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刷到不同的网友吐槽北美人的“假笑”和“尬聊”的……我作为i值95%的i人对这两点都还好……因为所谓的尬聊其实
1,没有负面信息,除了how are you这种根本不用动脑子回答的问题,一般都是你的衣服/发型/指甲很漂亮、你的狗很可爱、你家的花很美这样的赞美
2,不judge,不打听,打工时认识的一些熟客每次来都会small talk一下,内容基本是聊自己最近的生活,只需要交替回答wow sounds great amazing wonderful 之类就好了,基本不占用我的社交内存,对方问how about you也是很宽泛的问题,只说自己想说的就行了
反倒是一些华人朋友真的会在第一面就开始:你来了几年了?什么项目来的?怎么就想不开跑北美来了?现在国内发展多好啊想没想过回去?你老公是做什么的?哦没老公啊,为什么没有啊?你这份工作时薪多少啊?住在哪个区啊?买房子没有?你们区房价怎么样?你喜欢普京吗?
比起这些我觉得被他们嫌弃的尬聊真的太好了
在美国,几乎每六名连环杀手里就有一名是女性,她们要么是犯罪行为的主犯,要么就是犯罪同伙。在1800年至1995年间所认定的约400位连环杀手中,将近有16%是女性,总数达到62人。3这个数字并不占多数,但也不容小觑。这62个女人加起来一共杀害了400至600人,其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
#虎鲸读什么
一件好笑但是笑不出来的事情是,文艺虚构作品中的女连环杀手的比例似乎远低于现实世界。
【好過去搶】
大批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匯款回國後款項被凍結。
根據新加坡《8視界新聞網》等報道,大批在新加坡工作的中國人,由去年至今,透過匯款公司將錢匯入中國的戶口,但被中國當局指戶口違法,款項慘被凍結,截至 12 月 15 日,新加坡警察接獲 670 多宗相關報宗案,涉及匯項約 1300 萬坡紙,折合約 6970 萬人民幣。
報道更指,近百名在當地的中國人,星期一聚集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討說法」,擔心最終被凍結的匯項會代為烏有,更有人痛哭向大使館工作人員下跪。
新加坡警察和金融管理局,星期一發聯合文告,指匯款公司為降低交易成本,無通過銀行從新加坡轉賬到中國,而是通過海外持牌代理來匯款,但這種匯款方式近日成為中國官方針對對象,新加坡金管局指示匯款公司,從明年 1 月起,停止通過銀行以外的方式匯款到中國,只可以通過銀聯等銀行方式向中國匯款,為期三個月。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昨日通知,再次提醒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高度警惕」,切勿通過匯款公司向中國匯款,而是要選擇銀行匯款,否...
https://www.instagram.com/p/C1DnRhmsEL7/
香油问怎么鼓起勇气找工作,我想说班可以不上,但如果没收入来源,人的人生能滑到的底基本等于任何能看到或者看不到的可怕的社会新闻。而大部分能上毛象的人对底层生活根本没有任何承受力。再加上中国社会能留给人确立社会身份的时间极短,就是有35岁大限,再加上社会福利根本没有任何兜底……所以。
如果用不那么焦虑的话来说,就是社会大门开放得更多一点的时候,要赶快试,用最快速度确认自己能接受什么,绝对不能接受什么,不仅是工作的价值观,还有具体生活环境,比如有人喜欢坐办公室,有人喜欢出差,有人在北方冬天根本无法工作,有人在湿热环境下根本无法工作,有人喜欢持续跟人交流,有人社交量一大就过载……这个过程和中年发现自己做的事情让自己恶心(以及根本找不到不恶心的事情做)相比,更不需要勇气。
“政治抑郁症的本质是没有自由成为我.”——柴静访谈Dr. Robert Lusson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说他得了政治抑郁症,我没太留意,因为这不是一个临床医学概念。直到今年他的症状开始让我担忧:每天看七八小时新闻,失去工作热情和生活乐趣。他是我见过意志最强的人之一,所以当他开始谈论茨威格在二战结束前的自杀时,我开始查找资料,发现关于政治抑郁症概念被引述最多的是美国心理医生Robert Lusson博士。https://t.co/uAMglL2bkc我与这位医生约了一次zoom访谈,把笔记发给了朋友。今天在他建议下,贴出来跟有需要的人分享:
柴静:“政治抑郁症是真的吗?”
卢森博士:“当然它是真的,因为你的感受是真的。我没有发明这个概念,是它找到了我,因为美国患者在特朗普上台时普遍抑郁—--“我有过希望但被拿走了且不知道它是否会回来。”东方的抑郁可能是“我的灵魂,关系,职业不被允许发展,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让我感觉无望,因为不论多么甜蜜微小,与人为善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核心是无力感?”
“失去控制,失去力量。这是无力的感觉——不论我做什么,不被听,不被看。”
“是因为糟糕结果不可避免吗?”
“不,结果不是抑郁的必然部分,它让你焦虑但不是抑郁。政治抑郁症的焦点是常规抑郁也有的因素———失去希望。如果它异乎寻常地积累,一个人将无法理解自己的世界,进入失去联系的孤立状态。政治抑郁的本质是因为没有自由成为我,没法向他人自由表达我。”
“你为什么说恐惧是政治抑郁一个主要驱动?”
“有两类恐惧:实质伤害,像逮捕,家人受伤等等;或者社会排斥:人们远离你或者污名化你。如果你发现你不再能活得真实,这至少激发焦虑,如果积累一段时间不能解决,抑郁就来了。”
“但我的朋友之前一直是个有活力的实干家,他从没有为个人危机抑郁?”
“这类人是最有激情的人,时代先锋,所以他们是物质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最先被摧毁的,因为他们冲向墙壁,以如此之渴望,结果让人心碎。他们是最敏感的人。”
“他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恐惧不在了,但抑郁还在”
“另一部分抑郁是更深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部分根植于他。也许从他三岁时就在那里,只是被激发了。”
“他该如何前进?”
“他现在不平衡,处于冲击带来的无望状态。”
“怎么修复?”
“这样去想:我接受事物如其所是,但我不能预料未来.”
“但他有对未来的预料.”
“你可能对经济和气候变化有预料,但这只是预料。拿我来说,我的预料是XXXXX. 你看,我只是呈现另一种预期,而且我不在乎”
“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打心眼里知道,普通人,我们, 想要与现实不一样的东西,这就够了。我不在乎是否它需要一千年才来。这是抑郁和希望的区别。”
“你改变了看待问题的时间框架?”
“是的,你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但事物可能在明天改变。你的朋友面临一个灵魂深处的选择——一是“不会改变”。另一种是“我不在乎,我会做我能做的,帮助改变发生,慢慢来。”一个带来抑郁,另一个带来力量感。你必须选择,因为你不能同时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
“我感觉是他的同情心让他受苦”
“ 去做他认为价值观对的事。一个人可能带来一群人,变成一个故事。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抑郁是因为确知未来会如何,自己会怎么结束。但另一种选择是未知,我不知道故事如何结束。”
“但未知会增加焦虑?”
“怎能不呢?这是选择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害怕导致的焦虑,可以是带来兴奋的焦虑。”
“政治抑郁症能治愈吗?”
“柴,there is no cure for us. 你是独特的,我不能拿走你的全部,那样你不再是你。我会建议一些小小的平静,比如去海边度假。就是这样。另外,我们对话。理解可以让你得到平静。(停顿,笑)这世界是一个混乱无章的所在,人生是个烂摊子,我们这个物种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要理解自己,管理自己,洞察自己的虚弱与力量。我们成长,并超越.”
“问个具体问题,他如何停止旧习惯?”
“转向当下。有旧念头十秒后让这念头过去,练习一千次,一而再,对自己承诺。”
“怎么叫转向当下?”
“看你背后。你窗外的景色是真的吧?因为我看到叶子在掉落,光线在变化,正在改变的一切就是当下。”
突然想归纳一下这几个月自己学做饭看得比较多比较有用的up,我会更喜欢专业厨师大于美食博主。做饭入门其实就跟做题差不多,有章法和规律可以总结,比起“一道菜”其实更需要学习的是食材如何处理,如何进行最基本的调味,在此之上才有更多的技巧可言。
我学到最多东西的up主就是万能工具人阿伟。他会讲很多原理性的东西,比如针对不同食材的洗菜和焯水,不同淀粉和勾芡的作用,常见食材改刀方法,肉类如何去腥,都是非常非常基础的干货,学做饭就是应该从这些开始。他的视频基本也是以某种食材的常见吃法为主题,还有很多调味和酱料做法总结。我觉得这些分类的好处就在于不需要为了“某道菜”买很多配套又剩下的食材发愁,比如做奶油汤剩下的黄油能做什么,做土豆泥剩下的土豆又能做什么。掌握食材的组合就能够不浪费食物,配合基本的调味规则能让做出来的东西不那么难吃,这就是举一反三。
相比之下同样是川菜厨子我不怎么看王刚就是因为不系统(……)骚瑞一些做题家思路是这样的,而且王刚那个灶用电磁炉真的还原不来。
然后作为爱吃粤菜的人我很爱看马蹄厨房,马蹄对广东潮汕的传统美食特别是特色药材的运用挖得很深,他的煲汤/粥/糖水系列真的能缓解本精神老广的乡愁。。。(但因为粤菜做着很费力气我一般都只是看看(
西餐我一般是突发奇想想吃了就按名字直接搜,文森特别饿看得比较多,他的食谱非常简单,能轻松还原出来。相比一些西餐专业厨师比如奥地利的小胡、主厨广坦等更方便容易上手。
总结一下我推荐的up主特点就是系统+方便上手+知道公式就能解题,写到这里我感觉西餐好像还没有人占据这条赛道,有没有自媒体愿意做一下。。。
看厦门那个自杀的25岁的老师,我可太能理解了。
在职高当老师,教学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安全,不要死。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严重抑郁,因为抑郁休学回家非常常见,有的还会伴生其他疾病,比如精神分裂什么的。如果做班主任,稍微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有点良心都会非常心痛。
所以职高班主任中,自身越冷漠的老师更容易把班级管好,因为一旦学生有心理问题,真的做了极端行为,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几年内都不可能升职或是评职称,值班领导也要下台。所以一旦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学校想的不是如何帮助他,(因为也没法帮助)而是如何把学生劝退,让自己和学校不承担责任。
所以但凡有点良心,一方面和学生共情,一方面自己又处于道德两难处境,很容易心理崩溃。我看这个25岁的厦门老师应该就是一直和学生共情,实打实的心疼学生的人。
看到一点点制度的恶吧。冷漠、功利、自私的老师更容易上升;有良心、善良、无私的老师很容易自杀。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