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就无语现在译者的水平了,查了下这个贺骥,武汉大学外文系德语专业,博士学历,研究的德国文学,翻译的这啥玩意儿(图一右)?连网友都不如(图一左,虽然我不知道网友的身份。)图二是原文。
- 网友的版本包括标题三个段落:糟糕的是、非常糟糕的是、最糟糕的是,非常整齐,琅琅上口;贺骥这个没带标题,开篇就让人一头雾水,后面这个“很糟糕:”听起来也非常不地道,不像中国人说的话。
- Wenn man kein Englisch kann 用英文写出来就是 When you don’t speak English, 就是个 wenn 引导的从句,贺骥非要画蛇添足把 man 翻译成“德国人”,一下子就把人人都可共情的一个状况变成了铺述他人的状况,一点代入感也没有了。von … hören 显然是“听说”,你贺骥在收听个啥呢?收听敌台?
- “用xx的诗句把它包装”还能再翻译腔一点吗?Gedanke 就是脑内产生的一种普通想法,一个念头,翻译成“新思想”我还以为你要引领什么时代潮流。
- Nachts auf Reisen 就是夜里出行,谁告诉你是在旅店里了?就不能是散步吗?严重地篡改原文,诗意也没了。
- “受到邀请”后面的三句都是描述“在家里”,贺骥前面写了“家里更安静咖啡更可口”,后面“你不想和人聊天”突然变更主语,这读着不别扭吗?“而”这个转折又是怎么回事?网友的版本就通顺很多,也更符合原文。
- “不是死在夏天”也是很别扭很有歧义的翻译:最糟糕的事情不是死在夏天,那是什么?网友翻译的“没有死在夏天”就完全消除了这个歧义。贺骥最后的两个句子看起来更加文雅,但是把“土”翻译成“轻尘”也是容易让人疑惑,没事儿铲尘干什么?直译成土读者才能明白是要下葬啊。
我认为贺骥的译本唯一的亮点就是最后一段把 hell 翻译成了“明丽”,这个词符合夏天,网友翻的“雪亮”有点突兀,但也就这一点了。我不知道贺骥水准或者声望如何,但是我平时看到的德译中就是贺骥这种鬼样子,语句不通顺、篡改原文,乌鸡鲅鱼,就算不同语言句式有隔阂也不能这么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