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象友讨论好吃的白人饭菜谱和剩菜保存/general食物保存,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做饭”这件事包含了多少invisible labour。不只是之前的规划+购物+储藏和之后的洗碗+擦灶台+收纳。除了已经被更多identify的规划管理劳动(e.g.写购物单、计划一周的食谱)之外还有各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要让pantry/counter和冰箱能流畅operate(i.e.尽量少食品浪费、最大程度保鲜、保证食品安全),让(有限空间里的)厨具和厨房的setting提供足够的functions以及顺手,让自己(和家人)在不想/没精力好好做饭的时候也能有基本的营养摄入,什么食物调料需要去什么地方买/哪里的品质更好&如何挑选……这些需要一个庞大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地的practice去支撑。完全足够开一个独立的教学program(不是笼统的“家政课”),但一直以来都不被认为是真正的“知识”(因为做这些的往往是女性和因为做这些需要的技能不被正视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issue)。
我自己的经验是在开始认真试图streamline做饭/吃饭这个project之后,很快就发现我需要一个library/archive system去整理并externalize这些知识/信息——就不是单凭一个人的脑子能handle的scale(或者说,难怪过去需要一个人单凭自己脑子去handle的母亲/妻子们常常脾气不好)。目前我用logseq做这个事,包括但不限于:记录pantry和冰箱里食物的当前储备/入库日期、做过并认可的菜谱(包括可快速检索的index去方便查找一个食材如果买回来是否可以不浪费地做成多个菜)、打算近期尝试的菜谱和先存着的backlog(并按需要的食材大致分类)、各种处理食材的知识(e.g.不同食材的保存方式、焯水需要的时间、蒸煮需要的时间、蛋奶怎样加热不结块、蜂蜜结晶了怎么恢复成流体等等)、各种厨具的知识(e.g.磨刀/磨锯齿刀、season锅子、不同材质烤盘的性质)、各种季节性的知识(e.g.什么蔬果当季以及产地)、各种翻车remedy(e.g.切辣椒之后辣到手怎么处理、蓝莓汁染到衣服怎么洗等等)、emergency plan(i.e.没有力气做饭时候可以迅速吃上有营养的饭菜的后备方案)……可以说,它们对于我就像西幻里魔法师不能离开自己的魔法书/魔法笔记那样重要。
在整理这些细碎而繁杂知识(而且它们必须是和具体的人结合后的“knowledge”才能派得上用场,而不是只存在于书本/视频里的“information”)的过程中,我才对“做饭”这个看似简单的事情的真实scale有所把握(并且对自己或别人经常出于各种原因hold不住有了真诚的谅解)。
@phyllisluna 我的经验是不少男的都不需要这样细碎的知识,每天买速冻食品调料罐头或者干啃面包白饭,过期了的东西也照吃不误,很不讲究。女的改善一下他们的饮食他们也不会介意,但是也不会特别 appreciate 这种额外工作。
@Baiger @phyllisluna 这也太男了吧,我跟前男友商量家务分工,说是轮流做饭,一个人做饭的话另一个人就洗碗。我觉得这样每顿饭都可以分担劳力,他就不肯,说我做饭的话用的碗多,他只肯洗他自己做饭的碗。
然后轮到他他又懒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