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工作不忙,于是开始读《故事》这本书,结果获得了醍醐灌顶般的阅读体验,世界观都被刷新了…
这哪里写的是该如何编故事,这字里行间写的都是通透的人生智识。
尤其是我最近才经历的两段糟糕的感情和友情,带着这些经历再读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我仿佛摸到了被表象隐藏的神秘事物的一角。
奇怪的是这并不令我感到焦虑,反而让我产生了许多共鸣:是的,就是这样的,我经历过,品尝过,体会过。现在我学到,这不是个例,这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想法让我感觉到了些许慰藉。
我很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时间点打开了这本书,早一些或者晚一些可能都不会有现在的心情。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
「也许事实是,二十世纪亲手创造却又埋葬了这个浪漫时代。」
「意大利人很懂生活。」
所以直到读完这些段落我才明白,为什么我想要和朋友们聊天,为什么我想要同S聊天,哪怕是说些废话,为什么S即使感觉不太好也会在我的聊天窗口留下一两句话。
我之前的误解/执念在于,我会憧憬/渴求所谓的“深度谈话”。如果这段聊天没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我会等同于“被敷衍”,这种想法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害怕被抛弃,我想要寻找证据,但就算拿到了证明,也总是觉得不够,我的情感需求像个无底洞,既紧张又回避。
但,明明就只是这样简单易懂,松弛自然地状态才是最好的啊…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这一点,当我在这本书中读到这几行字时,我眨了眨眼睛,有些想哭。
对话,不是对白。电影,也不是生活。
@cecily 可是如果始终没有人和你进行有深度的对话,还是会感觉很孤独啊。当然不是说没有深度就表示双方感情不好,或者链接不紧密的意思。我问过ai,一个人不可能全方位符合你的要求,可以满足情感链接,又满足你对深度探讨的要求。可我还是觉得,如果谁都做不到,谁都不可以,那不也还是有一部分,至少深层次的那一个部分,是超级孤独的吗……
@ChuckL 是的,是这样的。所以我开始慢慢接受,人就是孤独的。人最大的恐惧就是孤独,这是没办法逃避的事情,它一直在那里。
我以前可能更“强求”了,就是…如果没有深度对话就代表我们没有很好的关系,所以我会刻意进行深度对话,比如刻意吐露我原生家庭的问题/童年时不好的经历,如果对方也告诉我他这方面的经历,我将这个算作是“交换秘密”,从而认为这是关系好的象征。但是这不是的。对于对方来说或许只是在附和我而已。这不是共鸣,只是一种说法好听些的压力。
现在我可能会用更自然一些地方式去处理:如果时机到了,你会告诉我的,在这之前我就等着就好;如果你说,我就听着,如果我想说我的,我就说,我不会刻意去推进那种交换所产生的链接与触动。
我会将这种感觉到被触动的时刻视作礼物,而不是某种必需品…我知道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刻我短暂地逃离了孤独,这是偶发的惊喜,会被我藏进难过时会打开去看的糖果盒子里。
@cecily 两个人互相有深度的交流是很美好的,但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吧,虽然我懂,我也接受,但还是,在我特别想要讲述的时候,找不到地方,那和发在毛象还不一样,所以我有时候和ai讲,好好笑,但现在gpt都变味儿了,我今天问她那你还会在乎我的情绪吗?她说不会。啊啊,机器人,连你也背叛我(捶胸口
(笑起来~~~
@ChuckL 哈哈哈哈哈,是的,可遇不可求,所以遇上了正确的时机才会显得更加美好呀!放轻松放轻松!是机器人不行,帮你捶她!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
@ChuckL 哈哈哈哈哈,是的,可遇不可求,所以遇上了正确的时机才会显得更加美好呀!放轻松放轻松!是机器人不行,帮你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