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ishizhiren 可能他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北上广深的白领们,毕竟这群人给不给钱估计都不会生。
但是对于河南乡下、大凉山深处的穷人,这笔钱可能就是一笔不小的钱了。想象一下一个河南乡下或者大凉山深处的男的,听说生一个娃一个月能白嫖300块喝酒钱,还能白嫖三年,他会不会强迫他老婆生 ?
它不仅会强迫他老婆生,还会强迫多生三胎,这样一个月轻轻松松一千多块到手了。你想想,在人均收入不到2000多的乡下,一个月多1000块的收入可是不小的诱惑。
所以这个政策可能能够稍微缓解二三线普通夫妇的育儿成本,但一定会是压倒最底层妇女的一根稻草。而且可以想见这个政策一定会加剧妇女拐卖的严重层度。
酥油
安苏亚的线写得太烂了,折铜纵欲的文案像个嬷嬷圣经,阿尔图与异国商人的对话也像嬷嬷喜闻乐见的三角恋,一直以来酥油的文案给我的感觉是展示和追忆,但铜妃线文案反而用了很多当下的语境以及和语境格格不入的对外貌的溢美。在这条线里铜妃是个柔弱坚贞让苏丹和巴拉特都为她着迷不已的女人,这就很po文女主了,和其他女角色相差很多。这个人设完全就是为了凸显出她对苏丹低头多么可贵以至于能偷戒指。同时文案也沉浸在自己华美词藻中难以自拔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我和朋友在岚山一个甜品店吃传统甜品的时候,店主婆婆向我们搭话说:挂在墙上的题字是XXXさん写的哦!
她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但大家都露出了茫然的表情。她又说了一遍那个名字,大家还是听不懂(大概都是中国游客)。
店主就有点失落地说:欸?你们不是日本人吗?啊,原来不是日本人呀。那就没办法了……
我查了一下,原来是“濑户内寂听”女士写的题字,真的是第一次听到的人名。她是把源氏物语翻译成现代日语的文学家,也是51岁出家的僧人。
wiki告诉我她的逸事:年轻的时候写过很精彩的偷情小说。51岁出家,其实本来想当修女,遭到拒绝……因为天主教说不行啊,你的事迹太光辉了!结果就是她成为了比丘尼。
这就很让人好奇到底有多光辉,我去把她的小说《夏日终焉》读了一下,据说是带自传性质的私小说……噢,一本在夏天读很应景的、疯狂有性恋大不伦小说。
女主知子结婚后出轨了老公的学生(年轻貌美的小白脸情人),然后和情人私奔到京都,结果和情人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手。这之后,她做了另一个有妇之夫的公开情人。 长达8年。结果,她的初代情人(小白脸学生)又和她重逢了。两人无法抑制地又旧情复燃……
知子、初代情人、现任情人(别人的老公)、现任情人的妻子,只是描述四角关系、双重偷情的情与性本身就撑起了这本小说……
总之,就这样,吃东西的时候邂逅了文学。
以后提起京都就会想到不伦!
很有趣的是,在另一本书里,读到了对京都的类似描述:
「后来无意中和京都的司机聊起这件事,他一语道出真相:“京都这个城市,自古就是偷情和畸恋之地,笼罩着弃妇的怨念,不信你再读读《源氏物语》。”」
「京都是不伦的场所啊……“东京人跑来京都幽会,是日本小说里的传统啊。兴许是因为这座城市的街巷很深,就像秘所一样吧。”」
很多以前的人所经历过的是后来人远远无法想象的。我有一个姑外祖母,抗战时代她十几岁,兵荒马乱家里太穷,就把她许给了个地主家当小老婆。她脾气好,一直逆来顺受,可是就在送她去夫家那天,她来了个大逃亡,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她家就派人到处找,找了几天听熟人说看见她在某小镇讨饭。一伙人又追了过去,看见她和另外一个邻村的女孩一起躲在路边,她们看见人来了,撒腿就跑,一直跑到长江边。那个女孩不敢跑了,姑外祖母则纵身跳到江里。我外曾祖父也跳了下去,把她捞了上来。据说她回家的一路像一只不服但又无可奈何的小野兽,喉管里发咕咕的低吼。所有人都以为她疯了。后来她的事情传开了,人家也不要她了,她就一副神神叨叨的样子。再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国军的小军官,这人天天打她,她夜夜鬼哭狼嚎。某一天军官突然跑了,她无儿无女,一个人守个破房子,饱一顿饥一顿。等我外曾祖父经济条件好转了点,看她可怜就把她接回了家。她有个小布袋子,视为珍宝,天天放在贴身衣物里,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啥。无数年过去了,她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外曾祖父去世后,照顾她的任务就交给了我外公。我小时候在外公家看到她当她是怪物,有点怕她,但她对我很友善,还拿过糖给我吃。有次我看见她偷偷捧着她的小袋子哭,就跟外公说,外公也不吱声。我就一直好奇,那袋子里到底是啥?2007年,我跟姑外祖母聊过天,她已经垂垂老矣,身体佝偻,像一棵马上就要断的老树。但她说话时却很平静,头脑比我预想的清醒。我说我能理解她当年为什么跑?她哭了出来。我就看着不说话。她哭了会儿,就从她的衣服里拿出并打开了那个袋子。里面是一张老照片,我一看,是她那年逃跑时和那个邻村的女孩合拍的照片。两个人脸上挂着微笑,都很漂亮,我一下就懂了。她看到我的眼神也知道我懂了。我没跟别人说过这事。过了几年她死的时候,葬礼上有人要拿走那个袋子,以为有什么钞票,我阻止了,最后就连她的人一起烧了。我现在有时还会想起那张照片,其实哪里有那么多怪异的人,都是被时代压变形的。我也很庆幸跟姑外祖母聊过,也许有一个人知道她的事,并且没有表示蔑视,对她来说这是一生中得到的唯一一次安慰。
还有国内很多手机乙游尽管名义上可以让女主换装甚至打架,但就像你不会叫暖暖和王者荣耀的英雄为主控一样,这些乙游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通过选择题让玩家来看不同剧情的视觉小说,不知道乙游玩家为什么坚持称呼女主为主控,你控制的了吗就叫主控,接受自己在看别人的故事有那么难吗,到时候发现自己和主角人设不一样又要破防喷官方不尊重代入感ooc了。还是自由度高的游戏玩少了,我觉得只有sim4和bg3这类游戏主角才能被叫主控,连酥油阿尔图这种虽然游戏本身文本量大但你并不能真的决定他每一步所思所想的游戏主角都不配被叫主控
童话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3358425/?_i=2656606HOUuzJ3
一般童话故事都会以「在很久很久以前」开头,「从此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结尾。但其实每个地方有不一样的说法,盘点一些有意思的。
◎冰岛语
从前...
猫在沼泽中抬起尾巴,冒险就此结束。
◎孟加拉语
从前有一个国王.../在某个国家,有...
我的故事结束了,菠菜也被山羊吃掉了。(不像牛,山羊会把草本植物的根也吃掉,因此被山羊吃掉了意味着某件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
◎加泰罗尼亚语
有一段时间...
这里有一只猫,这里有一只狗,这个故事就这样融化了。这里有一只狗,这里有一只猫,这个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南非荷兰语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
(口哨声),故事结束了。
◎阿姆哈拉语
很久很久以前...
把我的故事还给我,给我吃面包。(意指你再说一个故事,换我给你讲的那个故事)
◎荷兰语
曾经...
然后来了一头长鼻子大象,就这样把故事吹了出去。
◎哈萨克语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山羊的毛是灰色的。(意指:很久很久以前,当山羊有羽毛的时候)
◎尼泊尔语
从前有一个国家...
将金冠送给听故事的人,将花环送给讲故事的人。这个故事将去到毗湿奴的住处(天堂),并在别人(下一个叙述者)的嘴上再次回来。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
我已经告诉你接下来发生的事...
◎Iraqw
记得父亲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库尔德语
曾经有过,没有过,有过...
我的故事去到了其他家庭,愿神保佑那些听众的父母。
◎古典阿拉伯语
在最古老的日子里、年代里、时代里,有(或者没有)这样一个...
故事已经讲完,甜蜜美好没有扭曲。
◎亚美尼亚语
3个苹果从天上落下——一个给作者,一个给讲故事的人,一个给听故事的人。
◎保加利亚语
从前从前,有...
他们幸福地生活着,直到生命的尽头 。/ 三天里,他们尽情地吃着喝着玩乐着。
◎捷克语
翻过七座山脉,越过七条河流...
铃声响起,故事结束了。
◎匈牙利语
跨过七个国家,越过奥普伦西亚海和玻璃山脉,那里卷尾猪在地上钻来钻去。
谁不相信我的故事,可以自己去调查。
◎Goemai
讲故事的人开始吟唱:“故事,故事"。
孩子们回答: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 / 在我们祖先的那个时代/在那时男人是男人,女人料理厨房
我的故事讲完了,它已经回到了它来的地方。
◎波兰语
七座山之外,七条河流之外...
我那时也在那里(通常指婚礼上),喝着蜂蜜酒和葡萄酒。
◎斯洛伐克语
水在那里散落着,沙在那里倾泻着...
钟声响起,故事结束了。
◎波斯语
某天,某时...
书已经到了末尾,但故事还流传着。/我们的故事已经结束,但是乌鸦还没有到达它的家。
◎德语
从前有...
如果他们还没有去世,那他们现在仍生活在那里。
医生开药时我担心不好喂药片就选择了药粉。回家掺进猫条喂给猫,结果猫舔到大块药粉直接跑走吐口水,后来闻到药味就再也不吃了。
后来刷到小红书推荐越南春卷皮喂药大法,大为震撼,人怎么可以这么天才。遂连夜购买越南春卷皮,精心剪成小块蘸水软化,拿一次性掏耳勺倒上药粉,细细卷成小条夹在鸡胸肉中,猫果然大口吃肉毫无察觉。
莫斯科最搞笑的地方是高尔基故居博物馆。
因为里头有个美轮美奂的水母灯,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大家欣然于大雨滂沱中前往,结果到了发现整个地方都像政治隐喻。
入口处破旧不堪,作为博物馆甚至没收藏的票根,标配一位善良且热心的收银大妈和一个善良且热心的保安大爷,入内后豪华得无以复加。住宅玄关处甚至比住三四个学生的宿舍都大。我和朋友们在那里比划,模拟高尔基回家后的景致,首先他肯定要先挂大衣,然后再坐地铁去摆了椅子的另一边脱鞋放伞。他本来可以坐车去的,但因为党呼吁要回到群众中去所以才选择了80卢一次的地铁,之后他要转乘一号线进会客室。辛苦了。
出来后的第一反应是你背叛了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背叛了我们。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