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效:
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乐观+接下来自己租房会有更多支出,只能来翻新一下这条小广告,提前感谢大家的支持
开张 tutoring 小作坊,项目列表如下️↓
- 托福/雅思写作一对一精讲 £35/小时
- 托福/雅思口语一对一陪练 £30/小时
- 托福/雅思一对一定制课程 £35/小时
- 论文润色/proofread £40/千字
- 文书润色 £40/千字
- 英语文学相关课程(包括IB/AP/A-Level)和其他英语学习方向也可以咨询
支持英镑或人民币支付,支付方式Paypal/支付宝/微信,实时汇率
有意向的朋友可以私戳我进一步了解或者商讨具体内容,支持灵活安排
如果愿意助力孩子在英国继续活下去的话可以转发一下T T感谢大家(下一条更新个人履历)
因为《结婚登记管理条例》的拟修订,让许多人又拉出来邓颖超主导的首部PRC《婚姻法》作背书来反驳(四年前离婚冷静期提出时也是这么上演的,但结果呢,重演一遍的效果应该是与简中网友大骂一场配图为你背叛了工人阶级.jpg相同)我理解简🀄️的女权主义者向广大女性说明曾有的婚姻自由是怎样,如今的倒退多严重是更具说服力的。问题在于(我很难不想到)一方有意愿即可离婚这条最先使用的是长征后到达延安的CCP老干部,当年许多青年女性奔赴红色延安后,许多老干部抛弃自己的革命伴侣,选择了年轻女性。这其中就包括习仲勋,与妻子离婚后,与18岁左右的齐心迅速再婚。毛更是不用离婚,把贺子珍往苏联一送休养近十年,全不耽误和江青结婚。
建国后《婚姻法》的实施,其实同其他政策一样执行野蛮,这点其实剧版《繁花》都有体现,爷叔不能有两位妻子于是都休,照顾了她们一辈子(娶双胞胎这事真的挺恶臭的)更不消说,解放军军官们进城后娶了城里的妻子,至于老家的妻子递句话再给点钱甚至把孩子抢过来就是了。当CCP想与一些现代性接轨之后,经常会呈现出诡异般的扭曲,完全利己不讲人性,同时还破坏旧道德的维持,又美其名曰是革命是新事物,丝毫伐要面孔。
当简🀄️女权回顾先辈的光荣历史时,会不断重复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套打法同主张言论自由时开始教员长教员短“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没有区别。从来就没有男女平等的时候,这是怎样都粉饰不了的。你我都知道共产主义下的能顶半边天,其实为了索取妇女的生产力,是压榨,不仅要奉献于家庭还要奉献给社会。同许多革命一样,初期给女性许诺的权利鼓励她们一同参与革命,在功成之后都是一场空,甚至优秀的革命战士不都老老实实被安排去做干部夫人去了吗?
当谈到女性权益时,是不是绕不开“前人”的璀璨夺目,也始终绕不开1995那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PRC确实曾经在性平上排名靠前表现不错(那时硬核数据好,2024已经倒数第二了),但那其实是女性双倍劳力的付出,社会与家庭之间无缝打转换来的。戴锦华所说女性的解放与权益是被赐予的(感谢象友提醒)是CCP就从来还没吸纳过女的参加革命还是与国民党争地盘时承诺过的男女平等一直都是放狗屁?邓颖超首部《婚姻法》的倒退不是离婚冷静期的提出才算,而是起诉离婚法院一审绝不判离的惯例普遍出现就是了,离婚自由究竟有没有完全存在过,还是说始终只存在于某特权阶层。女性权益之于CCP我所能想到的具体画面,即一大召开南湖那艘船上始终坐在船头望风的女子,从一开始就未能正式登堂,是掩饰也是装饰,再好看的花样子始终只是个样子。现在样子也不装了,CCP政治局委员宁愿缺一席气死胡春华,也不会让一个女的进去,也挺好省得某副总出行到时还要打个看见女性劳动者tag。
现代女性维护自身权益不用一味追溯法理与历史,女性天然应该拥有也配得。
如果有友友对深入、学术地了解依恋关系感兴趣,不满于市面上常见的僵化流行心理学描述(回避性依恋就是怎么怎么样),可以看一下卡洛斯·皮提亚斯·萨尔瓦的《未竟的依恋:理解和疗愈内在的创伤》
我的推荐理由:
1️⃣ 它是一本足够新的心理学著作(西语原著出版于2021)。时效性对于心理学太重要了,毕竟研究五年一个节点。
2️⃣ 它不露痕迹地结合了实证证据和精神分析等流派的临床经验。实证证据和治疗实践常常是有隔阂的,很多广为流传的临床经验很难被研究直接验证。但是这本书结合了实证证据的严谨性和临床经验的全局性。
3️⃣ 角度非常好。这本书是从创伤的角度穿刺依恋关系,这意味着它能把零散的诊断标签和泛滥于流行心理学的依恋理论结合起来。很多只了解依恋关系皮毛的输出者可能会贸然把人放进回避型依恋的抽屉,却不知道怎么理解与之黏连的更复杂的心理结构,例如双相、焦虑、人格解离。但它们其实都需要经过通用的认知功能结构,例如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着眼于这些动态结构而非僵化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灵活、个体化的理解和干预,踢开宿命论的陈词滥调。
4️⃣ 覆盖了更长的发展过程、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更严重的演化状况。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过人格解离等更复杂的状况,你可能会很难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市面上有效的信息很难找。这本书关于解离的章节能帮我梳理清一路以来我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心理结构的,这些特质又怎么不自觉地吹动了我的其他关系。我会意识到我自生命早期开始,非常长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情感回应,一直处在危险的心理环境,也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叙事。比起其他的创伤类书籍,这本书侧重侧重人际互动的视角,非常集中、灵活且有穿透力。其他书可能是“事件——创伤”。但这本书补全了互动这一中介变量,变成了“事件——互动(认知)——创伤?”。而中介变量里往往藏着问题解决的关键。
5️⃣ 严谨而慈悲的认知视角。作者很少对哪一方给出谴责,但也并不软弱地回避问题。他坚定合理的中立来源于更全局的视角:互动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受制于自身的依恋特质其他的心理结构。因此,依恋损伤有时会传递,但也可以经由心智化(有意识的自我觉察等)等努力让悲剧终止。
除了推荐以外也有提醒:
1️⃣ 这本书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偏专业性,没有体系化心理学训练的读者可能会读着有点费劲。量力而行就好。
2️⃣作者更侧重对依恋创伤形成机制的梳理,治疗方面我度过来感觉没有那么有帮助,很多治疗建议也是偏供专业人士改进工作,没有很多直接的资源指南。
阅读建议:
没必要按顺序读。可以前前后后翻。可以在微信读书找到。很遗憾的是似乎没有英文译本,有能力的读者可以看西语原著。
我个人(低精力,精神病,睡眠和进食都有问题)对于技能自学方面的建议就是:不能太过相信别人的学习方法,尤其是不要相信励志宣传里的学习方式,“21天逼自己成为数据分析师”,“每天全职学习10小时”,“7天练成母语级英语口语”……不是说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目标、每天逼自己上班一样去学习,消耗的体力、精力、神智甚至造成的心理负担不要说我这种人了,我认为一般人都不太可能支撑下来,尤其是对已有学业、事业、生活压力占据人生的人。
其实学习不该是那么痛苦的事,尤其是语言学习,完全可以从兴趣入手慢慢积累。如果限定时间内就有考试和出国计划的话,学习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但实在不能自己规划就的确应该去报班,或者至少去专业教育机构评估一下自己的水平、和适合的学习计划,现在提供这种服务的应该还挺多的。(但要警惕销售)
初始阶段或者复健阶段,启动容易(低耗能)比收获丰富(高回报)重要太多了,不要觉得特别极端的魔鬼集训就一定好,最开始我学法语报了几万的线下小班课,每天上课四小时,有课堂抽查、随堂测验、外教口语的环节,但说实话我根本支撑不下来,学了一个月就跑路了,而且什么都不记得,后来又重学,加上我学得很挫败,所以是很久之后才能重学……
后来申请过部分退款跑路去念网校,是可以追直播课也可以看录播、作业和考试都是机考、口语测试线上检测的那种(校名不提供,拒绝打广告,但网校基本都这样),这次反而好好坚持下来了。
我备考和教雅思时的建议也是类似的,对于初学者而言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模考很劳心费神,而且真的让人很挫败,如果需要摸底的话刚开始考一次或者几次就行了,没必要每次作业都布置成模考。
但是:很多雅思练习不定时是不会出效果(尤其是听力和阅读),但那不代表一上来或者平时练习时就要拿出模考的专注度。所以我推荐真题练习时把练习内容切分,比如听力可以一次只做一段(但不要随意暂停,且对完答案后才可以重听),阅读则可以一次只做一篇(但要计时,理想状态是控制在20分钟以内,但刚上手可以久一点,以后慢慢提速),写作可以从不定时写作开始逐渐改为定时写作(前期进行素材积累,后期进行考试模拟),完整大模考可以等熟练之后再做,考前可以多模考几次……不要一上来就苛求自己,不然受挫了学不下去或者产生了创伤一学习就痛苦很得不偿失。
考研、考公、高考这种单纯就是为了碾压人身心的考试可能不适用于这种学习方法。
昨天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段子,就是说,我有多讨厌XX呢,如果把XX和邢平、朴京三个人关在一起,我只有两颗子弹……我会选择射击XX两次
我:我思考了一下,如果邢平、朴京、我前任被关在一起……
我:我会选择不给他们放饭,那考虑邢平和朴京的关系比较好
友:不是吧,这可能只是邢平单方面这样认为哦
我:凡事要对比来看啊,那你觉得朴京是有可能和邢平分食我前任还是和我前任分食邢平
友:……想象朴京和你前任分食邢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客观。朴京能打死熊啊
友:客观。邢平能扛死熊……
前室友因为一些原因成为了人际关系之神
在前室友那里学到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在关系中表达自我
比如对方做错了一件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你直接跟对方说了,但对方不处理,不联系你
你可能心里本来就委屈,结果对方一搞委屈大爆发!你就会想很多事情,比如对方是不是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对方是不是对自己有黑暗的想法
但,其实这种情况高发于对方在回避
对方很可能是在寄希望于你自己调理好(。;或者反而是被你触发了无法面对你的愧疚感,想要逃跑的状态
所以,前室友会有一个非常丝滑的小妙招,让你去解决这个问题,即表达情绪+开出价格
比如你今天做了xxx让我很难过,那你买一个买一送一的新品奶茶我们一起喝
当然视事情大小决定吃什么喝什么买什么
首先你要相信你自身的价值,相信他人对你的爱,老觉得别人会欺负你,会故意恶心你,反而更容易触发关系里更不好的这一面
也要相信关系容许你自我感情的表达
并且你不要觉得对方要掏钱让你高兴这件事情显得你素质低下或者拜金
因为这个时候对方无计可施,他恨不得像玩手游一样氪金可以解决数值卡点,恨不得花钱解决他心里难受的感觉
你不让他氪,他去找心理咨询师问怎么办,找情感专家问怎么办,收费还贵,感情上还受折磨
你不如就他氪给你,直接又便宜
当然,如果你能够把这个事情做成一个加深联系的契机会更好,比如让对方掏钱一起去吃一个你们都想吃的好馆子,之后你们想到这件矛盾,反而有一种温暖的物质回忆,而不是一种等待吵架清算的痛苦
而且这种方式给了对方积极的暗示,即:关系里的任何个人感受都是允许说出来的,都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可以变成加深关系的契机的
这样也会让对方回避的倾向稍微下降一些,更不害怕你的情绪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