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 

思考觉得我其实不恐婚。我是恐育所以恐婚。我父母感情真的太好了,就是两个人都不遮掩地有个人立场,意见分歧和得失计较,还是彼此的巨大港湾。真的是太好太好的亲密关系。我是有爱的欲望、勇气和能力的。
但是他们两个也不约而同地把控制欲放在我身上,所以最开始我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我太习惯把控制、暴力和不尊重当作爱。
我妈妈以前是很要强的女人,她原本可以活得很精彩的,但是她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女人牺牲了事业。说实话我能够理解她,但是我其实并不领情。因为她太需要是个好妻子好母亲了,她会被外界的评价绑架,她会被自己的要强绑架,她没办法拿事业证明自己,所以拼命拿家庭和教育成果aka我证明自己,向外界证明,也向自己证明。这对我来说太沉重了,我必须得把自己和她分开。我很害怕我不知不觉中成为第二个她。我真的太恐惧被新生命吞噬自我,如果大多数情况下结婚就意味着生育,那我就不结婚。就让我停在亲密关系这一步,让爱自由地流动,让我成为我。

Follow

突然 

其实我很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切割自己和父母过度的付出是一件很离经叛道的事,如果说有人因为一出生就背负了一些无法切割不得不还的亲情债,因此对他人向自己付出的爱过敏,那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很难允许自己想象有人能够给出爱而不要求回报,只是简单地给出。成为你的过敏原不是我的本意,我也并不为此感到抱歉,那不是我的错。我只是觉得很遗憾。

· · Web · 1 · 0 · 2

突然 

@LaRoseNoireEmbers 别有太重心理负担。我们脱离父母的影响,我们的后代脱离我们的影响,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太正常不过了。恩情显然不应该是枷锁。原生家庭的影响也不是curse,没那么强力。

突然 

@zaku 呃只是在描述原生家庭带给我个人以及亲密关系的影响。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对子女有恩所以要控制要回报也是普遍存在的心态,从小被这样规训的小孩很难天然地不被这种观念绑架,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和勇气去对抗这种观念也是事实。能生长在有健康但亲密的边界的家庭是很难得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原生家庭是不是一种curse恐怕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理智上来说我理解你讲话没有恶意,但我确实觉得在我讲私人感受的时候边上有人来一句“按理来说不至于”,感情上多少会有点被冒犯到。但是也谢谢你的好意,多一个人来帮助我确认这种“不至于”总归是好事。

突然 

@LaRoseNoireEmbers 不好意思。本来也没打算留言,毕竟跑到陌生人帖子下面讲大道理不管怎样都显得太patronizing. 但又觉得貌似有人需要一点支持,我就照自己的想法给一点。反正也是陌生人,最坏不过是被人骂傻逼拉黑…我之前留言的瞬间,后一种想法占了上风…

突然 

@zaku 还好hhhh因为能感觉到你有在尽量地斟酌措辞。还是谢谢你的心意。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