餐更好吃餐厅更高级),每个月写4条就能一直保持vip。而且宝宝在的地区一般会拿出来做免费试的很多是双人套餐还可以带朋友去吃,不知道其他地区是不是这样。手气很臭基本上没怎么中过奖的宝宝3个月中了3次而且一般参加免费试的餐厅都蛮好吃的,因为大多是质量还不错需要口碑好评的新店
而且这上面也有一些其他的非餐饮店的比如医美拍摄之类的,但是我还没尝试过
(有香油说大城市比较难抽,可能是二三线城市会很容易抽到,二三线城市的香油们可以尝试一下概率应该还是蛮高的
)
精力管理对我来讲远比时间管理重要。这个概念也比时间管理更适合当代生活方式……大多数人的困扰不是没时间,而是哪怕有时间,却没精力做更想做的事——一些能带来愉悦,但却需要一点点 nudge 的事。比如运动,学新技能,高质量的社交等。
暂停实验室有一篇文章提到,如果把精力比喻成电池,提高它的两种办法一是延缓它每天的掉电速度,二是给电池扩容。
【关于延缓掉电速度】我们一般处于四种能耗模式中。一是战斗模式,精力消耗极大,赶due,面试,考核,主持会议等。二是评判模式。虽然不做事,但是脑子里仍然在“评论”,并且往往都是消极的想法。脑科学家把这种大脑默认网络称为 dark energy,对精力的消耗仅次于战斗模式。第三种是行动模式。专注做事,尤其是低挑战、高兴趣的事。比起评判模式,行动模式中我们的情绪反应少很多,能耗也低,甚至可以给自己充电。最后就是存在模在。这种模式除了睡觉之外,还包括一种“正念”状态:开放、有意识、不评判地去感知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存在。这是真正的松弛。
看看自己日常处于哪种能耗模式,可以找到疲乏的原因。回想一下,多年以前的那份工作里,我能精力旺盛到处乱窜,可能因为工作内容新鲜且难度不大,能处于行动模式和存在模式里。而过去一年我有burnout迹象,则因为在战斗模式和行动模式中交替,很少回到正念状态。
【关于给电池扩容】睡眠质量(不是时长)直接决定第二天的初始电量。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上则是别吃太饱,别饿过头才吃,以及少吃精制碳水。这些都老生常谈了。以前我总觉得精力的储存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在别的地方。每天看可能确实是这样。但长期来看,也还是有扩容的空间。
三/三
“所以《wifedom》的作者突然想到奥威尔另一部传世作品《动物农场》其实是和Eileen共同创作的。于是她就去挖,然后她发现他们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这件事,都看到了里面隐形的Eileen,有的朋友甚至公然拉踩说“写得这么好,不想你写的”(unlike Orwell’s other writings, it’s beautifully written.)奥威尔承认这是和妻子共同创作的,每一章他们都会共同讨论。他们的朋友说我能读出Eileen作为教学学家对童话的兴趣,甚至能读到Eileen个人的幽默感。但如果你去问奥威尔,他只会说Eileen帮忙策划了这本书。这是让人最痛苦的一点,她的创作被吸掉了,被溶进去了。她不是被洗稿了,她整个人被洗成了奥威尔的养分。
奥威尔对于Eileen的依赖是非常精心策划的,当初在排队上看到Eileen,看到这位高知女性,跟她一对话,看到她美丽、聪明又幽默,他就觉得这个人可以为我所用。有点像面试过程中,有一个老板看到一个不要钱的特别牛的雇员,就觉得好这辈子ta就给我打工了,有点这种感觉。他需要一个崇拜他,愿意为了他而愿意奉献一生的有能力的女性。这个女性果然是在为他奉献了十年之后,自己就死了。从她的书信中能看出来,她一定程度上像是被累死的。因为他们结婚后,她整个人就被慢慢消磨掉了。她从一个牛津毕业书香门中产家庭去到奥威尔农村的家里。一切都要从头自己做,打水、挖粪,同时还要帮奥威尔写作。战争开始,奥威尔留下一句话战争开始了我要走了,就是知会她一声。她心里想着“我不能走,羊还养着,我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她越来越痛苦,后来找了奥威尔的一个姑姑来照看这个非常糟糕的家,她自己去。奥威尔从来没有给她讲你任何能让她建功立业也好,成就也好,或实现她的革命理想的条件,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Eileen最后是穷死的,她当时得了宫颈癌,在当时不算绝症,可以切除,但她贫血,贫血是一个累出来的病症。她又想省钱,想快点手术,最后大出血去世。这时奥威尔还在海外游历,他们的孩子也是奥威尔要生,但全是Eileen抚养。可以看到这个女性人生最后一滴价值被炸干后她就死了。”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