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不是《巷说百物语》里的故事(经提醒发现是《百器徒然袋·雨》里的故事),反正就是讲这一家人是陶器收藏家,疯狂囤积陶罐,只是后来这种囤积越来越失控,到了倾家荡产买来无数陶罐、堆满了整个家的地步。
记得后来好像是说这家的女儿杀了人,慌乱绝望之中逃回家,不知道该把凶器拿去自首还是拿去销毁,她把凶器藏在了一个陶罐里。
然后她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不想面对自己的罪,也许是因为不想家人知道自己的罪,她一直不停地购入更多更多的陶罐……
最后的转折是:其实她的家人早已知道了这件事,但是也只是购入了更多更多的陶罐,无言地帮助女儿隐藏她的罪行,但也因此更加加重了女儿的痛苦,因为陶罐越多、她就越难以找到自己藏匿的那个凶器,越难以把它拿去自首和销毁。
开玩笑地说,这个故事可真的是感情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的绝佳例子。
如果要从文学解析的角度上分析这个故事、赋予那些陶罐一个意义的话,我觉得最妥帖的答案会是罪孽感,或说愧疚——从犯下过错导致的罪恶感中滋生的东西就这样一直繁殖着,直到它最终把生活填满。
一宫思帆在里面说当年出本还没有线上交电子稿这么方便的事情,百分百手绘所以只能邮寄或者直接送去印厂,而且她又经常赶不上ddl,所以她经历过在电车上贴网点,在新干线上涂黑,在机场安检被没收刮网刀,还有到印厂的时候已经过ddl了所以老板不接受,她坐在印厂门口哭然后得到老板的同情奇迹般地帮她印了……怎么说呢太有生活了卧槽虽然确实如她自己所说净在给别人添麻烦笑死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