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可能不是玻璃心,而是容纳窗口变窄,是创伤没有得到修复,划重点,创伤会让人的“容纳窗口”变窄,如果没有得到疗愈,那么普通的挫折和困难都会被体验为危机,个人在创伤后无法处理强烈的情绪。
> 创伤要么会把人送出“容纳窗口”的上限,使人体验到强烈的情绪和失控感,要么会把人送出“容纳窗口”的下限——随着亢奋程度的降低,人会变得死气成成,缺乏情绪体验。一般来说,遭受创伤的人会在两极之间摆荡,从过度唤起到唤起不足,经历起起伏伏。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慢慢平复下来。在遭遇创伤之初,个体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新的刺激。这时,那些普通的挫折和困难都会被体验为危机,他无法用平常的方式应对。随着人慢慢恢复,情绪的波动会消退。如果人恢复得好,那么他对情绪的容纳力将提升。创伤后成长是有可能的,这意味着个体将有能力忍受强度过高或过低的情绪,并保持清醒,活在当下。如果创伤没有得到疗愈,容纳窗口将依旧下载,个人在创伤后无法处理强烈的情绪。
@board 就是,也许有人不知道呢。世界上是存在这么一个检测工具的!什么男的口头保证体检报告结扎手术安全套套全都不可信!这种可以造假的或者暗箱操作的!但是你自己做的措施是有保证的!尤其是性病这个问题上!
在现今社会文化上确实是,气氛到了然后你突然说,让我给你扎个手指吧!可能很煞风景!但是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而且我相信如果这件事能变成一个常态的话,也许在将来也能成为性行为之前一个正常的环节(?)
一些基础经济学,为什么经济学家一般不大喜欢关税
2. 为什么经济学家一般不大喜欢关税?
继续上面的例子,一件商品售价为10元,这时政府对每件商品征收2元的税,如果商家将税收全部转嫁给消费者,增加售价到12元,会因为购买者大幅减少而利润降低。这时常常会发生的事情是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税,商家加价到11元,收到的11元里,2元交税。商家实际得到9元,而消费者实际付出了11元。一部分商家因为9元无法覆盖成本而退出市场,一部分消费者因为价格从10增加到11而放弃购买,总交易量下降;留在市场里的买卖双方,买家付得多了,卖家赚的少了,大家总的来说更不快乐了,总剩余下降。这个市场因为税的存在,制造了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所有的税,包括关税,都会制造无谓损失。而关税最糟糕的,是会激起被收税国家的反击,且一旦开始就很难中止。双方的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双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到损失。
其实苏丹的游戏混邪只是表象,深入玩下去会发现它的气质非常混乱善。从查抄民间故事线、政治线等等很多剧情都可以看出,它对一些更深层次可称之为高洁的东西毫无轻蔑,甚至仍然在追求。这个制作组成员里一定有不止一个贯彻创作者世界中朴素正义观的人,也一定有同人女。这种精神状态太熟悉了——写一大堆r18tag的同时,骨子里向往着免于恐惧的自由。
:galaxy_cat:
紫色只存在於我們的大腦裡 https://www.snexplores.org/article/color-purple-exists-only-in-brain
紫色作為一種色彩,其實並不存在於物理的電磁光譜上,而是大腦為了解決接收到相互矛盾的視覺資訊所「發明」的顏色。當我們看見紫色時,同時刺激了眼睛中對紅色敏感的長波視錐細胞與對藍色敏感的短波視錐細胞。然而,在可見光譜中,紅色與藍色分別位居兩個截然相反的端點,按理來說不應該同時刺激兩端的細胞。為了處理這種矛盾訊號,大腦透過彎曲原本直線排列的可見光譜,將端點相鄰,使紅與藍兩種顏色緊靠在一起。在這過程中,就誕生了實際上不具有單一波長的非光譜色(nonspectral color)──紫色 (purple)。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紫色,紫羅蘭 (violet) 是存在於可見光譜當中的一種光譜色,具有實際的波長。
文章進一步指出,所有顏色都可視為大腦的建構物,以將來自眼睛視網膜中視錐細胞的神經訊號翻譯成視覺體驗的方式呈現。我們眼睛的視錐細胞可分為對長波(偏紅)、中波(綠黃範圍內)與短波(偏藍紫)波長敏感的三種類型。可見光波長範圍極為狹窄,僅約落在 350 奈米至 700 奈米之間,僅占整個電磁頻譜極小的比例(0.0035%)。光譜上的顏色逐漸遞變,每一種都是由特定波長或波長組合刺激不同視錐細胞所產生。但只有紫色是透過紅藍兩端波長組合而產生,來自大腦的「特別設計」。
在 Hacker News 討論區中,許多留言者對於「紫色只存在大腦中」的說法感到趣味且認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說明人類的知覺如何將現實建構成我們的主觀體驗。有幾個使用者補充了顏色知覺科學的觀點,指出其他如粉紅色或棕色等顏色,也都屬於在色彩空間中的非光譜色,同樣不是代表特定單一波長,而是大腦所整合出來的結果。
另外一些評論者提出補充說明,提到色覺概念其實比單純波長與視錐細胞的互動更複雜,色彩的感知還依賴環境光照、背景對比和大腦視覺處理的脈絡判斷等因素。因此「紫色只存在於大腦裡」這句話應當被理解為一種有趣且簡化的表達,而非絕對的科學事實本身。
也有人引用了視覺神經學上的現象,討論了所謂的後像效應(Afterimage Effect)──當人長時間注視某個顏色時,再看向白色的表面,就會浮現出與原先顏色互補的後像,透過這種方式大腦甚至可以觀察到正常生活中不存在的顏色組合,由此凸顯了色彩在實踐上其實來自大腦內部的處理機制,而不僅僅是波長刺激眼睛的結果。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583283
我最近最喜欢的一个瞬间是,我在毛象刷到某条提到极乐迪斯科里那句un jour je serai de retour près de toi 然后发现我完全看懂了这句话……象友们,在此之前,我遇见过这句话很多次,打极乐迪斯科时我见过,我买过纹身贴在手臂上,同人本里夹着红字的透卡,收藏过印着这句话的小包,购物车里还有极乐迪的玻璃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总有一天我会回到你身边”,但是我从来没有看懂过它,直到我学法语后,再次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偶遇它,这一次这一行字不再是一些弯折的线条和不知名的字母,它成了一句我能够读出来,理解每一个字词的一句话,不再是一些中文字中的陌生人。在那一刻我感到非常、非常喜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瞬间存在,学语言对我来说永远也不会乏味。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