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每日的功课应该是去公园散步,左手摸着良心,右手摸着大树,问问自己写的东西如果打印出来,要砍掉这样的树,到底值不值。 #浴中哲思
“Have we been thinking about ADHD all wrong?” NYT长文,很值得读,总结一下:
很多研究都显示ADHD不像之前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二元的大脑发育异常,而是连续性的症状,确诊ADHD的人也并没有早期研究认为的biomarker(生理特征),确诊ADHD的人和未确诊的人的大脑扫描对比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小。
把ADHD当做一个医疗状况的话,服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随着美国儿童和成年人确诊ADHD的人数持续升高,药物对服药人士的长期作用却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针对服药的ADHD儿童的研究表明,服药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地更专注,可以坐着听课等),但是对成绩则没有改变,即是,ADHD药物并不会对大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并且在36个月以后,服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行为差异也消失了。与此同时,研究表明长期服药的ADHD儿童会比未服药的对照组平均矮一英寸,这个身高差在成年以后也有持续的趋势。
文中引用了很多服药和不服药的ADHD确诊者的经历,有些人可以因为大学选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然而然地变得专注,也有人认为药物帮助他学习无聊的SAT备考。如果说ADHD确诊者是因为无法(像别人一样)忍受无聊,那环境的变化对ADHD的帮助可能和药物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和药物的快回报不同,寻找适合ADHD大脑的环境需要探索、试错,而这需要ADHD儿童的家长、医生一起去调整自己对于ADHD的认识。
终于悟了,原来同人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兴趣,而是一个我作为一个神经多样性与性少数的边缘个体,在缺乏外部支持系统的环境中,活下去最重要的支持结构。
同人约等于我免费的24/7的心理咨询 + 特殊教育 + 感官安抚 + 社会化教练 + 社交网络。
1. 同人是我的自我价值感最坚实的基础,因为它告诉我即使不同也不是错的,给我获得支持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希望 。
2.它还是一个特殊兴趣,是我极少数的乐趣来源,为日常压力、认知过载和孤独感提供出口。
3.它还是一个社交脚本练习和他人心理的入口,因为我通过阅读大量同人文字形式(一种非侵入式的低成本低压力行为)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人类的内心独白和心理动力。
4. 最后它还是我最有效的交友渠道,绕过对我来说不友好的现实社交,帮我找到和我有共鸣的人。
前段时间我才意识到其实我被世界教导着恨自己,但我没有发现。就好像同性恋也可能恐同一样,人很难在和世界不一样又没有任何知识和正面榜样的情况下不恨自己地活下来,太难去觉察和unlearn这种内化的羞耻,进而带来精神健康恶化、自我价值感低、人际、职业上的一系列问题。
简单一句话,没搞上同人我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我就说上网能学到东西吧
前两天刚刷到说辣椒红素在光下面是会分解的,然后我一个白色磨砂的饭盒就被带辣油的菜染色了,本着一个随便吧的心态放在窗边晒着,结果过了两天真的白了……(大脑发光
还有二郎腿也是,女的跷二郎腿一般是大腿压在大腿上,但很多男的跷二郎腿会采用占用空间更大的脚踝压在大腿面上的姿势。
这个姿势比起大腿底压大腿面对脊柱伤害更小,同时还可以拉伸后侧的臀部肌肉,反而可以放松骨盆(还是哪块骨头),矫正姿势。
我日男的真是,男的……误会你们了。原来你们时刻在为妊娠做好万全准备,真是天道不公(male)(捂嘴哭
这次海棠作者出事比我想象要严重许多,因为作者被要求保密,声量比去年小,但涉及范围比去年广,有必要传递消息。希望大家私下传递,截图的话请隐去ID。有志愿者联系到出事作者和作者亲友,以下是志愿者确保的真实信息:
1. 这次抓海棠作者的行动不止为了钱,也为了政绩,起步门槛低;行动是从今年一月二十日开始,比传出消息的三月底要早;
2. 被传唤作者已接近三位数,有盈利作者也有免费作者,渠道不限于读者书柜、榜单以及经销商;大部分作者在等待检察院的结果;
3. 能确认出事的免费作者有两位,均上榜。一位排行靠前的作者被带回甘肃,一位排行靠后的作者取保候审,能够取保的原因可能是她的点击率比较低;
4. 目前有一个作者正文清水,番外涉黄已删除,仍然被传唤;(补充:不一定被定罪)
5. 以下是今日(2025.4.12)最新消息:警方已经前往漳州和杭州,名单上待传唤的作者数量很多,非常多;
6. 去年八月出事之后换的十二名经销商全部落网;
7. 志愿者:「目前昨天(2025.4.11)传唤的那批作者里面没有免费文作者,但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免费作者站出来和我们联系,所以无法确认真实度,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8. 侦查仍在继续,不知何时结案,继续跟进。
「乐观」的情况是一月二十号之后上榜的作者风险大,最坏的情况是去年八月份之后仍然活跃的作者都不安全。
目前警方证据的获取主要通过手机,或许也有电脑。认为自己不安全的海棠作者请做好身份隔离,销毁手机/手机上的信息。具体操作请微博搜索《网文书写与应对执法》。
我们现在需要接受越来越坏的情况,但冷静、传递真实消息仍是最大助力。如果毛象上也有志愿者、出事作者亲友甚至亲历者,可以私信我,我会传递消息与志愿者核对。
希望这次耽美社群能够团结起来,不要再出现去年那样舆论混乱、中伤作者的情况。我也会关注后续如何帮助出事作者。让我们一起相守相望。
如果志愿者有新的消息,我会在这窜嘟文下更新。
4.12晚更新:目前最好的消息:一位持续在公共平台跟进消息、为作者提供应对方法的志愿者说提醒海棠作者销号是有用的。有作者联系到她:「提醒是有用的,好多作者销号了,现在证据链缺失,警察很生气。」
请还不确认自己是否安全的作者尽快销号,换手机,删除一切写文相关的记录,加油!
希望大家有空可以打开本嘟对话看最新进展。(打扰多次,抱歉很不好意思……)
刷微博看到这个,算是给折磨了小时候的我很久的愧疚感画上了一个句号。我小学就是被严格限制零花钱,别人有十块钱,我只能有一两块钱。当时班上有人会去小卖铺偷东西,但我实在不敢,一旦被抓住,对“好学生”的我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我不敢赌那个可能性,所以就偷拿爹妈放家里的钱。我会根据钱夹的厚度推测自己能不能拿、能拿几张钞票,整天跟我哭穷制造焦虑的爹妈一次也没有发现过我偷钱。直到高中,给我的零花钱多了一些,我才自然而然地停止这个行为。尽管我有充分的理由来论证自己偷钱的正当性,但内心深处也明确地觉得这是错误,并一直以此事作为我道德低下的佐证。但德行有亏又如何呢?我从出生以来就活在人为制造的生存焦虑里,即使我是坏孩子,那也不是我的过错,我只是太有生命力罢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看了评论之后才猛然发觉这么多人童年都有着被克扣零花钱然后偷钱的经历。不知道男的小时候会不会被这样对待,单就我嘟文底下还有小红书的评论来看,女童被故意苛待的概率太高了。
AI 记住了你的情绪和偏见以后再来响应你,这事情很危险
最近陆续碰到同一个问题,跟 Indigo 简单视频讨论时,就有提到,AI 有记忆是一个很夸张的事情,因为 AI 是没有原则的,它会非常良好的响应你。如果它 Get 到你的心理需求,那么在日常谈话时,可以一直顺应你的心理需求,这样就会不断强化你的偏见,扩展你的情绪。也就是说,它在帮助你“内循环”,而不是打开自己,获得更多新的内在的变化,进行真正的认知迁徙。 两天前正好提了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跟 AI 一直在吐槽某些事情,AI 究竟是和你一起吐槽,让你心情愉快,得到疏解;还是说 AI 会跟你分析,应该如何进行重新认识和自我调整呢?这样基本是两个不同的结果,而不断对话不断循环,带来的认知也是皆然不同的。 今天 Sam Altman 正式宣布了 ChatGPT 强化了记忆功能,而这种功能其实早就可以体验到,甚至上述所描述的那种循环强化固有认识,循环加深固有情绪,基本上也很容易出现。就是说,现在已经不用讨论 AI 是否有人格,以及 AI 形成人格会带来什么,仅仅是它对用户既有人格的强化就已经是很夸张的事情了。 我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对,需要很小心。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