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静现在太可怜了 小咪今年也流鼻涕但是不孱弱了 吃什么都先吃 还用手去推晓静的头……现在我不管放什么零食 小咪上来就吃 晓静就不吃 而是看着我叫 一口都不吃除非我把零食拿起来就放在她脚旁边。吃猫粮也是晓静上去就含一口然后跑开到远处,吐在地上慢慢吃,小咪就着盆吃。 晓静真的应该成为独生女 真的应该把她送往南京的鱼鱼家跟雷狮汪精卫一起
@bokuwainai 工作总是不会顺利,到最后会简化成不愿操同事的人被愿意操同事的人操……
去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个概念是我们现在的文学审美是19世纪的审美建构,意味着在这之前文学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模样。现代人写文学史,但这并不是文学本身的模样,而是现代人眼中文学的样子。听播客时里面说,中国人因为汉字文化,常常误以为有书面文字的文明更高级,无文字的更低级。然而事实上,无需文字也可以有语言,文化无需纸笔也可以传授知识。没有字形就用音乐,没有书法就用舞蹈。
最近看一个关注的藏族女作家写的文章,采访另外几位藏族作家。其中一个说她从小就听格萨尔王的史诗,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这个事情我觉得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就它已经是很老很久远的东西,老到文学史都并不会着重提它的内容,更愿意谈论它的历史价值。但事实上它可能还会存在很久,直到它文化圈里的人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直到文化消亡。我忍不住想这个东西在她们文化里的普及程度,它不是一个限定在特定阶级里的人才会掌握的东西,不需要把你送进大学读四年本专业,任何人都会听,都会欣赏,都能获得乐趣。这个东西也非常民俗,但这个可能是城市化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失去的一个东西,就像方言与地方戏剧。只是因为歌声无法被计量,琴弦没有印刷册数,所以数字时代的人其实难以想象这种口头文学真正的价值。如果一个故事能被传播到这种程度,可能才是真正的隽永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