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theguardian.com/books/2024/feb
雨果奖的后续报道:泄露的电子邮件显示,组织者为了迎合中国审查标记了具有“敏感政治性质”的作品。

感觉沾上红钱就不要谈任何公正了。

想太多还是容易陷入emo,始终还是要动手做

对抗焦虑症躯体化的小tip:

善用各种“提神”精油。核心概念是闻了之后让自己“重回人间”,grouding的作用。之前看一个therapist的影片,她建议还可以用味觉来“还魂”——比如含很酸的柠檬糖。或者去抓一块冰。相当于用新的刺激来覆盖掉“发作”时的那些不真实感。给身体一个信号,hey, you, I am here.it's ok.

这些小瓶子散落在我生活里的各个角落。出门散步兜里肯定装着,随身包里肯定备着,书桌上肯定有它,床头也要有。实例:有一次出门散步戴着耳机,听入神了,突然在很窄的人行道上被一个jogger“超车”,我直接被吓到大叫【🧎🏻 呼吸开始急促,心跳血压噌噌上窜,我扶着树,翻出携带的鼻通,猛吸【?两三下,调整呼吸,recenter一下感官。终于平静下来,可以继续走回家。

以前也试过装着一块水晶或者刮痧板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抓着,冰冰凉的。也有点用。但还是嗅觉对我的作用更大。

漫无目的地想要扩大点交友圈。
人在巴黎,但聊天的话什么地点时区都行。
本地可以约一起吃饭运动看展闲逛,或者一起报班学门新手艺。虽然很宅但在巴黎待了很久,所以还是可能知道一些小众地点。
性少数,已出柜,念的人文学科,目前在打代码。
如果你有故事要说,我也可以听。

没想到简中这两天最热议话题是一个男的不肯从主席台下来

我去 推特上有人给我17年搞的冷CP留言了…………世间有爱…………

《南開大學講師因支持「白紙運動」學生,遭校方強送精神病院》

rfa.org/cantonese/news/cn-teac

天吶我才知道這件事!

南開大學哲學院研究儒家思想的學者吳亞楠。看學校網站介紹,她主要介紹朱子和張南軒。

phil.nankai.edu.cn/2017/0323/c

。突然发现贾玲瘦了之后有点像赵旻……(jio命

还没看贾玲的电影但想起一些事情。
我本科实习的时候在一家以影视广告为主的小公司。拍摄现场有条规定,女性不可以坐器材箱,只能坐苹果箱。因为女性阴气重不干净,让女性坐器材箱不吉利,有些老一辈的影视广告人甚至不允许女性触摸摄影器材。如果有女孩累了在器材箱上坐一会儿,是要被导演摄像道具等一堆人指责并赶走的,这堆人当然90%都是男性。
我当时很抗拒去坐苹果箱,于是在拍摄现场基本是站着,从早上七点站到晚上十二点,站累了就蹲一会儿。
我那时的老板是五十多岁的男导演,擅长拍烟酒广告,钟爱「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和「迎宾酒迎天下」。
老板带过一个挺得意的徒弟,女孩子,我叫她小凡姐。当时小凡姐三十出头,经常被老板叫来帮忙当副导或执行导演,老板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就直接由小凡姐担任总导演。
小凡姐坐导演椅看监视器,坐器材箱跟演员讲戏,剧组的男人们叫她「凡导」,没人会让她去坐苹果箱。
能在实习期认识小凡姐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见过了坐器材箱和导演椅的小凡姐,我就更抗拒坐苹果箱了。
后来我和不同的执行组又拍过几条片子,从别人嘴里的「那个小妹」到「XX老师」,开拍后拿上对讲机直奔大监,没人管我坐的是哪把椅子哪个箱子。
我合作过女导演女摄像女制片,也没人管她们坐的是哪把椅子哪个箱子。
所以特别喜欢女人拍电影。

看到一句真品何尝不是假高仿,笑得我

怎么讲,俺笨人过两天还是打算去看看热辣滚烫的。

就是那种,如果男人厌女,而女人的电影没有完全舍弃厌女,那么虽然我觉得她需要进步,但也不想为了这种理由否定她,芭比都只能拍到那个程度你到底在期待什么.jpg。翻拍这种买了版权的事儿更是放男人身上不知道体面成啥了…增重减肥也是……

女的不行,女的犯错,无所谓,你先让她上去,反正都是犯错,男人不是天天在上面犯错吗?那么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在那里犯错的话,我希望她是个女人。

以前学语言学理论有个概念说,人其实是边说边想的,“说”完成了“想(thought)”,组织语言的过程就像编织想法的毛衣,表达是这细细密密针脚的一部分。
所以人不是先有了完整的想法才表达,而是表达本身帮助大脑(到这个阶段才真正)完成了这个想法。
用更好理解的slash类比可能就像你有了个模模糊糊的同人点子💡,但实际上你把它吃力地写出来以后它才算真正出现,通常我们会发现它和你那时候的感觉有点相似又不一样。因为“写它”才使得这个点子“出现了”。
我今天突然觉得这个和佛教的“显化”有点像,当还很模糊的悲伤出现,我不再去看它,不去观摩它的形状,不再那么用力地“格”它,它就停在那个状态,不会完成了。
说不定是人的注视孕育了悲伤。
听起来像那种被光一照就会蠕动的恐怖游戏npc,寂静岭护士。
但没有那么吓人,有时候也静静地看它,让它生长,像在养一株小盆栽的植物一样。在它长成角落里盘根纠结会缠死自己的蔓藤之前,转开视线就好了吧

近一年美日台股市跟中港股市走勢比較。以紅線為基準線,紅線以上是美日台,紅線以下是上海/香港(深圳股市放不進來,但跟香港差不多)。

大概近三四年都是這個趨勢。這就是供應鏈重組/去風險化/脫鉤的效應(這幾個詞內容是一樣的)。

分享一个视频:
有人用11500件儿童的衣服相互连接,沿着海滩一路铺过去,铺了5千米,这就是加沙冲突以来所有逝世的儿童,如果尸体都摆在一起会有的长度。

再有什么理由,也不值得付出那么多年幼的生命的…

youtube.com/watch?v=vM62n5cNTw

看了篇同人女纪实文学(?) 

原作者刚搬家周围一个朋友没有+二胎孕吐反应最为严重心情低落的时候遇到了某动画,狂热之下第一次开始写同人文,往支部上投稿,也因为同人创作遇到了很多朋友。在沼里待得久了进而了解到可以出本参展,但考虑到自己还要带孩子+怀着孕,非常纠结能否负担一天的活动量。
偶然得知丈夫朋友中也有女性同人作者,就发了消息去取取经。本想问问通贩和摊位寄售,结果对方非常热情说,好厉害呀这种青春热情的拼劲,虽然怀孕状态下参展可能有点辛苦,但是同人展体验真的很好,真的超级推荐的......我这边有熟人摊娘,如果你有需要一定要跟我说哦!然后又推了一位孩子已经上小学和中学的同人作者过来。
后者也是一边顾孩子一边出本参展,给了原作者这个出本新人很多实用建议。于是原作者参展当天把大孩子托给丈夫,顺利出成了本子。受到大家帮助,原作者想着,原来当了妈妈有了孩子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啊。
可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就比较麻烦了,让丈夫带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婴儿)总觉得不放心,托给亲戚又不好意思。连续几个月照顾两个孩子,只是想抽一天去同人展,却无论如何都办不到。如果有类似托儿服务就好了,超愿意付费。上推这样抱怨了以后收获了很多赞同的点心评论。原作者突然反应过来,没有那就去做啊。同人不就是这样吗,因为原作没有,所以自己写,因为这世上没有自己想看的本,所以自己做了自己想看的本。
然后原作者就真的在推上开意向调查问卷+询问各方此举是否违规+联系场地&保育士派遣公司,真的把这个参展作者用·一日托儿所搞出来了。作者们参展当天把小孩子带到big sight附近的亲子教室,由保育士照顾孩子一天。
又因为参与者太少严重赤字重新规划削减成本,跳过外包公司直接和老手保育士签合同。几度想放弃,又因为其他家长暨同人作者的感谢而重振旗鼓,在推上开了资金众筹,意外地筹到了远超预料的金额。参展托儿所大约是能继续办下去了。
最后作者说,同人活动生生不息,只要这股火还没有熄灭,伊就还想把这个参展托儿所办下去。希望同人作者享受自己精神爱好的同时无需担心孩子。

同人イベントに行きたすぎて託児所を作りました(四辻さつき) | kakuyomu.jp/works/168169278601

冷知识……??验证你不是机器人的选择图片的reCAPTCHA,和多邻国,是同一个人发明的

。对于八卦事件一向只是路过随便听听不怎么细究的人到现在才知道solange是B局的妹妹 :aru_0190: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