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笑死盛世天下真的是全面的女主剧,连男主剧里惯例的女一女二粉丝打架都这样性转

学习工作太努力导致癌症的话就再也上不了学做不了工了,不知道是BE还是HE,之前看到一个高中生突然确诊癌症晚期,然后她说不用每天学习和为未来焦虑,我这辈子都没这么快乐过,太地狱了

我已经不需要了但贡献给TL上可能还想和父母论辩的友友们:

“没有小孩以后你死了都没人知道”

齐桓公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一样死了十几天发臭了才被人发现……

家人们,我惊喜地发现,蛋黄莲蓉切一半,就是黄蓉了。

听播客听到波斯细密画是不用焦点透视的,因为真主眼中的世界没有近大远小……天哪悟了。再也不要说自己不会画透视了,而要说我是全知全能的,所以我的画里充满流动的视觉焦点

在洼地这地方是否婚育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了。这次回来见了发小,已经婚育的他们正在经历中年危机,而我还在继续回顾童年和青春期的感伤。对他们来说青春期已经是个上辈子那么远的记忆了,是一个可以尽情地美化的伊甸园。而对我来说,那却只是一个痛到我生出了必须要走出这片梦寐的呓语填满了的空间的起点,是我必须重复地返回、整理、打扫的城堡最深处的房间。

@RealSae 说真的,因为寂寞而跟男的随便交往,做好避孕就可以了。最可怕的是因为寂寞而跟男的认真交往……

今天刚知道,restaurant的词根是恢复的意思,英语里这个词根构成的动词就是restore恢复,法语里恢复的名词本来就是restauration。其他拉丁语系里也大都是这么用的。
在餐馆吃一顿就可以恢复体力,感觉真是非常合理!
直译的话也很酷炫:恢复之地、复原之所、回血点 什么的, :blobcatnomcookie:

霍比特人弹幕里有个人全程叫比尔博老爷,哪来的sam,沉浸式看剧这一块

迅猛龙讲初中和一个对她特别好的女生的故事,她也承认当时是有点喜欢对方,那个女生如果和别的女生讲话她就会特别嫉妒,她脾气比较大拉黑了女生很多次,最后一次拉黑没有加回来。现在没联系了那个女生也有了女朋友。都这样说了,评论有人问迅猛龙喜欢女生吗,粉丝回复龙龙是侄女。我实在是不理解大异性恋的世界,还是说你们异性恋世界直女和女生暧昧很正常,太吓人了

亲爹在愤怒控制这方面提供过一个展览级的例子
爹第一次参加初升高的那天,饭盒被人偷了,他气得无以复加,然后他的反应是直接不考试了,回家了。高中当然也没考上,第二年再考的。
遭遇不公之后,无法识别/处理这种心情,甚至将惩罚转移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这个脑回路就很类似于一些家暴者的反应(自己在外面过得不顺,则搞砸自己的工作和身体+惩罚伴侣和孩子)。被偷的饭盒不能再找回,但一气之下被放弃的考试却是一个可以用一整年的时间去补偿或懊悔的事件,愤怒变成一笔巨大的贷款,然后在愤怒控制上有问题的人就会债台高筑

看霍比特人感觉中土世界其实还是高魔的,虽然法术的分布并不平均,大部分人没有法术,顶尖大师们也不用多么强大的法术,但人人都知道魔法,精灵,巫师,仙子确确实实存在。结合指环王最后的结局,第四纪元开启前后的这个中土世界本质上应该是高魔世界观下的尾声,随着最后一个精灵西渡,龙和魔法的故事落下帷幕,剑与丰收的年代开始了。中低高魔的判断的关键是普及度而不是最高法力水平,不然就成斗蛐蛐了,甘道夫被当成巫师而不是火药师或者杂耍艺人之类就很能说明这个世界对魔法有较高认知度了

指环王马拉松结束后我又倒回去看霍比特人,发现伊利亚演的霍比特人就是很淳朴的英国乡下小男孩质感,本质上还是人类。但马丁好像把霍比特人的灵感来源当作鼹鼠之类,举止很多时候更有非人感

最近看小红书说黛珂散粉因为含有云母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致痘了……好悲凉……我已经用了两年了,还剩一大半,本来还指望拌进骨灰呢

Show thread

之前也因为聊到跨性别和家人发生过争吵,我说你到底见过几个跨性别啊,除了金星???我在加拿大我都不认识几个跨儿……人到底为什么会憎恨和恐惧一个根本没见过的群体啊,我不理解,还有金星,每次一提跨性别就说金星,说金星过得很好啊所以不存在歧视,可是金星因为发声支持lgbtq被取消了演出你知道吗?家人说你这么激动干嘛

我现在怀疑是不是kose那个黄色卸妆油真的有问题,每次卸完妆都长白头。我昨天用了Farmacy就没这个问题,之前用Nursery,也没冒过白头。要么就是FIXX定妆喷雾闷痘

在某精神健康行业群里看到有人提出对神经多样性这一概念的疑惑,认为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应该强调人人平等,暗指特意强调神经多样性似乎又是一个新的用来标榜自己特别的方式……啊我要炸了,但还是耐着性子科普了一下neurodiversity和neurodivergent的渊源,心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样真有一吨新鲜热乎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lived experience并且能科学上网,我也是高强度刷了一堆Instagram博主吵架才形成现在这些“先进”观念的。好在提问的人也虚心接受了群友的不同观点。

然而神经多样性这个概念确实有它的问题。
其一,中文“神经多样性”的使用现状是已经混淆了neurodiversity和neurodivergent难以挽回,我认为是翻译的锅,或者应该做一些本土化,不一定要制造和英文术语一一对应的词。neurodiversity被翻译为“神经多样性”非常完美,指的是群体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神经状况。将“神经多样性”也作为neurodivergent的翻译,语义上就比较奇怪了,因为neurodivergent是用于个体层面上的;类比“生物多样性”,我们不会说单个个体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多是说这个个体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相比体现了多样性。我比较喜欢把neurodivergent翻译为“神经发散”,但我知道这个词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前用过“神经多元”,但后来意识到语义上也有问题;还有翻译为“神经殊异”的,我觉得更拗口了;另外一个比较折衷的翻译是“神经多样”,其实和“神经多元”在语义上有同样的问题,但能比较好地适应中文里的现状,至少和“神经多样性”区分开,便于更多人理解、记忆。
其二,我也确实感觉到在中文社媒里自称“神经多样性人士”的人有许多是在若有若无地展示一种新型优越感,be like我克服万难还是占领了优绩主义的高地、“智商代偿”、有独特的优势,很典的aspie supremacy,不过这种炫耀似乎更常见于ADHD,毕竟我们孤独症很难讨人喜欢到这个程度(笑)。这不奇怪,因为能接触到神经多样性一词的人通常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好、信息获取便利。我相信各位都是非常努力才克服了neurodivergence带来的不便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但还有很多人付出了同等甚至更多的努力却运气没那么好;当然,前者不需要对后者的困境负责,但不得不说,neurodivergence带来的痛苦和失能,以及对现行制度必要的叩问,在简中被严重忽视了;当然,在简中推动任何社会正义运动都是举步维艰的,神经多样性沦落至如此温和讨喜的地步也是必然,该庆幸至少还没像女权、性少数、动保一样被打成境外势力。所以我现在更喜欢用“残障”来概括自己经历的困难,这对我来说足够精确,然而残障的去污名化更是任重道远。
其三,“神经多样性”与其反义词“神经典型”的创造和传播又强化了这组二元对立,违背了神经多样性这一概念的初衷,本意要拓展光谱,却因误用、滥用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还是我之前提过的,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神经典型人”,只存在“神经规范”,即neuronormativity,与cishetnormativity、amatonormativity相似,这是社会对一个“正常人”的期许,一种集体潜意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偏离这个规范;这个规范在不同文化之间也有些许差异,就像性别角色一样;而我们所说的ND人士只是相对于这个规范偏离较远而已;至于偏离多远才算远,阈值是多少,也无人能界定,因为神经多样性本是社会政治学术语而不是医学术语,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行业共识,这也是“多样性”本身的张力所在。创造再多细分的术语也无法覆盖人类丰富多元的体验,但我认为精进语言仍然是必要的,无法被表达的事物更别奢望被理解;而且要克服人脑的惰性,时刻留心语言中的nuance。

至于神经多样性成了ASD和ADHD的代名词甚至浪漫化说法,在中文和英文世界里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经典永不过时(×)的误解了。再次(?)强调,neurodivergent不是用来对应几种特定疾病障碍的委婉说法,而是纳入了所有偏离neuronormativity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其内涵简单,外延广阔,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逐渐发展为伞式术语;这是我们这些因偏离常规的而被压迫的人对自身状况的reclaim,是对病理范式的挑战,是正在进行的社会运动。

姐夫:你到时候婚礼不要写那种催情的 搞得我哭
我姐:那叫煽情好吗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