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想买本Dear Grandma Bunny和flopear,后者只有亚马逊日语版正常销售,前者亚马逊上竞然要卖50磅​:aru_0160:​ 作为一个绘本发家的作品ip,这应该吗,想买本体怎会如此难

我不行了刷到一个cos苏丹的男coser,评论区问是真的为爱穿孔了还是乳夹,哥们回复“夹的,很痛。”我真的笑死了,作为只要剧情给点高光就会让女玩家出cos自愿穿情趣内衣的对照组,只要我们多多让男角色卖肉,也可以让男玩家自愿佩戴情趣用品站在漫展街道边被集邮一整天……

农武的歌网易云评论区看得我火大,我到现在都不是很想得通为什么老钟人如此憎恨环境相关的activism,个人观察他们对这种价值的憎恨比对于民主自由甚至性少数的甚至还要广泛和刻薄。。无论男女老少;真的只要看到相关议题会立刻像一群被捣了脑髓的青蛙一样蹬腿反射,开始熟练输出那一套已经有结论的pros and cons衡量系统,环境一定要让位给发展,activism都是知识分子的议题操弄,不用核能、不发展工业台湾底层民众怎么办——很自然就这样说出口来。

其实台湾绝大部分的这种运动都是真正受到影响的底层民众在参与……环境问题甚至有时候不是一个长期vs短期的衡量,是还没等到发展,直接受到影响的人可能已经先死了;就算在这么知识分子主导的叙事传统里面,反杜邦、反五轻这些运动里面,反而是知识分子的参与是边缘的,大家现在能想起来的代表人物也都是普通民众吧。

当然我知道老钟这毛病怎么治,把这些话改写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们立刻又要举双脚拥护了

看到一个人聊环卫工被拖欠工资时说:“他们时薪都没有一个共享充电宝高”。

虽然是事实,但是也太扎心太荒诞了。

Show thread

回到主流中文社群讨论JK罗琳和反跨议题对我非常创伤,最让我应激的实际上并不是跨性别议题,而是一旦严肃地讨论JK罗琳、厘清简体中文社区对跨性别群体或处于无知或出于恶意的歧视和仇恨中包含了多少虚假信念,我就必须讨论中国的政治参与现状,性少数群体在中国的生存现状。JK罗琳最被误解的地方不是她个人的品行(在政治议题上把全部聚光灯引向意见领袖的个人品质很可能会模糊矛盾的严肃性,模糊社会的责任,变成中庸又谁也不得罪的人性故事),而是简体中文网络完全不熟悉JK罗琳是如何借助跨性别议题参与右翼意识形态的宣传,成为这一更大政治矛盾的传声筒。简体中文网络也不熟悉政治参与如何落实为具体的政策,近些年以JK罗琳为例的意见领袖如何影响地方政策、国家政策、干预选举。大陆的民众也完全不了解所谓的政治正确,即多样性、包容性、平等性方面的政策法规如何落实成具体的公共服务,例如无障碍厕所,例如就业保障,针对职场性骚扰的防治措施,这其中需要怎样的专业人士、机构、规定、设备。但反而是因为政治参与被剥夺而对具体保障失去想象的民众,按照议论文式的逻辑推理想象,忽略真实存在的性少数体验,编出稻草人来打倒,将身份平等化政治实践和政治讨论视作“空想主义”。如果我要认真讨论JK罗琳,我绝不会从创作者和改编作品演员的人情债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去驳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中式文化情结,和看到违背纲常者被反批的儒家爽感,尽管这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且有趣的话题。我更想聊的是JK罗琳和查理科克同为右翼意见领袖结合流行文化、社交媒体的政治宣传方式,右翼政治宣传在新的传媒时代的变迁;同时具有反跨和女权意识认同的人如何在这两套意识形态间进行内在和对外的negotiate,回避其中自相矛盾之处;英国的跨性别群体在获得gender affirmative support的过程中要经历怎么样的医疗、社交、行政、法律阻碍;JK罗琳促进的反跨政策实施如何改变着跨性别者和顺性别女性的生活体验。但是这些都意味着对我来说更沉痛更不可说的讨论前提:公民对政治有参与权,政治讨论不只是奇葩说辩论、社交媒体吵架、师徒拌嘴,右翼意识形态抬头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世界,但受到间接影响的中国民众依然用一种撒娇的,缺少政治权利的角度理解它。

把澳佳宝剩下的几颗扔了,换成now的75%了……

在某精神健康行业群里看到有人提出对神经多样性这一概念的疑惑,认为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应该强调人人平等,暗指特意强调神经多样性似乎又是一个新的用来标榜自己特别的方式……啊我要炸了,但还是耐着性子科普了一下neurodiversity和neurodivergent的渊源,心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样真有一吨新鲜热乎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lived experience并且能科学上网,我也是高强度刷了一堆Instagram博主吵架才形成现在这些“先进”观念的。好在提问的人也虚心接受了群友的不同观点。

然而神经多样性这个概念确实有它的问题。
其一,中文“神经多样性”的使用现状是已经混淆了neurodiversity和neurodivergent难以挽回,我认为是翻译的锅,或者应该做一些本土化,不一定要制造和英文术语一一对应的词。neurodiversity被翻译为“神经多样性”非常完美,指的是群体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神经状况。将“神经多样性”也作为neurodivergent的翻译,语义上就比较奇怪了,因为neurodivergent是用于个体层面上的;类比“生物多样性”,我们不会说单个个体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多是说这个个体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相比体现了多样性。我比较喜欢把neurodivergent翻译为“神经发散”,但我知道这个词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前用过“神经多元”,但后来意识到语义上也有问题;还有翻译为“神经殊异”的,我觉得更拗口了;另外一个比较折衷的翻译是“神经多样”,其实和“神经多元”在语义上有同样的问题,但能比较好地适应中文里的现状,至少和“神经多样性”区分开,便于更多人理解、记忆。
其二,我也确实感觉到在中文社媒里自称“神经多样性人士”的人有许多是在若有若无地展示一种新型优越感,be like我克服万难还是占领了优绩主义的高地、“智商代偿”、有独特的优势,很典的aspie supremacy,不过这种炫耀似乎更常见于ADHD,毕竟我们孤独症很难讨人喜欢到这个程度(笑)。这不奇怪,因为能接触到神经多样性一词的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好、信息获取便利。我相信各位都是非常努力才克服了neurodivergence带来的不便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但还有很多人付出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努力却运气没那么好;当然,前者不需要对后者的困境负责,但不得不说,neurodivergence带来的痛苦和失能,以及对现行制度必要的叩问,在简中被严重忽视了;当然,在简中推动任何社会正义运动都是举步维艰的,神经多样性沦落至如此温和讨喜的地步也是必然,该庆幸至少还没像女权、性少数、动保一样被打成境外势力。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残障”来概括自己经历的困难,这对我来说足够精确,然而残障的去污名化更是任重道远。
其三,“神经多样性”与其反义词“神经典型”的创造和传播又强化了这组二元对立,违背了神经多样性这一概念的初衷,本意要拓展光谱,却因误用、滥用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还是我之前提过的,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神经典型人”,只存在“神经规范”,即neuronormativity,与cishetnormativity、amatonormativity相似,这是社会对一个“正常人”的期许,一种集体潜意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偏离这个规范;这个规范在不同文化之间也有些许差异,就像性别角色一样;而我们所说的ND人士只是相对于这个规范偏离较远而已;至于偏离多远才算远,阈值是多少,也无人能界定,因为神经多样性本是社会政治学术语而不是医学术语,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行业共识,这也是“多样性”本身的张力所在。创造再多细分的术语也无法覆盖人类丰富多元的体验,但我认为精进语言仍然是必要的,无法被表达的事物更别奢望被理解;而且要克服人脑的惰性,时刻留心语言中的nuance。

至于神经多样性成了ASD和ADHD的代名词甚至浪漫化说法,在中文和英文世界里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经典永不过时(×)的误解了。再次(?)强调,neurodivergent不是用来对应几种特定疾病障碍的委婉说法,而是纳入了所有偏离neuronormativity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其内涵简单,外延广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逐渐发展为伞式术语;这是我们这些因偏离常规的而被压迫的人对自身状况的reclaim,是对病理范式的挑战,是正在进行的社会运动。

我现在对那种“你们莫名其妙抵制哈利波特作者”的人就一句话,你理解女性魂游玩家因为游科厌女不买黑神话悟空吗,这是和游科厌女一个性质而且更加严重的事情
你不理解的话说明你不是罗琳中伤的群体,说明跨儿议题离你很远,就是这样

珍•古道尔去世了。小时候在电视上看的她关于黑猩猩的讲解保护纪录片,是动物保护启蒙。

我其实从来也不太喜欢猩猩这个动物本身,也对动物智力并不感兴趣,但是从那时候就深深地被动物之间的关系和人与动物的关怀打动。每次看到猩猩心里都有点难过。

前阵子,儿时的邻居阿姨在我现在的城市停留,她说几年前她在工作日去动物园闲逛,看到一位老人站在猩猩区的玻璃外,长长的白头发一眼认出是珍•古道尔,就是很多年前我们总在电视上看到的珍•古道尔,在轻声和猩猩私语,隔着玻璃互相望着,很久很久。我查了一下,她确实在几年前来我市讲座过。我后来每次去到动物园猩猩区域都会下意识找一找有没有珍•古道尔,我想象那个如有神性的场景。如今她不在了。我们谢谢她给我们带来的知识和改变。

幸好买了大冰箱​:aru_0190:​150L这就框框塞东西了

国庆假期第一天,上午把交了外包初稿第一版,中午做饭,下午收拾家里搞了搞卫生,充实的一天desu……!

@runrunrun 这些天时间线上有人在讨论海外民运吃人血馒头的事情,还是希望在海外但没有拿到永久身份,或是希望回国的友邻们远离这些人。Berkeley举行声援白纸运动的集会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民运人士请了一个法轮功affiliate的电视台对着所有参加抗议的学生怼脸拍摄。把视频发布到Youtube平台上(友邻如果不相信这件事可以去一个叫NTD的频道上看,他们至今都没有把视频撤下来,尽管他们完全没有受到邀请,里面露脸的人都是非自愿的)。
补充一条Bluesky上关于张雅迪为什么回国的信息:fed.brid.gy/r/https://bsky.app

看到一个旁边爆好的房子才比我现在的贵50块,便宜得不敢相信()不能再看了心在滴血()

@broad
【9.27周六多伦多车祸寻找目击证人和线索】
非常痛心,本周六多伦多的车祸中,我们失去了一位非常亲切的朋友。
时间:9.27 下午4:30左右
地点:Davis Drive West&Jane West, New Market, York Region, Toronto
涉事车辆为一辆【绿色SUV】,麻烦有目击过的朋友提供线索。
提供线索链接:
yrp.ca/en/Modules/News/index.a
有任何信息都欢迎提供给警方或者私信我。

@runrunrun

大家好,最近因为国内找工受挫于是想咨询一下看有没有别的移民路径。

先说背景:28岁,本硕985(专业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英语雅思7分(口语5.5),法语目前正在备考TCF CA(好好准备应该B2不是问题),之前都是在国内做B端销售工作,但因为每段工作之间都有gap所以目前还凑不上EE的一年连续工作经验来入池。

困境:本来是想在国内找一份工作连续干满一年再走加拿大EE fsw的,但是目前找工下来奇葩公司实在太多了(昨天离职了一个到现场入职才告诉我会各种拆分工资,拆分到基本薪资只有2k+),现在处于非常绝望的状态,一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找到稍微正常一点的工作;二是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入职后能不能撑满一年;三是感觉再这样下去自己要崩溃了。

所以想咨询一下象友们,依据我的背景和困境,有没有其他适合我移民的路径?除了在国内积累一年连续工作经验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建议?以及我该做些什么来对抗“一睁眼就在一堆垃圾工作中找工”的绝望感。谢谢香油们!

跟友约定明年国庆假前后去米兰看球,努力攒钱啊啊啊​:aru_0160:

镁真的有效果耶,昨天睡也就6小时但是还挺精神的现在(虽然还是强行唤醒)这就是泡菜妹熬夜三件套的含金量吗,再加q10和锌我简直不敢想()

@board 转发本嘟抽一人打300人民币 :blobcatcry: 11月15日上午10点开奖
【Blender2024财报公布➡️技术狂飙,账面难看的一集-哔哩哔哩】 b23.tv/BdUwOPh
没啥就是希望大家能付美刀加刀欧元澳元日币法郎卢布马克以下略的都来给blender捐款这是我最爱的建模软件我不希望它死了!那个拿奥斯卡奖的小黑猫漂流动画《Flow》就是原作者一个人用一台电脑和blender做的。blender是目前地球上最伟大的建模软件,它免费、轻便、小巧、易用、功能齐全,对囊中羞涩付不起高昂的订阅费、电脑配置不高又需要3d制图制动画和游戏的艺术家来说非常友好,并且它的使用逻辑与3dmax maya sketchup zbrush等不同,永久性地改变了建模软件的使用逻辑,让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建模和渲染,很多行业比如游戏原画就因为blender 的问世永久性地改变了。并且下个月,blender就要上ipad了!Blender的存在很伟大,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来给blender捐款,这里是它的捐款地址:fund.blender.org/?utm_medium=w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