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比较激进的想法就是认为:能在“生小孩”与“不生小孩”间自由做出选择,甚至能对“生不生小孩”这种事有所反思,本来就已经是中国中产以上人士的特权,中国的贫困人口/社会底层经常处于一种两难的窘境里,那就是不能负担生孩子,却同样不能负担不生孩子——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很多人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了解信息所限,一辈子都没有存款、没有保险,养老只能依靠孩子……很多农村户口、一生务农或做个体经营的人,他们的养老就完全没有保障,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养老保险和退休金是什么,国家给予他们的补偿也难以覆盖他们的基本生活支出,这种人只能靠后代养老,但是同样是这些人,因为忙于维持生存,他们生了孩子后也难以给予适当的教育,这些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变成自杀的青少年、变成职中生、辍学生、变成新的一批贫困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
这种轮回是残酷的、难以避免的,却同时也是资本、社会、国家所乐见的:廉价劳动力为了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不得不再造出新一批的廉价劳动力,这是奴隶的再生产。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人的错,是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经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穷就不要生孩子”这句话只能被用来警醒自己(提醒自己被迫生育不过是在完成奴隶的再生产),而不应该被用来指责他人(因为他人被大环境胁迫下生育往往也是迫不得已的)。
老中人是不是命里缺儿子
接我爸妈来毛里求斯玩了俩礼拜,好吃好喝好住伺候着。可能美景有魔力,这次我们居然相处得还不错。今天下午送他们去机场前看到我爸在提笔写字,心想他可能有什么话不好意思对我当面说吧。去吃饭的路上他也好几次欲言又止,可能想提醒我这张纸条的存在吧,我猜。
办好了值机要过安检了,我爸才鼓起勇气:“我写了几行字,在花生罐子下面压着。”“嗯知道,看到了。”我心里免不了一丝感动—— 我爸总是不好意思表达,心里还是懂的。
回到家找到纸条,我展开差点眼前一黑:“亲爱的Mike(我男朋友),谢谢你的陪伴。”
????excuse me???他前十天根本就不在,陪他们一共就陪了一天半吧!其他十四天是谁每天至少开车仨小时全岛转,是谁联系船出海,联系导游上山并且付了钱。而且写信这么浪漫的方式,他亲爱的Mike也看不懂中文啊?
我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
甘肅地區地震後,穆斯林群體希望(是“希望”,不是“要求”)能盡量捐助清真食品的訴求遭遇漢族大善人們的群嘲圍攻。感覺這種“要飯的還嫌飯餿”言論是穆斯林在漢族佔絕對多數境遇下所獨有言論呢。因為在其他災害發生時,感覺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關於“災民對食物/捐贈物有要求是否過分”的討論,汶川地震那麼慘烈都沒有,其他不涉穆斯林的災害也沒有,穆斯林國家發生災害的時候也沒有。即使有也並不多。
這種言論真的非常噁心。它能被說出來,首先就在於說話的人並不是出於對人基本權益的盡力維護這樣的公益互助的平等思想,而是出於災害是發言者抬高自己大善人形象的良機這樣的投機和類似Tokenism的東西。所以災民的需求在他這裡是不僅根本不重要,而且如果是他不想做、不認可的,那就是災民貪婪、不識相。為了維護自己的“高貴”,便說對方是爛貨,這在汶川後期,災民開始呼籲維護自己權益的時候,對災民貪得無厭的污名就開始上來是一樣的。這次再裹上仇穆的底色,更是要上天。
作為生活環境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的人,去為頭上沒有片瓦的災民做一點他們自己真正覺得需要的事情,比起去作踐對方,哪個更對得起良心,是個很難的問題嗎?就算出門旅遊,離開了自己的家,再高級的酒店民宿都還會覺得諸多不便,要面對前幾十分鐘前還正常的生活被瞬間抽離,要在廢墟上希望能盡可能多一絲“正常”以保全自己稀碎的尊嚴就成了“不識好歹”。
還有搞笑的是打起“女權”牌的,認為“捐吃的不如捐女性衛生用品更緊急”,貴漢族“女權”是哪裡有什麼缺陷不能同時滿足兩個嗎。
覺得不服氣的這裡有個例子,是疫情時期芝加哥一個民間社團組織起來為當地華人老人提供中餐送餐的案例。市政府等各類救助團體都有發放免費餐食,甚至配送上門,但是都是歐美拉美人群的食材,很多華人老人不會烹飪這些食材,即便能做熟了也吃不慣。所以其實很多老人的餐飲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甚至有的寧願自己餓著。“那就是你自找的了”,是吧?這在那些人眼裡那簡直是比希望能有清真食品的穆斯林災民更是“不知好歹”了吧?“狗日的老不死的,來了美國這麼久了還沒脫支,就知道吃中餐這種低等人飯”,是吧?!可是這群不止是華裔組成的社團他們就把這個當成一個亟待解決的正經大事去行動了。那些老人吃上了符合自己口味的熱騰騰的即時配送的中餐。不敢想有多少老人正是因為他們的行動才讓營養得以保障才挺過了疫情。比起讓你去找個清真食品,這些就是普通人的社工去統計老人需求、聯繫食材、聯繫廚房、聯繫配送、聯繫資金……哎呀!還是他們這些要簡單一點哦!哈?
什麼叫文明?“我可拎得清了”有多少不是打著“文明進步”的幌子站著說話不腰疼去無視甚至扭曲醜化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的正當需求的,可是因為你“愚昧”啊,你的需求是你愚昧造成的,我愛莫能助啊,誰叫你不文明呢。明明並沒有難度的事情,僅僅因為自己的ego、偏見、愚蠢、吝嗇、奸詐需要溫暖的呵護,所以你們災民有吃的就應該感恩我了!!我還給她們捐了衛生巾呢!誰不知道伊斯蘭可歧視女性了!還是我這座行走的文明燈塔想得到!
嘔……
------------------------------------------
發起討論的原嘟(原嘟是在為穆斯林災民鳴不平的哈,不是該批評的那些壞銀😆 ): https://mastodon.world/@binkvaus/111629292258976474
@board 我现在出国交换遇到了来自国安系统的阻碍,想跟各位向友问一下人生的重大决策。
情况是这样,我参加了由美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某一个境外交换项目,由他们全费资助去美国公费交换四个月,可是学校的名次不是很好排QS 500左右,但好处是包食宿,每月发补贴,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津贴可以申请,我很期待这次前往美国交换学习的生活体验。
在国内,我读一所985大学的文科纯文科专业大三,我个人对这个专业说不上喜欢,绩点在3.3左右。未来的规划是可能想去转数字人文方向,目前在学德语,可能会申请去德国,因为家里没有太多的钱,供去欧洲留学的学费。
现在的问题是,我在向学校提出手续的过程中,学校发现该项目在某个与意识形态相关的黑名单上,不仅禁止我以公派留学的方式派出,也不允许我以休学的方式参加。并且据学校说这个消息并不是由学校做出决定,而是有一个其他部门下达的指令,学校只是向我传达。
出发的时间不到两周,学校一直在让我等通知,我反复催也没有最终给我一个回答。
目前我遇到的问题是:要不要放弃这次机会,研究生再出去。还是无论如何也要去,甚至不惜牺牲掉本科的学位,甚至被国安标记的风险。
想写个年终总结贴,但内容太多了,想一条一条发。
先说出国这件事。我来加拿大以来没有怎么吃过苦,反而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完全没有经历适应期的折磨,学业事业和感情都顺利得超乎想象。我刚来了一年多,已经觉得在多伦多有家了。俩人一猫,比原生那个家更有家庭温暖。
我去年是孤身一人带着猫来的,在这个国家一个人都不认识。全部家当只有两个行李箱。所有积蓄勉强够上完这个学。可以说除了学校录取通知,没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在此之前我也没有海外生活经验。这是我第一次踏足英语国家。字面意义从零开始建立生活。
我现在跟很爱很爱我的人一起生活,有成群的朋友,现在正在跟他们喝酒。喝得有点多,上毛象来说点儿逼话。2023年我变成了自己完全没有想象过的样子。
我走向你像走向一条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