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xw.moe/@Alice_/112197159523558963
其实对于这条我的感受是,最深刻最真挚的感情本为一体,只不过不同人用不同的目光看待它,感受它。友谊会拥有爱情中的占有和排他,而最好的爱人也会以最好的友人的形象出现,刻意区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才会让我觉得有点无趣……
不过今天去试穿感觉hush puppies的鞋真的有点东西的。配色经典,鞋很轻,鞋垫真的非常软而且有做防滑纹路,而且后跟专门有一个缓震回弹,一试立马能感觉到“这双不一样”,可以预想暴走无压力。跟运动鞋比不讲武德,但作为休闲鞋非常出色了。
唯一问题是丑(bushi)
因为我的脚非常瘦,所以我不喜欢那种圆圆的宽宽的版型,对我来说可能会晃荡反而容易磨到。但是宽脚放心买吧我是说真的一点不会让你受罪。
刮了一下午风我刚回家就下雨了!然而此时宝已经换好睡衣棉拖,安安稳稳坐在桌边摄入我的肉沫麻婆豆腐拌饭并番茄肉酱意面。
下午刚一出门就感觉生理期到了,嘿嘿这个月来得无知无觉!脸上也算平稳,基本没多余长痘 。满意!
跟我妈(依据我爸我姥爷和我的各位姨夫)讨论了proper husband的几条标准:
必选项:
1. 话少。女人说话的时候闭嘴,不插话,不特别问到他不说话。
2. 眼里有活儿。承担家里60%以上的家务,是家里做饭的主力。
3. 无论是自己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都喜欢他,可以跟孩子玩到一块。
加分项:
1. Encouraging and supportive。无论家里女人说要做什么事都支持,且灵活调整自己的安排配合完成。当女人遭遇危机时知道怎么给女人提供情绪价值。
2. 有共同的朋友/校友圈和共同回忆。
3.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一起have fun。
必须得说明的是,这些标准已经是基于是个精神正常情绪稳定干净利落的成年人基础之上,不坐着尿尿、无法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emotional baggage 这种连标准线都达不到的加分也不考虑。
最近睡前在看一本讲生物钟的书,也提到著名的工业社会前的双相/多相睡眠的事情。大致是一些文化史研究者发现西欧在进入工业时代前,根据当时的日记、祈祷词、小说,可以发现当时人在天黑后会先睡一觉,深夜起来做做事(读书、祷告、做爱),然后再睡到天亮。这两次睡眠被称为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这种现象随着工业时代夜间光照的出现而消失。这个文化史的研究被睡眠医学关注,有人据此认为这样的睡眠方式更符合人的自然本性,认为夜间一次不醒才是好睡眠的观点可能是有问题的。
睡眠医学的话题我不懂,但是这种两次睡眠的现象,据我所知好像中国古代文献里并没有出现。早在汉魏的时候中国诗里就出现因忧思而在夜中起床的表现,比如阮籍的「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曹植的「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之后像李白的「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更有代表性。从这种表现似乎可以反推,一般情况半夜是不会起来的,只有忧郁的人才会这样。同样,在日本古典里我似乎也没见过夜间先睡再起来做事的情况。
据说有研究发现让人不受拘束地睡觉,夜里确实会醒(不是一觉睡到白天),即便这就是人的自然状态,和人在夜里起来做事还是不大一样。
天坑
发疯
公众号:Mireille Silmeril
mireillesilmeril.substack.com
As above, so below.
/请勿以任何形式转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