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戒社和花呗信用卡
感觉很多人完全没有理解戒社关于超前消费的理念,当然我只看b站评论区转播,不了解在别的平台具体有什么腥风血雨,但是每次看到没有理解一个概念就试图反驳的人就感到,厌蠢(。)他反对使用花呗信用卡并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还不上或者所有人用了都会借网贷,所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反驳本身就很,,根本没有人说超前消费的所有人都会借网贷啊!但是花钱的痛苦是从纸币到虚拟账户到花呗信用卡依次递减的,花纸币尤其能体会到钱从手上消失的痛苦,并且这个痛苦是消费前就能体会的,因此有时候会为了这种痛苦而放弃消费;虚拟账户看到钱消失了才会痛苦,有时候会促成购买后退款;花呗信用卡就是无痛下单直到还款才会痛苦了,那时候东西已经签收使用,后悔也没有用了。倡导关闭花呗信用卡正是因为这种无感的消费过程只会助长欲望,有时候一些深思熟虑之后就不会买的东西在花呗信用卡的帮助下就会被买回来……在这一层面上说空气钱买空气谷倒是,其实只是需要确定一点,如果你确定即使现在要你立刻掏出几百块钱纸币买它你也愿意,那你就空气钱吧……而如果你有所迟疑,那就不要因为短暂的无痛而购入自己没那么需要的东西
这某种程度跟那个地铁砸窗被严惩的事情,是
中华式帝国体制的核心。
在我看来,之所以砸窗被惩罚,还真不是这窗有多金贵。比起窗,人民的自救互助才是帝国的首要敌人。人民互害了帝国就安全了。
人民不允许自救,连“合法”获救济的渠道,也是要最大限度限缩甚至禁止。有了委屈受了伤害最好是逆来顺受甚至对加害者感恩戴德,再次也是按照统治者想要的秩序逐级消化。
在这个统治秩序里,每个人都要被帝国训练得尽可能的冷血凉薄和麻木,对其他人的困境要尽可能的无视和娱乐化对待。这也是高考语文作文最想要竭力向学生灌输的价值观。
好像错过了当初的扩列潮(?)但总之是最近想认识些新象友!
我是makkiy,没有下家的同人女,aroace但在搞同人上有性瘾,基本上纯杂食喜欢草了所有人(敏感洁癖谨慎关注)搞过的圈子比较杂,最近主要在看高达以及小小回坑了一下型月,喜欢男棒子女棒子的也请来只要你不雷我前坑(。)大部分时间会说二刺猿废话,偶尔会有工泥和键政……想了解我点进置顶嘟串以及看一下最近原创嘟文就会大概知道啦,非常欢迎大家!很喜欢跟网友互动(自来熟)所以如果是不喜欢被经常点赞和回复的盆友们请谨慎!
想要认识的象友请直接关注我,想看更多人的搞同人日常、补作品感慨、工泥学习泥、产品大思考等等!只要不是无原创账号或完全只有现充内容的话我都会通过和回关的!谢谢大家了,请一起玩耍吧
啊还有一点想要补充的!如果互关之后觉得啊我好像不太喜欢ta,直接取关我就好了完全没问题的!!毕竟这样漂流瓶的交友方式就是会有这种可能性嘛
看评论区说是你国直男用blued约男同性恋去郑州人民公园,然后聚众殴打这些被约出来的男同性恋。我希望大家意识到这不是“霸凌”,这是仇恨犯罪,你国人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早晚会走到这一步,大家尽早面对现实吧。
后续有网友查证:1这起事件确实发生了,而且参与殴打的大多数是未成年人;2.被殴打者已经报警;3.这事发生时间大约是一个月前,还没有任何人被抓的消息
F1观后感
我觉得F1电影有个非常难得的优点就是画面非常地干净。近些年我自己看过的商业大制作的真人电影(大抵市场主流如此),基本上都在追求质感与厚重感,所以画面要么是追求胶片效果要么整体美术上会追求相对繁复一些的设计,最后都使画面呈现出“颗粒感强”“内容量大”的效果。但F1的画面非常干净,超高清的画面摄制,对比清晰的打光,让画面中的空气到了简直一尘不染的地步,开场那段夜空中水平方向地平线的拍摄简直可以嗅到臭氧的味道……而整个场景、道化服的设计,也呈现间接干净的几何形态和黑白为主的干净色彩。整个的电影在赛车part的视觉都呈现出一种机质的铮亮感。
因为这是赛车电影,整个音画都是为这个主题服务——干净的、流线的、几何的,就是速度的。这样的画面配合带有复古未来色彩的背景原声,非常轻易就将观众带入了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官情景中。这样的感受是跟这个电影主题高度统一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影里反复cue到的“上世纪末荣光”的tag相当恰如其分,因为上世界末,就是充溢着这种高速的,猛进的,未来感的气氛——这也很“F1”。
虽然剧本老套(且bug大概也不少),但是F1电影整体完成度只能用“凝练”来形容了,真的是处处是老道。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确实一部很能展现上世纪末好莱坞荣光的电影……回来吧骄傲的好莱坞!(!
顺便说刘姐真slay了,谢谢刘姐带来这么好的赛车电影(
看过 F1:狂飙飞车 🌕🌕🌕🌕🌗
近期甚至是近几年(我自己看过的电影里面)最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真人电影院电影,虽说总体应该是4分但是好的地方实在是太好了我多打半颗星(平时不怎么看F1的路人群众对bug之类的毫无压力)好莱坞必加的老白男拍拖戏已经见怪不怪了导致我对这part也没啥波动了……
最近有个丹娜丝台风,不是要登陆台湾,就是登陆中国,要么是会先后登陆两国。不过还是老话,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台风本身对经过的地区损失是有限的,因为这些沿海地区往往对台风登陆很熟悉。但它的危险性在于登陆中国后,台风会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或消散后,会在中国东南地区形成一个低压区,周围的水汽,特别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会给中国(大致在黑河-腾冲线附近,或者是中国地理第二、三级阶梯的边界,因为台风登陆消散后的天气特征,这边界经常是夹在周边高压区的气压洼地,而且第二、三级阶梯的边界在夏季是个迎风坡,易受洪灾)狂灌水汽,导致这些地区容易陷入连日不断的暴雨,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远超台风本身的破坏。这一点是过去10年前是很少见的,但这两年变得非常明显。
昨晚跟岑参讨论网络是否让人对生活水平的参差有更具象的实感,比方说我是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孩,有了互联网以后我看到大城市跟我一边儿大的小孩在吃着玩着住着我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我觉得不公平的心情可能比什么都没看到时要强烈和具体。但我觉得这个倒是还好,早些年互联网确实意味着人们能更快更多地获得各种信息,但现在早就不是了,现在只是在虚拟世界找一个又一个信息茧房钻进去而已,我能看到一条展现生活水平差距的帖子,也能看到一百条批判这种现象的帖子,我愿意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所以我也只能看到我愿意看到的。相比之下我觉得更应该警觉的是人们的感情变化越来越不稳定。上一秒我看到小猫小狗觉得可爱治愈,下一秒我看到战乱新闻觉得痛心疾首,再下一秒我看到经济形势开始担忧未来,我无法掌控我自己的情感变化,那些本应珍贵的深刻的东西也能做到像划走一条视频那样轻而易举地转瞬即逝。关上手机我只觉得麻木,好像在世界发明出网络之前我就是这么一个麻木的人一样。
关于猫狗死前会自己找地方躲起来独自等待死亡、小动物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非常平和之类的说法,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怀疑。猫害怕或者难受的时候会找一个它认为安全的角落躲起来,但猫难受时躲藏,比起等死,我更偏向于认为是身体脆弱时猫感到不安或无力应对风险,因为对自然界的动物来说,在脆弱时把自己藏在一个不会被外界发现的角落才是安全的做法。但是当猫信任人类并学会了向人类求助后,比起躲起来,一部分猫是会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不适或者向人求助的,猫宝是这样,一些猫猫博主家的猫也是,小猫难受时会努力告诉人类、积极吃药,这都是小猫求生的愿望。我也看到过不止一只小狗在身体难受时向人类表达担心、害怕等情绪,也会主动拉着人类带自己去医院。而小猫小狗难受时,有喜爱的人类陪伴,也能明显让它们感到安心一些。不能排除部分小动物能够平静迎接死亡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这就像有的人有强烈的死亡焦虑,有的人对待生死非常豁达一样,小动物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很多小猫小狗面对疾病和死亡就是非常恐惧的。我觉得有的人把"动物对待死亡很平静"当做一个自我谅解的借口,人可以自我谅解,但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我不喜欢,我觉得很卑鄙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