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博士
@zestchip 啊啊原来mft是魔法特,惊得我还在脑子里走马灯了一遍心想谁是trans,11这么Diverse吗
@sucha
(怎么回事!我记得以前有象友推荐过,但是搜不到了。)
KeePass挺好使的。
开源免费的密码管理器。可以本地保存所有账号密码,用一个主密码解锁。
详细参见公式网站: https://keepass.info/download.html
关于使用了 KeePass 后仍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可以参考这个blog: https://www.bluespace-labs.com/blog/risks-of-keepass/
(图中是单个密码条目的编辑页面)
记得定期备份。KeePass 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定期备份密码数据库以防数据丢失。
看狼人设定的文他们那么害怕满月的晚上月亮升起却没有服用抑制药剂于是伤害身边的人,突然一个问题撞进脑海!因为记得月亮并不是固定晚上升起早上落下的,就好比(打开一个月相网站)如果位处北京,即将到来的9月27日娥眉月是中午11点23升起,晚上8点26落下,万一哪天的满月是早上升起呢!没事了其实打开月相网站就已经知道自己想多了,固定经纬度和固定月相在一年里不同的月份中升起和落下的时间相差不多,至少在北京,满月的日子月亮会在晚上6点左右升起,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落下,查了查不同的纬度这个时间也是差不多的。放心了!!狼人还是可以在晚上变身,跑上山崖成为剪影对着满月汪汪咆哮!
但是为啥我要耗费人生里的一个小时查这个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确诊了怀孕前最担忧的先兆子痫,医生最初的诊断排除了个寂寞。而我,喜提住院二日游 ,也算 #人生第一次
这里给怀孕的朋友一个提醒,如果你年龄过了35岁,是第一胎宝宝,体重数字偏大,会比旁人有更大几率确诊先兆子痫(pre-eclampsia),到了怀孕的后期还是要好好上心检测血压的变化。这跟之前的身体状况可能完全没有关系,好比说我算比较健康了吧,医生问的所有过往健康问题我都是No,从不喝酒从不吸烟,没有过敏也从没躺过病床。以往体检医生唯一个comment就是说你有点儿胖。这把岁数,是第一次住院,第一次手上放留置针,第一次去药房开药(虽然都挺新鲜的)。我前一天血压测的都还是好好的,第二天就突然恶劣起来。
现在就是跟时间做一个小游戏啦,状况稳定就拖一拖,拖到不能拖,宝宝估计就要提前来啦。医生开了大把的降压药,这两天就是测试出了相对一个平稳的搭配,在没有其他更恶劣的状况出现之前,可以安心放我出院。
我就想,宝宝多在我肚子里待一天,就是一天的福气。住院的第一天晚上我在病床上有点方,就摸摸肚子小声对自己说,宝宝加油,妈妈加油。
虽然在profile 里强调过了但显然很多人根本不看,那就再强调一次,这个蠢货不是我👇👇👇👇👇👇
替朋友发个东西到象上!
朋友写了这个东西 ,介绍作为亲友如何帮助性侵幸存者 ↓
《在性侵害事件发生后的亲友协助》
朋友前言:
看见有太多讨论,只关注了性侵害事件的幸存者本身,却忽视了作为朋友和身边的人究竟能做什么,可能大家更需要了解一下自己具体能做什么,如果碰见了当事人正好是自己的亲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所以现在我写了这么一个手册,在此做了一个实用性的总结。
更多的话就都在手册里了,全文20783字,请看!
手册大概内容包含:
一、起初我该怎么做?
二、关于律师介入,为什么我们会真的需要一个专业的律师?
三、作为朋友,我们又能为当事人解决家庭问题做出怎么样的努力?
四、在这里让我们整合了解一下性侵案作为公诉案件的一些基本步骤。
五、关于当事人的身体和健康检查。
六、关于当事人的精神心理健康。
七、如何在亲友的支持下让当事人开始修复自己的生活,作为朋友可以做些什么?
八、既然大家都看到这里了,让我们来正视现实中会出现的其他情况吧!
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被求助者也是需要被关怀的。
十、结语。
朋友相关发布微博,手册的长图形式获取链接:
http://weibo.com/7470778936/Q3Wu5zYSf
手册长图rar合集下载链接(截止发布嘟文为止墙内可直连下载):
https://files.fatbox.moe/vqjspc.rar
手册pdf下载链接(截止发布嘟文为止墙内可直连下载):
https://files.fatbox.moe/xlamk8.pdf
手册epub下载链接(截止发布嘟文为止墙内可直连下载):
https://files.fatbox.moe/4b13cd.epub
NPO坏苹果现象
之前国内做npo的朋友跟我讲,很容易遇到那种ego大的并且破坏性的人毁掉社群。我根据一些做社区,和npo的经验,以及我亲身经历和了解到的一些drama,把这种现象总结成“NPO坏苹果现象”。
这个理论探讨的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并不针对某个具体的人或群体。写这一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群中常见的问题,是为了让我们的社群变得更健康。
###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两个概念:
- 有限游戏:现实世界的一些既定社会规则,比如努力工作,买房生娃,取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有限游戏是为了胜负而玩**,有既定的规则和明确的终点,比如在传统社会中追求财富和地位。
- 无限游戏:逃离了有限游戏,自己定义成功的定义和规则,多元价值的实现。无线游戏是为了让游戏持续下去而玩,没有固定的规则,强调自我实现和多元价值的探索,这正是许多非营利组织(NPO)和社群的核心精神。
--参考自詹姆斯·卡斯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 NPO坏苹果现象:
无限游戏的玩家通常都是不认可有限游戏规则,由理想主义者组成。他们厌倦了“有限游戏”的规则,希望能创造一个基于信任、分享和互相取暖的乌托邦。
但是end up在无限游戏里的人并不全是理想主义者,能力差动机又有问题的人,大概率已经被有限游戏淘汰或者流放。这类人通常也很依赖于外界的validation,同样会end up at无限游戏。
理想主义者因为现实过于骨感,所以经常互相取暖,会有一些游牧特性:热情,trusting, sharing。这时bad apple就有很多机会趁虚而入,截取资源。在一个无限的,以publicity为主的社区,把分享据为己有,破坏社区的供给平衡。他们不像理想主义者那样是为了让游戏持续下去,而是带着“有限游戏”的掠夺思维来参与,即为了“胜利”——比如获取名声、财富、资源或他人的劳动成果。能量强大、擅长伪装的“bad apple”很容易掌握话语权,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便被消耗、被边缘化,最终导致整个社群的覆灭。
这就提出了一些社区治理中很重要的问题:
- 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坏苹果”?
- 理想主义者社群如何设计规则来保护自己,同时又不违背无限游戏的本质?
根据我个人多年做npo和社群的经验以及实践,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见下:
### 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坏苹果”?
识别“坏苹果”的关键在于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而不是听他们说了什么。他们通常有以下几种行为模式:
1. 索取多于给予:他们总是提出需求,要求别人提供资源、关注或帮助,但很少主动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 重复性提问+设置bureaucracy:他们不断询问那些本可以在社群公开信息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或者通过“建立制度”的方式阻挠实际做事的进程,以此来消耗核心成员的精力,达到边缘化一些贡献者的目的。
3. 言行不一:他们口头上赞同社群的理念,但他们的行为却与这些价值观相悖,比如将社群分享的成果据为己有,或是在私下传播负面情绪。
4. 过度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炫耀自己的“过去成就”或制造个人“戏剧性”来博取关注,而不是通过实际贡献来赢得尊重。
5. 信息不透明:喜欢背后搞小动作,传闲话,以建立自己的形象,边缘化一些贡献者,或者在一个公共空间建立很多点对点的不透明关系,导致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减退。
### 要防范他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 建立“贡献者优先”的文化:让那些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人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鼓励透明和开放的沟通:当有人发现“坏苹果”的行为时,社群成员可以公开讨论,而不是任由其在背后破坏。
- 设置非正式的考验:可以组织一些需要投入和合作的活动,观察新成员是否愿意真正参与,而不是袖手旁观。或者像领导一样,说很多,但是细节的贡献和delivery很少。
### 理想主义社群如何设计规则?
这正是“无限游戏”的矛盾之处。过于正式的规则会使其变成有限游戏,但完全没有规则又会让它崩溃。核心在于找到一种平衡,设计“柔性且内化”的母系社群的规则:
1. 明确社群的核心价值:在社群介绍中明确写出“我们是一个为了“分享与共建”的社群,而不是一个获取免费资源的平台”。这能筛掉一部分动机不纯的人。
2. 非强制性的“契约”:与其制定惩罚规则,不如鼓励成员共同签署一份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比如“我承诺在社群中做一个积极的贡献者”或是“我承诺不将他人的分享据为己有”,“我承诺作为社群重要建设者的一员,会尽最大力考虑社群的利益”。
3. 核心圈层的小型化:可以有一个由最信任、最核心的贡献者组成的小圈子,负责维护社群的文化和精神。当社群出现问题时,这个圈子可以发挥引导作用。
4. 请神容易送神难:核心圈层的成员进入需要“pass vibe check”,最好是渐进式的,从一些小事建立信任。朋友的refer需要谨慎,因为humans are conditioned animal,不同的环境也会引导出以朋友身份相处时看起来合作的人掠夺的一面。
5. 建立明确的退出机制
a. 比如过一段时间没有贡献的先劝退,并且减少投票和决定的话语权。
b. 出现利益冲突,或者行为不端,敢于拿出台面,有问题只有有关人员当面解决。(这个时候bad apple很喜欢找观众,引入一些无关的人,也正是这样容易扩大伤害)
<完>
相关阅读:《无架构的暴政》(The Tyranny of Structurelessness)美国女权主义者乔·弗里曼(Jo Freeman)于1970年代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
没有预警,就像你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遇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