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话题确实是经久不衰而且也确实值得考虑的。
我个人的习惯是使用回归黄道+普拉西德宫位制。同时使用恒星占星。
西洋占星术中回归黄道的兴起是托勒密推动的。
在托勒密之前,人们绘制星图时使用恒星黄道,也就是说空中所见,纸上所得。
而回归黄道,顾名思义,是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来划分,其中每年春分就是白羊座的第一天,而秋分是天秤座的第一天,依此类推,分出十二星座。
那么由于存在岁差aka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致使回归年短于恒星年,就会出现行星在回归黄道中擢升,而在恒星黄道图中处于虚弱或者游隼的状态。例如回归黄道中太阳在白羊座入旺,而恒星黄道中则在双鱼座处于外来的游隼状态。
但是,对于行星尊贵力量系统的建构是基于回归黄道系统进行的。
当我们说四正(启动/固定/转变)的时候,是从时令季节特征抽象出的概念。例如白羊是火象的基本星座,对应春天的开端;金牛是固定星座,对应着春天;双子作为变动星座,是春末夏初。
那么每一组内的星座不是四分相就是对分相,因此四正星座间是紧张关系。
三方(风火水土)则是按照元素划分。同一元素的三个星座在盘中相互注视,形成三分相aka最有力的吉相。
尊贵系统讨论的是行星的本质(Essential)力量,那么相似的行星落在彼此的星座就尊贵有力,例如金木,例如日火。
另加入三分主(太长了这里不展开)的考量,就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所知的几个尊贵系统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