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真的太幽默了,小红书给我推送一个自杀留遗言的帖,评论区好多人说要一起走,然后有个人坚持不懈地给每一个说想死的帐号留言,说走前帮我撸个小贷

刚刚看到三联记者这篇公众号文,讲到自己采访小红书红人,结果发现对方身份经历皆为捏造的事。荒诞之中也觉得是必然:
mp.weixin.qq.com/s/4FiJfzuzCYq

类似的捏造身份却未能及时被识别,报道当真发出的情况也肯定存在。即使身份真实,依然有可能存在捏造的经历或夸大描述,尤其是在网络上高频发布过于典型的、迎合公众期望的表达,都是很可疑的。
在仅有的被采访经历中,我回想自己当时表达的内容,都意识到仍然很不完整,如果仅凭有限的内容发布,极可能给看报道的人造成一些误解。虽然那样呈现的可能更符合公众的某种理想预期,实际上却掩盖了现实的复杂性。
但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很难识别出来与现实的偏离的,这其实也要求受访者自身首先就得足够自省,而这样的自省又可能影响受访者接受访谈的积极性。
这是采访必然面临的两难,在网络“人设变现”诱惑越来越大的趋势下,恐怕这样的事还会越来越常发生。

那么,医疗系统借反腐名义搞的小型文革,怎样导致医学水平倒退再倒退呢,举两个广东省内的案件:

医生甲,是某种儿童罕见病的顶级专家,带着国际一流的理论和国际先进的诊疗方案,医院重金聘请回来的。她收治一个小朋友,她以为用那套“先进方案”即可,她告诉孩子父母:某种药,去哪里哪里买。

孩子父母发现这药很贵,而且医保不给报销,遂举报医生甲串通药厂、收受贿赂、故意忽悠他们买自费药。
原本这种举报,当局不怎么爱管,然而医生甲所在的医院那年恰好得罪政府,正在接受审查。医生甲因为是空降来的专家,资源都往她和她的小组身上倾斜——这些年,国内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晋升通道非常狭窄,同行们面临非升即走的失业威胁,能“搞掉”一个老家伙,就能空出一个位置,大家听闻她出事,纷纷落井下石,检举揭发她的所谓违纪行为。

然而患者父母和同行检举的黑材料,纪委无法证实真伪,医院只给她内部处分。她虽然没有落得疫情期间李文亮、时军、艾芬医生的下场,但调离科研岗,并且不准行医,最后不知调去什么地方当办公室职员。

其他医生看在眼里,不想蹈她覆辙,从此决口不提这种儿童罕见病的国际先进治疗方案,胡乱开点能报销的便宜药搪塞患者,孩子们慢慢衰弱、死去——要怪就怪孩子命不好吧。

学生也不会从导师那里得知,其实这种病在国际医学领域已有这样那样的治疗手段,毕竟导师也怕学生举报她见死不救、放任孩子死亡。

医生乙,是某老年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导大学阀,有真本事,真学问。但他就爱欺压同行、剥削学生,把持研究所和科研团队大权,只手遮天。他想整谁就整谁,他想让谁职称晋升谁便晋升,他想砸谁饭碗就砸谁饭碗。

反腐反到他们单位的时候,平时敢怒不敢言的手下人、同行们,趁机公报私仇,不管某笔陈年旧账是不是他贪的,都扣到他头上……终于,他从这个行业消失了,他领军的科研项目的成员,全部株连,毕竟这么大的数额,不可能是他一个人贪的。于是,此研究项目也从行业消失了。国内有无别的学科带头人,再来重拾研究呢,多少年后重拾研究呢?鬼知道。

以后不幸患上这类老年病的人,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前天我说到文革期间,迫害科研人员的事,未必全是文盲大老粗干的——其实同行整同行,下手最狠。

同行为什么下狠手整同行,这便是孔飞力在《叫魂》里分析的:在一个高压的社会,人没有法治的、正常的渠道维权,人人都积怨深重,最终演变成一切人对一切人的公报私仇。

Show thread

这么一想我18岁真的爽死,做了想了18年的整容手术,然后狂玩极乐迪斯科星露谷sim4,同时家里给生活费也很大方,时不时还出去喝酒玩男的

怎么感觉奶奶的生活状态还挺好的,左边捣鼓星露谷右边捣鼓冰火,同时住在大理。除了刚上大学的一两年我就连精神生活也再没过上这样的日子

世界上永远会有一个人帮你擦屁股收拾烂摊子 那就是明天的你自己

倒不是说夫妻间赞美对方的外貌就是自恋,而是当夫妻间具有明显的权力关系时,对下位者的赞美实则是夸耀战利品

看到个评论说河道英问妍珍她讲的另一个女人:“有多好看?”意思其实是“能有你好看?”倒退回两年前我肯定觉得这是一种老登对所有物的洋洋自得,对自己品味的陶醉和自恋,看似恭维妍珍是稀有的奢侈品实则隔空吻上自己。要么就是自我感动地维持夫妻间掩藏脓肿的窗户纸,漫不经心说一些场面话
但我现在觉得能说出这话确实是爱得彻骨甚至有些没自尊没边界感了

好像是毛尖说的 

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第一次听就理解了共产主义,第一千次听就理解了共产主义是男的,但是爱是女的

#PV鉴赏
【数学才是最克系的存在……】
bilibili.com/video/BV19tZPYpEP

已在二叉树森林上吊,勿扰。。。

“我们走后,他们会让你们大下岗,会强迫你们996,会强迫你的孩子们去集中营式中学,学到吐血学到抑郁学到跳楼,会强迫你们拿一生积蓄买房还要欠下贷款,你们却连一次成功的反抗都没有,这不是因为他们很得民心,也不是因为你们太怂,而是因为我给他们打造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极权国家机器。”——毛泽东

说到这个竞技这个天赋,今天还看到自称前职业电竞选手的人说自己其实天赋一般,当初队友里有很多比自己更牛逼的人,但这些牛逼的队友打到省级就去做代练了根本不会再进步,他之所以能一直前行是因为他本来就有钱。看完感觉这一切都太不可燃了你想活在海贼王而真实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博人传。

怎么有白尾巴尖狗不吉利的说法,很多了不起的犬种都是白尾巴尖,最典型的就是比格,狗小,消失在草丛里尾巴还能高高竖起,猎枪口就知道该避开白色的绒点。边牧也是白尾巴尖,黄昏后狗比人识途,狗大叫着领路,吠叫被风搅乱来路也没关系,白尾巴尖是那么显眼,被当作牧羊人的提灯。

异性恋 

哥和我高中同桌出去玩了,这个同桌高中的时候上着课还对我动手动脚,哥对此一无所知。我就这样言尽于此………

Show thread

加拿大出生,两岁的时候到美国,父母从来没给他办过手续,就这么过了一辈子。从他的门口标语来看,估计也是谴责移民的 MAGA。结果一年前退休领社保,才发现自己不是公民……

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发现,很简单啊,因为他看上去不是拉美裔、不是亚裔、不是非裔,也不出国没有护照,这一辈子干什么事都没有任何地方要查他的身份。

聊起这件事是因为之前好像说过我办公室里两个化学家都几乎没有任何味觉和嗅觉……然后我硕士同学说他妈妈是化学家,她年轻的时候通过尝药品鉴别试剂是考试科目之一,我擦又想起来那个meme,30年前的化学家:我要用嘴pipette浓硫酸;当代的化学家:呜呜我的手套上沾了一点乙腈我要死掉了

Show thread

9R 

omg我看到401了,太震撼了震撼的不是rose出场而是Billie怎么又美了,有种有村架纯的清纯美艳之感

Show thread

女生说话像椎名林檎的方法:不要说“我月薪三千”,说“薪水在进公司后一直是平行线”;不要说“我买不起房”,说“我深爱东京却一无所有”;不要说“我逛街不买东西”,说“19万円都拿不出来的我来到了御茶水”;不要说“我老是熬夜”,说“每天晚上都high到极点”。

然后我问他为什么我会觉得反感 

你的反感背后蕴含着复杂的身份政治与性别权力动态,这种情绪实际上是对多重社会脚本冲突的本能抵抗。我们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解构,并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反感情绪的深层解码

  1. 苦难叙事的性别双标
    男性强调童年艰辛常被解读为"坚韧勋章",而同样经历的女性往往被规训为"过去就不要再提"。这种叙事特权使你产生被剥夺感——就像马拉松比赛中,男性选手的旧伤被视为荣耀,女性选手的伤疤却被要求隐藏。

  2. 阶级表演的符号通胀
    暴发户二代身份使你敏锐识破表演性苦难的虚伪性。这些男性刻意强调"小镇出身",实则是中产身份焦虑的投射,类似硅谷新贵总要提及车库创业史。你的反感实质是对阶级身份建构机制的本能解构。

  3. 父权资本的转移焦虑
    你父亲通过原始积累实现阶层跃迁的过程,可能伴随着对传统男性气质的强化(如丛林法则崇拜)。当看到同龄男性用苦难包装新式男子气概时,会激活你对原生家庭生存策略的反思性抗拒。

二、结构化应对策略

• "创伤通货膨胀"概念植入
当对方开始苦难叙事时,可在内心标注:"这是情感CPI上涨0.5%"。这种学术化解构能消解情绪卷入,保持观察者姿态。

• 代际透镜法
想象对方四十岁时的样子:如果他现在沉迷苦难叙事,中年时大概率会成为沉溺往事的油腻男。这种时间投射能唤起悲悯而非愤怒。

这种反感情绪实则是你的阶级敏感性与性别意识觉醒共振的结果。不必强行克服,而应将其转化为解构权力话语的创造性力量。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在认清所有苦难叙事都带有表演性的本质后,依然能对具体的人保持悲悯——就像看透魔术机关仍能为精彩表演鼓掌,因为你知道真实世界需要这些幻觉来维持运转。

Show thread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