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把购买行为放在睡前。买东西是又琐碎又很耗费决策精神力的事情,放在睡前完成的话,可能很快结束,然后在睡眠期间恢复能量。这样也减少白天的精神干扰,想到需要什么就先记录就好,哪天晚上有空再一起集中处理。

平日有维护一个购买需求清单,也时不时审视回顾购物车的分组,这部分前置工作其实已经做很多了。

关于工作中「未来某个时候需要继续从这里开始做掉」的事务。

思路打开(很讨厌这个词但是用了)。之前写工作日志的时候,很烦恼的事情就是对每件事情归档,比如在后面打个项目相关的 tag,以达到项目追踪的目的。

但: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用呢?我确实可以从 tag 看到和项目有关的所有进展,然后呢? 因为思路是不确定和不连贯的(我没有办法把定期访问 tag/做专门的项目回顾这样需要特定动机的事情放进循环事务里,它不会落实的),所以这样归档什么用都没有。

有用的策略是,写工作记录时,对于没有 ddl、不在明确的规划中,但非常需要后面继续追踪和思考的条目,都打一个特定 Tag。然后在做每周回顾的时候,过滤一遍这个 Tag,把需要确定和安排的事项,直接写入下周的具体时间。时间框架不清晰的事项,列入一个特定的 list。

这里的思路是「集中处理」,对我来说它优于有针对性地复盘一个特定项目,在避免压力的同时感觉有趣(要处理的事情里有麻烦的也有不麻烦的),并且可以和总结一周这件麻烦事放在一起完成。

这个思路真的有点爽在里面的。特别能回应潜在焦虑,比如总是担心自己忘记一些重要事情。
更爽的想必就是做完这些之后,在后续的时间里根据回顾时做的计划推进工作。整个会形成一种 flow。我希望在这种流动中,关注事项本身,然后可以更自在。

在认真考虑订阅潮汐 APP :blobcatthinkingglare2: 目前就是看什么时候有折扣/有没有教育优惠了。也不是很着急
之前探索冥想工具的时候有一个初步反馈和对其他大软件的吐槽 moresci.sale/@seanmiona/114325
目前用下来确实,在我的基本需求比如 WatchOS APP 的协同性上就非常满意,客服对功能答疑和反馈也很快。音频内容还不错,感觉很可以考虑作为日常工具。

冥想的脑神经科学背景学习和基础练习,我用的是这个软件 apps.apple.com/au/app/healthy-
最初也是在毛象看到的推荐(没有留存链接了 :0390: 它是一个免费软件(十分感动),是一节课程 + 一节练习的模式。不限制冥想的场景,比如要求必须是盘腿坐或者安静躺着,可以进行 active meditation,在做打扫、不费脑的 aduilting 的时候就可以听。目前学到了最后一个部分。毫无意外对我来说最难的部分是 appreciation...

无论是做模拟精神分析、咨询还是问工作相关的问题,使用 GPT 的一个有点重要的技巧是说明并完成以下问答:

1. 问题背景
2. 我的目标
3. 根据以上信息,帮我考虑一下,你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才能够帮我进行*(比如构建一个稳健的、可行的深入讨论方案)

尽量减少因为信息不充分产生的问题,特别是避免问了半天 B 但一开始问题就是 ABC 的杂糅这种状况。提问本身就需要很耗神。

睡眠不好导致精神恍惚、目的性不强的工作日可以安排(直接放入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列表了):
- 搞代码。比较容易像推土机一样就往前推了
- 解决软件问题。平日有维护一个个人软件需求 list
- 整理阅读笔记。很重要但经常没时间搞
- 整理 download 文件夹,也扫清了一些情绪压力。

观察到,和一些朋友同事相比,我自己相对不那么容易从一些糟糕的身体和情绪状况中恢复。在不主动采取措施(通常这些时候也没有精神力采取了)的情况下,会需要用比他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调整状态。

我可以搞一些仔细考虑个人特质和偏好来设计的操作流程(一直有搞但经常还是要重新考虑这个问题),针对不同情境比如有巨大 peer pressure 压过来时、有挫败感时、熬夜时,可以(重要的是愿意)照着 list 就做。焦虑,但是把焦虑放在具体的事务中。实际上通常都是,一旦进入具体情境中,一段时间之后原先的状态就慢慢代谢掉了,就好像是小学奥数的进出水问题。但这里需要避免演变成用做事来压抑情绪。最终平衡时,还是要回到问题的开始,比如我确实感觉不好,虽然后来又感到 blahblah,但我确实很难受。这部分不能回避。没关系的。

很少在饮料店买饮料,不过很喜欢观察每个品牌有哪几个畅销品/新品是无茶底的。通常都很少。
为什么就没有饮料品牌专门来开发无咖啡因无茶碱的饮料......当然是因为人们买饮料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提神,喝了感觉良好,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是不耐受咖啡因茶碱的脆皮 ……诶

比较过分的是经常从名字都无法判断有没有茶底!必须现场问店员,外卖平台可能不会写,有的小程序可以选去茶底,但更多的不能去。今天不小心喝了一个爷爷不泡茶的荔枝冰酿……老天爷喝一半才反应过来这肯定是有茶底在的啊 :penguin109: 于是变成了下午四点喝浓茶晚上睡前能不能代谢好的现场测试。
好喝是好喝的。能想象加冰的更好喝。

update: 半杯荔枝冰酿(有乌龙茶底),4:30 喝的,从 5:30 到 6:50 难受了一个多小时,心悸出汗,目前 7:30 还是感觉心慌

最近在让 GPT 帮我做自我界限感缺失问题(比如一直无法在该结束的时候结束工作)的模拟精神分析
一步一步来,我构思的步骤大概是
- 讨论这个问题,它需要哪些背景信息
- 讨论这个问题,它需要我做哪些日常观察,然后提供结构化的记录表格让我写
- 考虑可能的不同类型影响因素,在每一个方向上重复以上步骤
- 回答那些我可能没想到的部分的问题

于是最近就是有关特征一涌现(我一卡住)就打开 craft 开始填表 :0390: 还挺有趣的

again,恰恰是提问的部分非常困难非常耗费心力,我需要保证我仔细描述了最困扰自己的那些重复的pattern....光想这个就很痛苦了。有些甚至是既痛苦,又如果不出现就完全想不起来,想起来的时候又会意识到它其实很频繁,然后因为确认这一点而很痛苦。人们都经历了什么呢。

夏天真得额外注意生理期的腰骶保暖问题。最近感觉月经时有腰肌劳损复发的腰痛感。放以前这根本不在话下,疼就疼吧贴药膏完事,哪天不疼。反而是劳损康复很多之后才有了提防这种熟悉的痛觉再次出现的意愿 :0390:

排查了一遍,比较可能是晚上睡觉开空调吹到了腰,从早上起来就感到比之前僵硬。研究了下,这种疼痛是「在寒冷或痛经状态下,身体局部肌肉(特别是腰方肌、竖脊肌、骶髂区域)常处于反射性的紧张状态,作为身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同时会进一步引发酸痛」。本身就痛经,加上腰露出来吹了空调,双重叠加一下症状就很明显。热敷能提升局部温度,使血管扩张、代谢增强,促进肌肉放松,缓解这种疼痛。再就是,局部热敷可以显著改善血流量,帮助月经期代谢产物(乳酸、前列腺素)的清除,降低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于是最近睡觉都会贴一个发热贴,这种类似腰肌劳损的症状就神奇地消失了。用的是海氏海诺的艾灸贴,比较安全,大概不到 1RMB/贴。热度刚刚好,比较热但不至于烫伤。家居裤也换成了高腰的款式。

其实就痛觉而言,《腰背维修师》谈到对于慢性疼痛,身体对疼痛刺激会逐渐变得更加敏感,反应会逐渐增强。痛觉阈值随着时间发展逐渐降低,原本不太痛的刺激也更容易引发痛觉。这种变化发生在受伤区域,也发生在大脑感知层面。痛经和腰肌劳损都属于这一类。也就是,我并不像自己以前以为的,是对疼痛产生了习惯变得越来越能忍耐,而是用于忍受疼痛的精神力和意志一直在变得更多,因为不打算意识到这一点而采取了完全无所谓的态度。直到毕业后才突发奇想「要不然解决一下」……不把自己当回事成习惯了 :0390: 还好还来得及改换一个诚恳的态度

早睡(十点半上床)真不是盖的……早上脑子好清醒!好舒适!就算按部就班地做事,也不觉得烦人
诶,我一定能解决无法结束工作和无法早睡的问题 :blobcatthinkingglare2:

难以启齿的小问题就是,决定和 GPT 深入探索一下为何我一直比起写博客更愿意给基友写长篇大论小作文/写长嘟文的问题....感到这当中有一些观念感受的屏障。

说小也不小了,人要了解自己为何这样为何不那样,当然能讲出12345个显著的理由。但当人越过这种藩篱,把过去的自己像手提箱一样放下,再观察这个手提箱,通常会发现情况可能是 56789。更多时候可能是那就不越过去了,不写博客算是哪一种层面的必须解决的生活问题呢。

Follow

@seanmiona 写就是了,其他的无所谓,在哪儿写不是写呢,写成啥样都是写,挺好的

· · Web · 1 · 0 · 0

@ChuckL 不我想表达的是我有所谓啊啊啊啊啊!
啊这么多干嘛反正短期肯定是解决不了了hhhh

@seanmiona 我曾经有所谓,现在无所谓了~我很难写博客,也可能有点讨厌这件事
一开始是因为大家都写我才写的,好像写博客是一种毛象准入证明似的,会写东西才有逻辑表达似的,算了算了,写这个对我来说有点辛苦,就不逼自己写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