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有没有欧洲宝宝想一起线上自习的,每天上线就会议沉默连麦或者种树,上线就工就学。
这宫里真的太冷了… 很需要人一起,就是一个虚拟的一起去图书馆这样 家人们帮偶rt下
二编:评论区有香油分享了连学习和工作的discord群组链接,家人们直接加吧 :cafe_otter_homes:
我感觉其实科幻本身就是很queer的东西只是一直被顺直男占领了。顺直男be like搞什么未来世界一个人拿着炫酷大武器大战舰拯救世界jpg 复制现实的性别政治种族等级逻辑,然后一个男人当救世主,在这过程中有什么外星人公主机器人女主什么的爱上男主了然后上演典顺直异性恋浪漫剧情,呃
但是我觉得科幻这个概念本身就 它本身就具有未来性,就有点像munoz所说的queerness一样,一种不断地漂移,不断地挑战着当下的秩序,所以科幻本身就是queer,就适合拿来搞很多很queer的设定,人们臆想出超出当下的科技、秩序、概念,这不就是queerness所主张的一种东西吗,这就是queerness本身,不断地变化,难以被定义,在move forward,然后顺直男搞科幻就是只是套个高科技皮套实际上秩序社会还是当下这一套
其实科幻就很适合探讨很queer的话题,什么是人?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家庭?而且那种什么ai有了自主意识其实也可以很queer发展为很去人类中心的话题,但是顺直男只会拍大场景大特效然后顺直男拯救世界顺便拉了几个女角色当电影里的花瓶
被二元性別霸權掩埋的多元性別文明,仍在東南亞實踐其多元性別傳統。
武吉士人是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岛三大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约有 300 万人口。大多数武吉士人是穆斯林 ,但许多前伊斯兰仪式在他们的文化中仍然受到尊重,包括性别存在于一个光谱上的观点。
与性别二元相反 ,武吉士社会承认五种性别 :makkunrai、oroané、bissu、calabai 和 calalai。
Oroané 大致可与顺性别男性相提并论,makkunrai 与顺性别女性相提并论,calalai 与跨性别男性相提并论, 而 bissu 与雌雄同体或双性人大致相提并论,并且是受人尊敬的萨满或社区牧师 。
卡拉拜人、 卡拉莱人和比苏人作为第三性别的分类存在争议。这些角色也可以被视为基本的职业和精神使命,并不直接参与男性和女性等称号。
@board
大家好!我刚被私立学校裁了一个月,现在无论如何也得开始找工作了。跟我经验最垂直的就是培训机构老师了,想咨询一下各位在培训机构工作的香油们,双减过后三四年,现在的工作大环境怎么样?待遇怎么样?大机构如今还好进吗?
我个人是完全不介意加班的,在学校里干过的懂得都懂,只在乎现阶段还能不能挣到钱。如果太差了的话我就沉下心来发展新技能为转行做准备了,本来这个行业也干不了几年了……
美联社周二基于数万份泄露文件的调查显示,过去 25 年,美国科技公司设计并制造了中国监控系统的核心组件,尽管有侵犯人权的警告,仍向中国警方和政府机构出售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设备。
美联社援引机密政府蓝图报道称,IBM于2009年与中国国防承包商华迪合作,为“金盾工程”开发预测性警务系统。该技术使新疆地区能实施大规模拘留,当地管理者为维吾尔族人设定100分的风险评分,留胡须或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会被扣分。戴尔公司2019年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广一款具有“全种族识别”功能的笔记本电脑。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直到2024年8月仍将DNA检测试剂盒宣传为“专为”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设计”。
2010年代,甲骨文、微软、惠普、思科、英特尔、英伟达和VMware等公司向中国警方出售了地理地图软件、人脸识别系统和云基础设施。该监控网络追踪“重点人员”,限制并监控其行动,估计过去十年间有5.5万至11万人被置于居住监视之下。目前,中国的监控摄像头数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https://alive.bar/@shengqixxiangyou/115174239339187220
看到后面心情:能不能别拿“听说过”的事情来说啊→ → 2012年时候学生团体曾经能做阴道独白(后来被关了);到2018年社会团体还能有pride(因为不可抗力结束了);说什么【国外workshop好歹象征性搞搞性别知识101】,国内酷儿公益组织一直在做反霸凌进校园和性平教育,到还冒着风险在继续,非酷儿组织也在项目里努力加酷儿友好的内容,两年前残障性教育会议上有家长表示对孩子是同性恋的担忧(在残障群体特别听障群体中,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密行为并不罕见),而后内陆学校老师直接说不要恐慌不要歧视,是正常的;被政府关掉之前同志团体提供了多年的心理援助,和教授、联合国以及百度百科合作修改百度词条,确保人在搜索相关内容时能看到亲lgbt的友善内容,变着法子改变自己的项目名称为了活下去直到最后不得不关停……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成果,拿“听说”的事情直接盖过本土挣扎的做法对活在国内的lgbt群体(以及还在努力的人们)有什么好处吗?
(不是,那就算有人包游泳趴有人“甚至不淫乱”(= =……?),那这个事情可以代表一切?而且感觉一些人在说起国内组织的时候,会把个人组织起的社群、社会团体、公益机构、慈善团体全都混在一起说,但其中参与者的自由度、所适用的伦理规则和专业性水平、愿景、提供的项目、涵盖的范围都不是一样的欸= = )
另外说起国内的情况,谈社会企业是一回事,谈“商业化”……一方面是国内酷儿商业也不是没有过好时候(blued还可以上市哦,在爹要你做脸面的时候一切好说);另一方面国内“商业化”很多是无奈之举,有酷儿公益机构主动或者被动转为商业模式,是因为国家认为商业好操控,认为变成商业机构了目地就是逐利,那么最终就会因为政策土壤而不得不变得和爹一条心。实话说了我对商业就是很淡淡,我觉得很多人推崇商业觉得“wow这才是可持续化”其实是受了有意识的逻辑灌输的影响,两者各有所向但商业永远无法替代公益,在好的土壤里,公益也可以通过branding以及合理的项目规划来实现项目可持续、可迭代和规模化,但那也不是商业。
-----贴一位曾经在中国公益领域工作的老师的话(已获授权):
“我觉得真正在国内社会领域实践过的人都知道对外宣传和实际服务/活动会有一定程度的割裂。
我有一些在官方背景组织工作过的青少年社工朋友,他们本人都是LGTBQ社群友好,在实务设计上也会做到LGBTQ inclusive——但是没有人大范围公开做宣传,就算宣传也会使用官方话术包装过。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平衡青少年的利益和组织存续合法性。
只有曾经置身其中的人才能理解这种不断在边缘试探和修正、妥协和坚持的痛苦和耗竭。我是平衡不了的逃兵,所以我没有资格指责仍然在尽力平衡的人。”
收到了好多回复超级感谢!大家的评论我都会一个一个去看去听的,真的谢谢香油们!!
-
@board 我来求助香油们了!我想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当下的sisterhood文化】,请问大家有推荐的podcast/书籍/电影/电视剧等等吗?任何沾边的信息或许都可以很大地inspire我,提前谢谢大家啦!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