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比起谁能理解你我认为更珍贵的是谁想要理解你,较之天赋真心有种令人动容的美丽

谁有不用的kindle送我,不用的switch2送我,不用的ps5送我,不用的steam deck送我,不用的iPadPro送我,不用的MAC送我,不用的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徕卡、哈苏送我

人明明哪里都很克苏鲁,一个装满内脏的躯干,上面接着四个长长的条状物,只由一个接点相连。用于思考的神经全只在一个圆球里面,永远往上探晃荡。进食的部位外面长一圈虫一样的肉环,眼球是湿润的。毛发像秃了一样只在一个地方聚集生长,随着行走的重力向地板摆动[再见R][再见R][再见R]

太神秘了 男导演天天拍自己的性癖有人上赶着投资 最后还搬个奖就把个人性癖变成思想潮流了

给准备出的书写致谢,想到我毕业答辩。我跟导师说,必须要一位女性评审,必须有一位非洲裔评审,绝不能是全欧洲白男来评审我对非洲女性文学的研究。在只有两个评审的情况下,我的条件依然非常顺利地得到了满足。这要谢我的导师理解我的诉求,更要谢谢我的内审,作为非洲女学者,排除万难在学术领域走到现在的位子,才能让作为后辈的我得偿所愿。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Apple Watch真的很感谢朋友送我这个生日礼物,在我自以为功败垂成无可救药被物欲裹挟的密不透风的人生开了一个42mm的突破口

apple watch一点用都没有啊我昨天在小红书和傻逼吵架他显示我压力过载,我今天痛经痛得不成人形他说我心情很好继续保持

在这个我本应该庆祝生日的大好日子里我被痛经殴打至地蜷缩在地毯上一边汗流如注一边艰难地向客厅的布洛芬爬去(如果有路过的好心象友别祝我生日快乐,就把我当个p给放了吧

毛象的写手画手朋友有没有在爱发电注册账号,看到有网友说爱发电这平台主动举报作者搞淫秽色情内容,在这个平台炸号后不会删除账号内容,加上国内平台会要求手机号码认证注册,基本上供出去就会出事,各位有账号的网友注意,尽快离开爱发电。

原来「杜撰」这个词的起源就是一个姓杜的人总是撰写各类神仙同人文而来的,这真的不是什么洋葱新闻吗

开始听痴人之爱最新一期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主播半开玩笑地说小时候读(男作家写的)以女性为主角的世界名著常常都是类似的套路:有一个很美丽的女的(optional她还纯洁/善良/勇敢),她遇到了一个男的,她又遇到了一个男的,她可能还会再遇到一个男的,然后她悲惨地死掉了;这个异性恋的女的,为男的要死要活,最后不得好死;而那些不得好死的结局又升华了她们为爱献身的“女性气质”,让她们成为了文学史上被津津乐道的经典女性形象。除了《苔丝》,还有《巴黎圣母院》、《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听得笑死,忽然联想到在艺术史课上几次提到但一直没读的Lynda Nead写于80年代晚期的Myths of sexuality: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 in Victorian Britain。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经常在维多利亚时期绘画中出现的堕落女性/fallen woman是一个被男性艺术家“发明”出来的形象,并非先在现实中存在然后被艺术家“捕捉到”的。“她”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对于妇女可能获得更多权利、脱离掌控的anxiety、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寓言”。“她”在画面中经常以衣着华丽的尸体形象出现,暗示death is the price for immorality。与fallen woman形象对应的是贤妻良母/angel of the house,也同样是被“发明”出来的。(此处再次有Griselda Pollock和Roszika Parker的“艺术不是镜子”论:art does not reflect women’s lives but constructs a stereotype. It is perspective, not descriptive. Moreover, art and culture reproduce patriarchy, playing an active role, rather than simply reflecting social relations.)

在这个角度上,文学和艺术还真是互相呼应手拉手。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手拉手:那些关于fallen women的绘画的target audience并不是画中经常被描绘的下层女性(包括交际花),而是中上层的人,正如我猜测哈代的《苔丝》也不是写给苔丝那个阶层的女性看的。)

大家。。在镰仓千万不要手上拿吃的,也不要拿娃。。。请看仙豆生前最后一张照片和遗物。。凶手是老鹰。。。。

来了毛象洛丽塔也得狂草亨伯特

想到很多电影本身不能打动我但是它在关键情节放一段配乐我就如他所愿地哭了,不禁觉得最不加buff的文艺类型还是小说……

了解ADHD还经历了如下心路历程:
了解到ADHD容易忘事
从小被说老了以后会得阿茨海默,原来不是,我只是ADHD!嘿嘿
继续了解
了解到ADHD患者是阿茨海默高危人群
告辞

事到如今不得不明白一个我早该明白的事实那就是:青桃气泡水他妈的炼铑啊

麻烦象友如果有微博的话转转图上这位博主,或者转我这条给湖北的象友提个醒:
目前看到的最早时间大概是从1月31日起,长江湖北段沿江地区多地发生自来水污染事件,图上博主推测应该是枝江或者宜都的污染源,而官方的通报是消毒剂放多了,民用水指标一切正常。当地同样也出现了囤积桶装水的情况,而这件事在微博甚至没有词条。
看到当地人说枝江和荆州自来水气味恢复正常,武汉水开始发臭。m.weibo.cn/status/513099428764?

不知道象友们有没有常常觉得,自己找不到人生方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事物,缺乏探索的欲望,或者不自信、焦虑、抑郁、没来由的坏心情……等等。我想说,也许你不知道这些事情并不只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有可能与身边最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有关。

我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之前我只是认为我有着生存焦虑,又懒得上班,又焦虑自己没收入……但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重新震动了我原以为不再被亲密关系困扰的内心。近一周来我从茫然,到接受,到感恩。感谢有这样的契机让我再次审视自己,审视关系,重新发现那些本以为已经抛却的部分实际上从未离开,也第一次发现原来之前所习惯的模式也还是潜伏着对我的性格与处事的消极影响。

具体事件不便详述了。但是我这些天看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包括:《关系黑洞》《依恋三部曲之一:依恋》《苏珊福沃德经典作品集(依恋+原生家庭+执迷)》,对我整个人的帮助真的很大。

整体读下来,我感觉《关系黑洞》是偏畅销书的,给出了简单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如果你本身喜欢更简明的指导,不愿深究理论细节而是直截了当地去实践的话,我觉得你阅读这本书就足够了。

对于更多跟我一样,遇事会多想会内耗,所以才踟蹰于人生道路中的象友来说,我觉得《苏珊福沃德经典作品集(依恋+原生家庭+执迷)》会更加适合大家,因为有更多的真人案例、心路历程的说明。并且我很推荐全部读下来,而不是只挑自己认为会对自己有帮助的部分,因为不读是不知道,即使讲婚姻关系的第一部,也会谈到很多关于如何合理争取财产支配权、脱离社会后重新就业、争吵时捍卫自己立场等等问题。触类旁通,日常生活中能遇到很多类似的场景。

此外,我觉得有时间的话,这两本可以都读!至于依恋三部曲,不是它不好,主要还是太专业太大部头,对我来说比较枯燥了,没成功看完~

最后也希望大家向我推荐更多的能帮助个人成长的通识读物!谢谢~~😘

#长毛象安利大会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