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us “ 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一种古怪的章法,人只能过一次生活,而这生活却没有带来一点好处就过去了?”——契诃夫
为什么“过度鼓吹自制力”是有害的?
1⃣它是一种“对抗”和“压制”模型:传统的自律观将人分为“理智的自我”和“懒惰/享乐的自我”,两者是敌对关系。这本质上是一场内在的自我战争,无论哪方获胜,自我本身都是受损的一方。持续的内耗会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导致疲惫、焦虑和倦怠。
2⃣它忽视了根本动力:依靠意志力强撑,就像试图用手按住喷发的火山。自我抑制的力量或许能暂时起效,但无法持久,也对我们的身心有害。它没有解决“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根本动力问题,人只是在“我必须做”的自我强迫下苦苦挣扎,就像反复推一块迟早会砸下来的巨石。
3⃣它会压抑真实自我:长期用意志力压制自己的真实兴趣、情绪和需求,会导致与“真我”的失联。人会变得麻木、迷茫,甚至产生“空心病”,感觉生活是在为某个外部标准而活,而非为自己而活,感觉自我面目模糊,缺失生活的真实动力。
4⃣它让我们陷入“失败-自责”的循环:当意志力耗尽(它是必然会被耗尽的),我们“失败”了,甚至“反弹”了,然后开始自我批判,认为自己懒惰、不自律。这种自我攻击会降低自尊,让下一次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5⃣弹簧的过度压缩会导致弹簧的损坏甚至废弃,过度使用我们的意志力去强行自控,忽略自身的意志与根本动力也会使我们的身心受损。
中午看了柴静最新一期采访。友情提示:这期节目的采访对象阿良,是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的受害人和幸存者。因为这个话题,节目里有大量的创伤性内容,包括极端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很容易trigger到遭受过类似创伤的朋友。因此如果目前处在情绪发作期的朋友不建议马上就看。这期很好,很多内容可以深入思考和挖掘,安利给大家。请大家评估自己的状态之后考虑要不要看。
有时候刷小红书,会刷到同人女讨论。
看到一些撕心裂肺的“你不爱角色干嘛要写同人?!你爱角色的话干嘛要折磨他?!” 虽然不新鲜了,毕竟之前lof就被冲过,但还是总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劲,但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
发表这些疑问的网友经常就会总结:“那就是你心坏。” 以及 “你写了就是为了来创我。” 然后愤怒反击。有时候会卷入“严肃文学要创人but同人文不是严肃文学!”这类延伸言论。
今天又刷到这类争论。不禁疑惑,这些想法到底是出自什么角度呢?
我爱角色,爱角色的性格塑造,所以想要延伸展现他的性格,那当然要创造一些比较有考验性的场景才能展现嘛。
爱角色就得小心翼翼保护他,那有什么好玩的?或许比起说我爱角色,不如说我爱玩弄角色,我在玩弄角色满足自己的欲望。
推到这里就想问这些网友:爱护角色会得到什么?角色又不会爱你…
…反而会ooc不是吗…?!?
狗的抚摸偏好似乎与性别无关,但狗和人一样,喜欢被抚摸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些差异与品种有关:在田野里寻找猎物的坚韧的寻回犬会穿越荆棘和冰水,所以它们通常喜欢男人有力地拍打屁股。猎犬被培育成在沙漠的沙地上奔跑,可以像公主和豌豆一样对触觉敏感。每个个体都不一样,如果你注意她的反应,每条狗都会告诉你什么感觉好,什么感觉不好。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