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不合时宜”这个事情居然还能有下半场。justpod程衍梁因为“每天都在听播客”的小组成员发现“不合时宜”公众号背后挂靠的公司在天眼查上显示是程衍梁的,就大破防。本来解释一下四五年前早就已经和“不合时宜”解除合作关系即可。没想到各种辱骂和辱女词汇层出不穷。应激到这种程度,本来觉得没有什么内幕的事情,都忍不住开始令人觉得恐怕内里另有问题了。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23341943/?_spm_id=NzI5NDY5NDA&start=0&_i=4632359c8eIEnL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23294903/?_spm_id=MTEzNjU2NjEw&_i=4631844c8eIEnL
女性生理用品牢骚
.
.
.
.
.
.
为什么整个简中没几个人说明在放置月经杯之前要先测量宫颈长度……之前用棉条习惯了,最近在试着用月经杯,但用着用着这个东西就会滑到阴道深处,每次取出的时候都会很恐慌,因为我基本上要把整根食指伸进去才能勉强够到杯底。但是在社媒上搜索,发现根本没人说这个问题,哪怕是b站上播放量最高的详细使用教程也没有谈到。
是看了英文教程才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子宫颈太高。而亚洲人普遍子宫颈偏低,加上月经杯这东西本来普及率就低,所以社媒上挺少见人谈论这个问题。
但无论如何选月经杯或者棉条之前应该先对自己宫颈长度有个概念,哪怕这个数字不能像身高和三维一样普及,但它至少应该被谈到……而淘宝上很多国产/进口店家甚至根本不会标注月经杯的长度和尺寸,只标注S/M/L号。
更过分的是,我在检索宫颈长度时,最多的内容不是科普或者面向女性的生理教程,而是面向男性发生性行为时“会不会爽”的问题。我操了啊。这玩意本来都不该被归为“性教育”的,真的神经病,神经病!!!
“Have we been thinking about ADHD all wrong?” NYT长文,很值得读,总结一下:
很多研究都显示ADHD不像之前人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二元的大脑发育异常,而是连续性的症状,确诊ADHD的人也并没有早期研究认为的biomarker(生理特征),确诊ADHD的人和未确诊的人的大脑扫描对比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小。
把ADHD当做一个医疗状况的话,服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随着美国儿童和成年人确诊ADHD的人数持续升高,药物对服药人士的长期作用却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针对服药的ADHD儿童的研究表明,服药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善孩子的行为(表现地更专注,可以坐着听课等),但是对成绩则没有改变,即是,ADHD药物并不会对大脑的认知和学习能力产生影响;并且在36个月以后,服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行为差异也消失了。与此同时,研究表明长期服药的ADHD儿童会比未服药的对照组平均矮一英寸,这个身高差在成年以后也有持续的趋势。
文中引用了很多服药和不服药的ADHD确诊者的经历,有些人可以因为大学选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然而然地变得专注,也有人认为药物帮助他学习无聊的SAT备考。如果说ADHD确诊者是因为无法(像别人一样)忍受无聊,那环境的变化对ADHD的帮助可能和药物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和药物的快回报不同,寻找适合ADHD大脑的环境需要探索、试错,而这需要ADHD儿童的家长、医生一起去调整自己对于ADHD的认识。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