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感觉高启强高启盛兄弟这是骨科吧。(虽然嗑不下去)

感觉爹是一款S人…黏人大狗……这次回来不提任何观点相处得还可以。今天和妈晚饭后一起出门散步,回来路上接到爹电话,问去哪了,现在在哪。听说离得不远又问是刚出门还是快回来了。我和爹讲电话的时候妈摸出手机一看,两个未接…………​:aru_0090:

感觉人最大的困难是发现自己blind on the blind spots :aru_0170:

阴暗爬行 

感觉如果不是去年动不动封控早就打捞上老婆酱了。妈的。习近平你欠我的拿什么还。现在感觉处于一种拉锯阶段锯得我累得慌。

感觉那个劲儿过去了。现在开始对男人(泛指)感到无聊、无趣、无意义。仔细一想前几天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生理期前后这两三天呀…………………

躺下思考感觉今年的主线任务比较中长期(10个月)我又很拖延而且续航短。有点担心又随心所欲一直拖延开摆做不出好的data

每次看到有人细细总结自己生活里的有些(我觉得不重要的)方面都会觉得妈呀好闲好郑重好无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做人不能如此judgmental,阿弥陀佛。

有点想烫头发但是又很想把自己原生的自然卷打理出来。极限拉扯中最后决定打理原生的………

真实婚姻 

你以为对象不出轨的原因:爱你
实际上对象不出轨的原因:懒,没精力

你以为维持婚姻的真谛:爱
实际上维持婚姻的要素:分担家务,讲道理,说人话,有足够生活的钱(然后才是爱)

今天上了第一节ethics课。最让我茅塞顿开的一点是,老师强调了这门课以及整个PhD期间的任务跟作为PI的目标是有区别的,相比于做前沿创新的研究,在这个阶段更应当看重的是mentorship和training plan要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手段一步步地培养回答research question的能力,并在用几年时间把project做出来之后让毕业生有继续在领域内自行深造的经验和技术。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但在我目前经历过的评价体系及作为PI想法直接执行者的角色中确实很容易忘记PhD student就算再有天赋、积累和毅力也还是这个职业的学徒工这样的现状,在这个时间点上重新强调博士培养的过程本身是件很能让人重新健康地认识自己和自己工作的机会。老师也强调大家的PI通常会忘记或很少提到这一点,而这门课存在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和学生老板重新做好合理的生涯规划,不需要觉得自己非要一步到位、从开始就做出成熟的“重要的”研究。

明确提起这件事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虽然我不是第一代大学生,但确实是全家有史以来第一个涉足academia的人。这样的我在做研究的时候,一个永恒的不算门槛但很困扰的问题就是what to expect from myself,没有任何前置认知,只能通过我一扇扇门自己敲开归纳。一直以来我所处的环境和对自己的要求其实都倾向于在学术生涯早期就拥有并实现相当大的野心,做的东西要cutting-edge,要innovative,最重要的是idea要够好——不能说错,但这些idea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和落实始终缺乏明确的说明,或者我也一直没搞明白人们对于尚在起步阶段的研究者到底在期望什么。

我开始做research之后,身边的绝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高年级phd及以上的senior researcher,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批量产生属于他们的想法,而更junior一些的同事中比较有存在感的那些都是绝顶聪明或自信到能自己闯出独辟蹊径的明确研究。我的高等教育在一群over-talented的同学中奠定基调,大家很容易觉得什么东西trivial,而trivial简直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我一直到开始做研究之后的第四个年头才逐渐意识到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人在做一些某种意义上继承来的、并不一定那么breakthrough的、“trivial”的但也足够有意义的研究。在那之前我的焦虑水平一直高到爆表,而发现之后也花了很长的时间试图校正自己的认知,直到今天之前我其实都没找到合适的预期。

我还是个半路出家的本科生的时候试图target一些PhD水平的研究,开始读研究生之后基本在用postdoc的标准要求自己——二者都是导师和同事作为表扬告诉我的,现在看来好像是事实,虽然当时的imposter syndrome让我觉得这只是在客套。当然不是说我的水平已经高到哪里去或者做成了什么真的很厉害的东西(。)主要是在这种我以为的idea-oriented的氛围里真的是很焦虑地在做事,但焦虑出来的经验只是一些经历,很难推广到未来的工作中,无论是找idea还是实现idea的方法都没建立起来,而且跟当前状况不够符合的期望确实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心理负担,又没有足够convincing的信源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应该一步步培养自己做研究的方法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所以时至如今我做研究的心态其实相当不稳定,博二以来试图搞thesis proposal以来尤其,因为永远在怀疑自己做的东西究竟够不够重要能不能入得了reviewer的眼,直到今天那个很棒的老师explicitly addressed that在现在的阶段其实更需要跟导师一起好好想想自己应该怎么一步步地达到可以做好的研究的程度,终于把我从无穷无尽的内耗里捞了出来。

回忆一下感觉应该尊重拒绝这个道理我懂。但如何判断人推开是求救还是拒绝… :ablobcatknitsweats:

Nm……感官过载偏头痛了。怎么回事啊(抱住脑袋)

又看了一点Dr.K感觉人类一切自觉理性的规划最后都会完蛋。现在非常想做一件事就是...反思我生活中的主要组成元素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寄托着哪一部分的我,其中有哪些是我发自内心享受的,哪些是模仿的欲望......

我由于自幼没人管,社会化很晚程度也低,有幸较少被社会对女性的规训洗脑,因而很多人格特质都像一般意义上的男人。不是说打扮,而是指ego超大,觉得自己比天大,没被满足就是亏欠,重利轻别离(。)这类的,说到底其实这并非是男人专属,而恐怕是没被驯化成服务者而充分发育自我的人的天性,人的本性并不总是可爱的。
当然程度上没法和真正的男人比,毕竟家里再怎么当你是female son,进入社会还是个女的。然我自年轻时就和男人在情感上完全谈不来,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上述人格特质,男人在情感中的算计我完全能弄明白甚至能将心比心,同时我和他们一样锱铢必较,所以根本无法将(至少是此地的)两性关系浪漫化……我和我了解的很多女权同路人,也都是通过类似的过程逐渐发现了背后结构性的性别不公,开启了对性别阶级的认识和思考。所以如果你感到眼前的女权主义者女性并不性格温善也并没有格外有同理心,真的不必惊讶,毕竟有时候不太美好的性格特质反倒有助于女性发现自己的生命真相。人也总是人教人百次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的,从自己出发总比从别人出发要切肤,然对何为自身的认知也是人们建立共识的开始。至少,还是可以庆幸有这些女人拓宽了女性的认知边界。

爹开完会回来坐在沙发上外放超大看傻逼视频(我的脑子!我的脑子!

试着用了一下milanote感觉比flomo的好处在于对视觉思考者很友好。

过年期间看了两部神探狄仁杰,最近沉迷Dr.K的视频,感觉能够帮助自己理解状况。人想要组织一套健康有机的生活routine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感觉去年一年十分动荡内在剧变中截至目前为止本人已经拥有过的测试结果:INTJ ENTP ENFP ENTJ
感觉八维最有用的是给我一个理解自身和能力维度发展的参考。确实有用。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