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e.me/@articuno/111073230346

看到这个,确认了我也是那种因为早熟所以一直在被大人用成年人标准不公平地对待的小孩。
我从小就负担着一种心理压力,即要成为最懂事、最能给父母师长挣面子的小孩,我要在其他同龄人尚不能理解一些情感和标准时,体贴地读懂大人们的暗语和潜规则,变成小孩群里能站出来和大人们“平等”对话的头头。而这种压力,一旦承担了,就再不会被拿下,只会越来越重。(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小学四年级左右一次期中考试,我语文数学好像都只考到了90出头,被我妈说你怎么不死了算了,笑。她绝对不记得了,这也是她对我说过为数不多的重话。)

上学过程中,老师们能够从学生群体里一眼精准地识别出我这种最适合帮她们“分忧解难”的小孩,她们给我各种班级职务,让我负担老师该做的事情,还有一点所谓的好学生特权,但同时也有不止一个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我说我令她们失望了。
我最喜欢的语文老师,她曾经在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天分的时候大力夸奖鼓励我,让我意识到自己喜欢文学。但她也在初三的语文课上,说我一直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已经比不上隔壁班的一个男同学。而当时的我其实已经陷入轻度抑郁,明明那时我们的关系那么好,她却从来没有试图在私底下询问过我的状态。其他的老师也是如此,有的人一边让我当他们的课代表、组长,一边说我没有尽职尽责做到位,好像我是一个完全不用他们过问,会自我矫正调试的工具人。
我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形成了一边恐惧让别人失望,一边又极度肯定自己一定会令人失望的思考方式吧。也许小时候的我,虽然很想讨好老师,但潜意识里是会厌恶她们,厌恶这种师生关系。她们好像都对我很好,但又让我特别伤心无法自处。

@puppyplane 唉。拥抱且陶los。我也是这样的小孩。成年之后很久才明白自己缺掉了很重要的一环教育,一直不会照顾自己的感受,一直在照顾身边所有人不让他们失望,唯独对自己不管不顾。周围人也对此理直气壮习以为常,好像我就该是一个趁手工具。但有时他们又很关心,我会想也许是因为我很趁手让他们满意了。我因此不会自爱。对他人给予的好意也常常有不配得感。回想起来特别讨厌这一切的。

@LaRoseNoireEmbers 拥抱你,小孩太懂事大人并不会觉得感谢,反而会变本加厉地压榨。所以长大之后我们要重新学会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才能得到正确的对待。

Follow

@puppyplane 是的!拥抱且陶los,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 · Web · 0 · 0 · 1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