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今天想科普一个我受益了很久的概念——「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

它的表述大致如下:

当一个人发表并不完整的陈述(观点、想法、事实等)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给这条陈述以最说得通的诠释,和最善意的初始假设,哪怕这个人在与你争论。

简单地说,就是在理解他人说话内容时,以最大的善意和宽容去理解其用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任何交流甚至冲突中,避开所有无意义的咬文嚼字、过度解读,而以最高效的方式达成可以进一步交流和理解的共同底线。

这是我近三年来受益最大的一种原则。(By the way, 这条原则是孤阅格致学院的小宝老师传授给我的,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与格致学院的哲学教师们在个人修为上的巨大鸿沟)

举几个应用了「宽容原则」的小场景:

大疫时代,各种公共场所都有些令人无奈的严格措施。一次我去商场的美食广场吃饭,口罩不知所踪,于是被保安拦在外面。我跟他说——来这里吃饭的人不可以就餐时戴口罩,那些正在就餐的食客离我现在被拦的地方不过两三米,要求我必须戴口罩然后在几乎同一个地方摘掉口罩吃饭,显得有些不合理吧?

他没好气地跟我说:不戴口罩就是不能进,反正上面就是这么规定的。

换做多年前我会有一大堆尖酸刻薄的话准备随时脱口而出。然而这一次,我这样说:小哥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这样做其实也有点儿不合理,但您只是做好本职工作不想被摄像头拍到,不想让小领导找你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以及,今天没少有顾客因为这件事冲你吼,所以你有点没心力好好解释了对不对?

他愣了一下,然后瞥了一眼商场摄像头叹了口气说:其实也没多大事,都是混口饭吃,我一个当保安的多的我也管不着,你进去吃饭吧,下次记得戴口罩。

我们经常会听到「就是不能」与「就是这样规定的」——然而这种陈述本身是无意义的,必须将其语义补全。

而在冲突中,我们本能地会倾向于「以最恶推断」的方式进行补全:你这样说就是为了为难我,你这样做就是以为自己穿了个制服有点儿小权力就要摆官架子,你就是有病。

而应对冲突,我们可以反本能地进行「最善推断」:你这样说是因为工作来之不易不想承担过多风险,你这样做是因为今天不太顺利,换做我可能我也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我想坦白的是,更加宽泛地应用「宽容原则」并非是因为我是个圣人或有某种圣心。而是因为,宽容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对方最核心的论点、诉求、想法。如果对方本无恶意,那么我便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成本,可以让事项或议题的推进更为顺畅;如果对方的确有恶意,那么我能够过滤所有噪音后,迅速定位并理解到「恶意」背后的缘由,最终找出与之打交道的办法。

我至今仍然不确定两件事:1. 我是否过渡扩大了这个哲学/修辞学的概念(其实不重要);2. 我是否真的能把「宽容原则」作为一种「被动属性」,取代我内心深藏的、黑暗的一面,即「本能地恶意揣测」。

人的修为有很多道槛,我天资愚钝,恐怕道阻且长,共勉罢。

—— 自感身负有人类原罪的船长

#惊奇短信

今天 

中午十二点钟出门喝茶,在大烤炉里走了一万多步,然后回家染了个头吃了个饭。晚上八点多想背背单词,结果困得眼睛都没法聚焦了。我以为是背单词导致的困,于是抱着iPad爬上床看了看视频,一个视频都没看完就在没开空调的房间里睡着了…哎我的精力真的很不旺盛。
不过今天还是很开心的,终于喝到了早茶!今天喝的这间店的出品很不错,除了干蒸皮太粘之外没什么雷点,于我而言干蒸里保留的肉粒甚至可以抵消皮的不足,今天的早茶我很满意!​:ablobcatattention::ablobcatattention:​硬要说这间有什么不好的话就是有点贵、份量小、要等位…

舍友姓钟,让我们给她取个英文名。我说不如叫big ben
舍友:怎么听起来像bigbang的后辈?

我向我妈大力推荐尼罗河花园
我妈:闻起来很一般
然后在出门运动前往身上喷了两泵………

虽然只是小事,做起来也不花时间,但开始之前得做好长时间的心理建设(´ཀ`」 ∠)_

同学在大厂进行暑期实习,晚上八点半跟我说他下班了​:blobmojiuninterested:

昨天去取孩子的新护照,工作人员翻着旧护照帮我检查里面有没有夹了什么东西,一边说:“这孩子有过很棒的旅行呀。” 我笑,看她没有把旧护照还给我的意思,问她是不是要被销毁,她说是的,我说哎呀好可惜,里面的海关章也算纪念品呢。那位女士手里动作一顿,看了看我,转而把旧护照放桌上轻轻推给我,眨眨眼说:“我忘记了!” 我马上懂了,开心地道谢,她耸耸肩说:“这里面如果是小朋友第一次见外公外婆的纪念,我可无论如何不能把它给销毁了。”

今天骑车上班路上遇到一段自行车道被带子临时拦起来了,大约有点小的施工,我于是自然而然地拐到旁边汽车道想把这一段绕过去。一位工人师傅看到了,对我晃晃手指表示不要,又挥手叫我过去,然后把胶带掀起来,跟我说:“这样安全。”

怎么说呢,以前当然也会感谢这些人你的善意,但是却会习以为常,现在集中看了那么多极端情况下的乱象,才会加倍意识到这其中的可贵。普通人能够舒适地释放自然而然的善意,打破一点点无所谓的规则时无需恐惧于完全不相匹配的后果,是所谓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小红书上看到这个好搞笑,哈哈。我一个朋友以前碰到过公交车开到一半停了,司机说他要去旁边摘苹果(在郊区的山路上),还邀请乘客下车同摘。

382 4/6

⬜⬜⬜⬜⬜
⬜🟩⬜⬜⬜
⬜🟩🟩🟩🟩
🟩🟩🟩🟩🟩

今天全是绿色!​:aru_0330:

经过卡西欧进去问问修手表的事,讲完“g-shock”这个词像是成功对上了暗号,对话语言立马切成了白话​:aru_0160:

为什么病历本上要写年龄呢?我在病历本丛中找了五分钟,找到最符合我当下年纪的数字是12

楼下有个小姑娘拉着三条一样的黑背柯基,三条柯基并排向前,超级可爱。:blobsmilehappyeyes:
然后我脑海里闪过了“三驾马车”………

玩wordle看到l和e我就想填Leben…嗯还是不要两个语言一起吸收了。这让我回想起“四级翻译还是写作要写个超级基础的英文词,我死活想不起来怎么拼最后破罐子破摔写了个长得差不多的德语词”的痛苦经历…

昨晚在小红书上刷到有人吐槽德国人把音响像斜挎包一样挂在腰间…不得不说,我十分理解这种爽感:自从回家后,我每天把手机塞在短裤的屁兜里公放音乐,不管走到哪都能随时随地听到音乐,又有氛围感耳朵还不会痛,而且屁兜这个位置还挺妙的,感觉比大腿前侧的兜听起来更有氛围感​:aru_0180:
(…究竟是公放还是功放呢?我咋总觉得是功放)
(嗯我也逐渐理解为什么朋友们这么喜欢刷小红书了)

家里的空调就是带劲!宿舍的空调得23度我才能勉强满足,回家之后每天上调一度,现在已经是27度了…收回我之前“26度空调不如不开”的话。

回味了一下昨晚的梦,梦里我在网络留言板上写诺爹咋样咋样咋样。回味到此处的我一惊,果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看多了总会有思想同化的一天(此处单纯指“诺爹”这个称呼
梦里我究竟是在说诺伊尔怎样呢?我也回想不起来了,可能是清醒的我实在被“诺爹”事件雷到了…

家里的果汁机好像坏了。记录一下它生前打的最后一份工吧——牛油果奶​:blobcatcry:
(怎么说呢,刚好所有牛油果都吃完了,刚好所有牛奶都喝完了…)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