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妈妈打电话,她说青海的疫情防控已经彻底崩了,西宁城西区有个菜市场前几天封了,3000多个人被封在里面,每天只给一顿饭。我说,“这不就是让大家等死吗?这种事情不值得一个热搜吗?为什么没有一点风声?”我妈说,“就是在让大家等死啊,什么热搜,转头就说你在造谣把你抓起来。”她又说,“西宁的方舱现在都扔着不管了,等着里面的人自生自灭,所以你要学会自救。”但我确实想不出自己要是倒霉,哪天变阳了,该怎么自救。龟缩在家里硬抗过去。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反而出去被“治疗”的人,可能最后命都没有了。结束通话后我去微博上搜了一下,关于城西区菜市场这个关键词的博简直少到不正常,除了近期官方发的各种“解封”的通告,再向下翻,就直接翻到七八年前。捂嘴捂得好彻底,因为青海偏远,人少,所以就这样了,里面那么多人,连一丝声音都发不出来。好绝望。
@board 今天我看到表妹的粤语书很通俗易懂(如图所示+书配有音频),就突然很好奇专科的教材是不是大多比本科的教材更通俗易懂和实用,或者更有趣一些(比如色彩丰富一些,图片更多一些)!
有没有了解这个的象友交流一下?
据我了解专科学的好多东西似乎更实用一些。比如我大专读空乘专业的小学同学之前发过她的课表和课本,我发现她们有小语种的课(比如德语、法语、韩语三选一),还有插花、茶艺之类的课。课本内页没有那么枯燥,图片和色彩会丰富一些。
Chestnut-bellied Chat-Tyrant
Small, attractive flycatcher that lives near rushing streams inside Andean cloud forest. Its white eyebrows really stand out and can look like headlights in the dark forest; plumage is otherwise gray and chestnut. Often gives a high, buzzy “zwheer” that can be heard above the sound rushing water. When agitated, also gives a series of “doo-wip” calls. Birds found south of extreme northern Peru are now considered a separate species, Maroon-belted Chat-Tyrant.
苹果在中国的系统更新加了一个特供功能:把Airdrop默认模式设成强制10分钟,原因很简单,就是四通桥以后更多人通过这个方式传播海报了。
西方科技媒体的报道如往常一样隔靴搔痒,还表示觉得这个功能很好希望也有。读者点出之后才理解了真正原因。
外国人真的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会因为系统更新里的一个小小feature而难受一天。
外国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中国人抗议的方式好有趣、好新颖、好有想象力。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背后是一种走投无路,是绝望之后的努力,是恐惧之后的勇敢。他们精心设计挑选素材,他们在地铁里、在马路上小心翼翼打开Airdrop选择发送,他们走进街头巷尾又消失在人群之中,他们抓住最后一根稻草想要散播最后一份希望。
然后这一切简简单单就被苹果的一个小更新抹杀了,轻而易举,也等不来任何解释。最后科技爱好者还在那说这个功能好棒我也想要。
虽然象上被转得很多的那篇关于化妆的讨论很棒,但我觉得很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很多女性是真的没有化妆的自由的。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别说化妆了,连刘海都不被允许留,很多学校的女生甚至不允许留长发。直到读博之后还被老板阴阳过我穿漂亮裙子去实验室,师姐有一次烫完卷发之后说故意洗完之后梳直了一点,省得被老板说“实验做不出来还烫头发”。甚至工作之后,打扮和行为更像男生的女生会被认为能力更强...“不允许化妆”和“鼓励化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点,其实串成了男权社会的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鼓励女性化妆取悦男性,与此同时坚称女性打扮会分散她们在学业和事业上的精力。所以单纯的反对化妆或者支持化妆,很容易再次落入男权话术的圈套中,直到“化妆”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女性互相攻击的手段。所以最后我想说的其实是,在不同的情景下,“化妆”的含义其实是不一样的,当一个人被说“不化妆就出门多丢脸”的时候,我为她争取不化妆的权利,而一个人被说“不许化妆,影响学习”的时候,我为她争取化妆的权利。其实我们只是想要化妆和不化妆都不被judge的自由而已,就这么简单。
I am envious of the Germans, buying and reading this lovely series of books by the brilliant Rudolf Simek. Volume four, Märchensagas, is now out. Sigh. (Please UK or US publishers, do a translated edition?)
https://www.kroener-verlag.de/details/product/maerchensagas/
據網友稱,https://z-lib.is/ 可能是個假冒網站,為了資安私隱,請遠離它;如果下載了其網站提供的應用程式,請不要運行並移除;假使運行,應立即使用防毒軟體進行偵測;這次的教訓,使我下次對待此類訊息會更為謹慎,实在抱歉,给大家带来困扰了~
崔健那段“只要城楼上还挂着毛主席像”越来越频繁被引用,我刨根问底地查了查,这是他在2012年12月接受新浪娱乐专访时说的,原文是:
新浪娱乐:你这种跟年轻人很多交流、沟通的状态,是自然而然的吗?还是说你也有点强迫自己,不这样的话,可能会落在时代后面?
崔健:我说白了吧,你们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里。天安门只要挂着毛主席像,我们就都一样。别以为你比我小20岁、30岁,我们就不是一代人。我的困惑和你的困惑是一样的,只是你我所说的东西、关注的点在某一个阶段里面不一样,只是你们在变化。但当你回家躺在床上的时候,你会觉得,原来老崔唱的东西和你们唱的东西是一样的,而且老崔敢唱,你没敢唱,你会觉得应该听他的音乐。
只要有一个女人
南希·R.史密斯/作
社会性别资源小组/译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永恒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标签,
定有一个男人无法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因勇于竞争而被认为不女人,
定有一个男人只得通过较量来证明自己够男人。
只要有一个女人厌倦被当作性对象,
定有一个男人焦虑自己的性能量。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充分品尝为人之父的乐趣。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经济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没机会学习汽车的复杂构造,
定有一个男人不了解烹饪带来的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出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因为想搜《新闻调查》现在怎么样了,搜出来一个《新闻调查》曾任记者王志安,19年6月4日被封杀,职业生涯被彻底结束,之后跳反。
他现在日本做自媒体,十月出了一期关于刘强东性侵案的短片,说除了性行为本身,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譬如清华-明大的DBA项目没在教育部备案,当晚的参与者有中南海高官家属,这个项目前几年就有煤老板当场要包养女学生被勒令不允许女性志愿者参加,blahblah。目前看起来只是第一期,后面不知道是否会填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wWXOjJ9YE,
他谈论自己是怎么被封杀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IAXT-gHos
算是逼上梁山的案例吧!
@shizizuo_X13 我觉得与其说是恨,不如说是怨。
恨还有怒的成分,是更直接的表达,怨则是既有同样的怒和想让对方不幸的阴暗,甚至也会故意去伤害对方,但同时又要伪饰,要隐藏,要感到自己伤害对方是正当的,甚至还能生出一种自怜来,“我打你是为你好,为所有人好”。
无论是父母孩子、亲密关系,还是掌权者和他们的爪牙奴才。只要存在权力关系,传统的中国逻辑,就是去建立一种“怨”的体系,一定要较量个高下,然后互相怨起来。缺乏通过“法”去制定规则来平衡权力的意识,所以很难建立一种互相有权力边界于是可以平等地依“法”相待的环境。更不要说以更加公平为目标去更新和完善“法”。
摆脱这个环境出生成长带给我们的黑暗影响,需要我们意识到以“规则”和“法”去建立公平的重要性,意识到它的不可替代、不能妥协。人类社会不可能不存在利益冲突,不可能完全没有权力间的角力,但不是冲突和角力本身是恶的,必然有怨恨。恶的是纵容伤害的环境,是公平规则的缺失和禁止修复,是没有能力协商,并拒绝重建更公平的“法”。
提醒:
学术出版商Elsevier曾经被抓现行,在在线PDF阅读器中追踪用户行为。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9442278
https://nitter.net/json_dirs/status/1466951017459716096
然后每次下载的pdf都会有一点元数据被改变:
https://nitter.net/json_dirs/status/1486120144141123584
不但要跟你收钱,还把你做成数据点卖,把下载pdf的用户当成贼来防。
。。。正版学术期刊的支持者的脑子还好吗?
剧、电影🎬
巧克力和披萨🍫
新晋烘焙魔女🧚♀️
难道是为了刺穿什么吗?
其实是一个分身
芝士和椰子爱好者
头像出自我最喜欢的电影——弗兰西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