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视频想从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讲色情品的创作与观看,其实是一个角度刁钻的对于海棠作者的辩护,欢迎大家观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WALLOpCk
我感觉我就这么突然发现了中国经济的真相
我最近越研究美股,越觉得a股好不健康啊,a股让我对股票有很大的误解,a股真的是纯纯的赌博。
我之前一直以为炒股就是炒那个涨跌幅,赚差价,其实不是这样的,股票应该是公司的分红凭证,根本上的盈利点是年底的分红,只不过大家对公司年底的收益预期不一样,所以才有交易市场。你看好一个公司,你愿意花现在这个价钱购入,而有人不看好,愿意花现在这个价钱卖出,这就有了交易,就有了涨跌。涨跌是倒腾股票的零和游戏,股市本身赚的钱应该是公司通过募集金钱制造出的财富的分发。这是一个健康的股市,每个股民就是一个投资人。美股整体而言就是好的公司上市,通过股票募集资金赚更多,然后分给股民,所以整体都是上升趋势,因为公司和经济一直在发展。
但是a股不是这样的a股拉长时间就是大起大落,我都不知道钱去哪儿了。美股就是你看公司财报,了解公司业务水平,就可以有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而a股完全是一个赌场,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都是在那儿靠大起大落去赚钱,和公司本身的真实盈利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财报是可以造假的,热点都是炒作的,都在吹概念,不是看公司本身的收益。
我感觉我发现了中国经济的真相。以前可能知道一些表面的道理,但是真的真金白银买进去以后感触完全不一样。
刷到过一条让我印象深刻的脆文,博主分享自信的秘诀,他说的不是“要爱自己”这种宽泛空洞的建议,而是“说出口的自我评价要符合现实&去兑现它。”
有道理啊。明明自己做得很好,却对别人说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刻,从小到大发生过太多次了。说出口的话会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行动又会巩固自我认知。每一次看低自己都是在加强负循环,最后真的会丧失自信的。
@Camus “ 人世间为什么有这么一种古怪的章法,人只能过一次生活,而这生活却没有带来一点好处就过去了?”——契诃夫
为什么“过度鼓吹自制力”是有害的?
1⃣它是一种“对抗”和“压制”模型:传统的自律观将人分为“理智的自我”和“懒惰/享乐的自我”,两者是敌对关系。这本质上是一场内在的自我战争,无论哪方获胜,自我本身都是受损的一方。持续的内耗会极大地消耗心理能量,导致疲惫、焦虑和倦怠。
2⃣它忽视了根本动力:依靠意志力强撑,就像试图用手按住喷发的火山。自我抑制的力量或许能暂时起效,但无法持久,也对我们的身心有害。它没有解决“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根本动力问题,人只是在“我必须做”的自我强迫下苦苦挣扎,就像反复推一块迟早会砸下来的巨石。
3⃣它会压抑真实自我:长期用意志力压制自己的真实兴趣、情绪和需求,会导致与“真我”的失联。人会变得麻木、迷茫,甚至产生“空心病”,感觉生活是在为某个外部标准而活,而非为自己而活,感觉自我面目模糊,缺失生活的真实动力。
4⃣它让我们陷入“失败-自责”的循环:当意志力耗尽(它是必然会被耗尽的),我们“失败”了,甚至“反弹”了,然后开始自我批判,认为自己懒惰、不自律。这种自我攻击会降低自尊,让下一次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5⃣弹簧的过度压缩会导致弹簧的损坏甚至废弃,过度使用我们的意志力去强行自控,忽略自身的意志与根本动力也会使我们的身心受损。
为什么要看不起我们穷人写的有钱人生活?我们穷人想象中有钱人的生活难道不比真正的有钱人生活更真善美吗?我们穷人会想象有钱人挑粪用金扁担,用的马桶都镶钻,真正的有钱人则会对下至拆逆上至讨薪者的老百姓进行网暴和开盒,往战乱的发展中国家输出GFW和军火,在中美两国辗转洗钱、投入非法代孕行业生出没人要只能销毁的婴儿几十上百个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