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南北半球同纬度的月相看起来是完全相反的,而赤道地区的月相则不是左右结构而是上下结构,弦月看起来像一条小船(或是颠倒的小船)
File:Moon phases by latitude.svg - Wikimedia Commons
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Moon_phases_by_latitude.svg
有数据表明,在工作时听电子游戏配乐,不仅能让人注意力更集中,还能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这个结论你一定感到很惊讶吧,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就能明白,电子游戏音乐确实是符合最佳工作环境要求的,比如它下面的这几项指标,就有有力证据:
➊无人声
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化,人类的大脑被设计来探测各种存在形式,比如耳朵的听力范围是根据人类的声音频率调整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会被干扰——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说话人的身上,而不是自己要做的事情上。
而电子游戏配乐很少会有人声,就算有人声,往往也只是在发声(类似于空灵的“啊啊啊”和“喔喔喔”)而没有真正的词语存在,所以,基于这个特点,人们如果做事的时候,听着无歌词的电子游戏音乐,耳朵检测不到干扰的声音频率,自然就会注意力集中了。
➋相对稳定、低音量
一项研究发现,过大的声音会降低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较低或者中等程度的环境噪音会提升产出效率和创造力。
然而,大多数音乐却想要用变化的音量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大声的音乐令人激动而安静的音乐使人镇定,但是如果一首歌在你写下一句话的中途音量突然变到最大,你就会被干扰,你不想要这种效果,不想要任何惊喜。这时候,耳边能响起电子游戏平稳的音量,你整个人可能会放松下来,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为电子游戏音乐可以在有存在感的同时不产生干扰,这种音乐可以帮助你提升效率,正是你所需要的。
➌相对节奏较快
电子游戏音乐几乎不可能是舒缓的,因为没人会在冷静下来的时候多次玩一个耗时22小时的虚拟情节,如此一来,作曲家便需要创造出让人蠢蠢欲动、激情澎湃的作品,同时不能有精疲力竭感。
这和说唱、嘻哈适用于锻炼的道理有点类似——有节奏和律动推着你向前,让你保持动力。事实上,科学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听有节奏的音乐时表现更好。这一类的音乐还能让在你做一些不需要思考的重复性任务时提升效率,因为它们给了你的大脑新的关注点,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涉及阅读和写作,你就需要没有歌词的音乐。
【究竟谁有病? #儿子和父母互送对方进精神病院 三人均被确诊】情绪激动了就是“太亢奋”;不想说话被定成“情绪低落”;和父母顶嘴吵架、晚睡晚起、打游戏又被看作是“异常行为”……山东24岁男子莫楠(化名)上大学时赶上疫情在家,因上述种种行为被父母“哄骗”进精神病院。
他说,没想到的是,医院诊断出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他对被强制住院治疗的83天经历总结为——生不如死。
为了印证儿子住院时倍受折磨的控诉,其母主动入住同一家精神病院体验,没成想自愿住进去,却没了出院的权利。
而莫楠出院后为证明自己没病,并防止被父母再次送进精神病院的情况发生,他极力劝说父母去看精神科,想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办法,剥夺父母监管他的权利,他“成功”了,他的父母也被诊出患有精神疾病……
那么,究竟是人有病,还是相关规定让人钻了空子?
记者采访发现,莫楠一家三口的“精神互害”,反映出的是当下一些精神病医院对患者治疗的随意、管理的混乱,以及精神卫生法的不健全。(华商报大风新闻)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10314034?serialId=45e89be7b222959ab6be2d21c0c17029&showType=news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