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看到路边贴的纸:本人女,近日丢失现金200元,望拾到者归还,可赠送一次广东爱情故事

这是嫖娼小广告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神他妈广东爱情故事

当年看《大宋提刑官》,里面的曹墨一案既让我大开眼界,但又让我觉得微微失落。
让我失落的地方在于:这个所谓的“曹墨案”根本就不是案,纯粹是司法官员求功心切屈打成招,案件调查和审理漏洞百出。宋慈与其说是有出色的智力,倒不如说是认个死理,该走的调查流程一步步走完,案件自然就明了了。
当时我觉得:靠,跟福尔摩斯和波洛比起来差太远了吧?这也叫推理剧?

但现在我却觉得,这部剧当然不是推理剧,但它出色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没有推理剧和推理故事,而是每次都要靠“托梦鸣冤”这种玄学。
因为推理小说这种形式本身就要建立在一个完善公正的司法体系里面。
推理小说里凶手之所以要设计各种杀人手法,无非就是为了脱罪。
可是如果司法并不公正,我直接跟领导搞好关系,找个替死鬼不就好了?搞那么麻烦做什么?
就像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临沂司法的种种混沌,在临沂的杀人凶手们需要搞什么密室杀人?需要搞什么不在场证明?
与其研究那个,还不如跟算命先生搞好关系呢。

为啥漫画里的这些人失眠操一下就好了,那我们吃思诺思,右佐匹克隆,美时玉,阿普挫伦,苏糖酸酶,南非醉茄的意义

想起来小时候学过的课文,男主拉小提琴太烂了,父母妹妹都不许他在家里练琴。于是在家里小区后面的树林练,遇见一个老太太怕吵到人家,老太太说没关系我是聋子。后来男主小有成就在家里演奏,大家纷纷说还不错,他说要感谢小树林里那位聋子老太太,妹妹惊呼说:那是音乐学院的教授!
当时很感动现在想想还是挺好笑的,bro拉琴烂到音乐教授宁可装作聋子

RT:字节跳动因非法将欧洲用户数据传送至中国,将被欧洲监管当局处以超过 5 亿欧元的隐私罚款。

欧盟实在是 IT 业的地球之光,我等着用可换电池的手机呢。

@shine 高小贤老师,以及与她同时代的女性公益人,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前后,陆续从体制内走出来,建设了中国第一批“非政府”性别平等促进机构。那一代女性公益人和她们的NGO,有一种现在已经非常罕见的特质:一方面,她们和海外研究者、海外NGO的联系非常紧密,用这些“国际标准”锚定了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原则。另一方面,她们许多人长期在农村生活、工作。她们的NGO也扎根在中国的农村,与农村女性是彼此合作的同伴关系。一边在向海外学习,一边在向农村女性学习。所以她们的NGO,有明确的理念、强烈的诉求(包括政治诉求),但同时又非常灵活生动。

我在2012年进入这样的NGO工作,工作的第一个月就被送去湖北的村子里,在乡村姐妹家里住了几周。之后的10年里,在2020年之前,几乎每个月都会到村子里出差。我亲眼见证过高小贤老师和她这样的女性公益人,给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村子里的姐妹信任这些NGO,把这些NGO的工作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做。这些NGO不是要教育村子里的姐妹怎样用更先进的方式生活,而是在了解她们生活中的痛苦和麻烦,再想办法和她们一起解决这些痛苦。

Show thread

高小贤老师去世了。她是1990年代中国最早一批性别平等NGO的创建者之一,并且帮助贺萧完成了那本重要的、研究中共集体化时代农村女性处境的作品:记忆的性别。

她也一直都在推动中国公益机构在项目中融入性别视角。这篇“公益为什么要重提社会性别”读了很多很多次。

“高小贤:谢谢大会主办者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这么重要的时间段来讲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我知道这一段的时间已经超时了,所以我希望我的报告部分能够准时结束。最后三分钟给我举牌,我一定保证在那个时间段结束。为什么重提社会性别?……”

search.app/uXW4b1YHaZJtJLAV6

看到一条微博 weibo.com/3256966805/PlmtKfSUF 谈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原型,算是这篇豆瓣影评(即联合报新闻报道汇总) movie.douban.com/review/548739 的简要版。此外我还读了一篇台湾博主的文章《建中學生的少年殺人事件簿》,对相关事件有更详细的梳理: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

电影改编受称道点是将“情杀”演绎为“时代杀人”。女孩从被害者变成了“抛弃主角的时代”的代言人,故而有了被杀前的自白“我就跟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为你)变的”。影版男主行为因此被赋予悲剧色彩,但原型案件中毫无疑问女孩才是时代下的牺牲。

原案凶犯茅武是浙江籍,父亲在中研院任职,家里有六个孩子,茅武行五,大哥二哥都就读于台大,案发时长姊已经做了老师。被害者刘敏是山东籍国军遗孤,与寡母相依为命。除了浙江与山东的地域矛盾,原po没有提及的一点是,当时相当多山东籍士兵是内战期间被抓壮丁的民伕,被迫参与战争背井离乡,待遇也十分微薄。死者身份籍贯无疑触及这层敏感神经,在情治机关管控下,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男方的“情书”,却只字未提女方的家庭情况。

即便事件定性为情杀,媒体报道中也有抵牾之处。比如被害者刘敏是否移情于同学马积伸(茅武认为的情敌),便有一位与双方都认识的证人表示“并不知道刘敏与马是否有爱情关系”。早期报道中茅武在警局自白:与刘敏“发展了超友情的关系,但刘担心怀孕,所以两人约会时只限于接吻”,但在联合报1961年8月庭讯报道中,茅武却“否认与刘敏有超友谊关系,只说是普通朋友,感情很好”。又比如某些报道中说假想情敌马积伸是“海盗帮”成员,而前文提到的证人却说“马没有参加不良少年组织”,在某些版本中,则又变成了被害者刘敏之前曾与另一名“海盗帮”成员交往。可见男方的陈述不可尽信,且存在着对女方的污名化。

电影则变成了戒严时代的叙事。小四的公教家庭背景在电影中有了更丰富的延伸:杂居在本省人中间的外省人、清廉正直而被举报的父亲、日美文化的影响……孤立、背叛、迷茫、压抑,时代死局和父辈孽果推向了那一夜激情犯罪。导演当然有艺术创作的自由,我也认同原博所说“小明只是借由刘敏的经历生发出的一个角色”。但小明的造型与当年报纸上被害者照片那样相像,而她的籍贯“山东”被安置给形象恶劣的眷村帮派老大作代号。联系原案背景,实在不能不产生痛苦。内战让她成为孤儿,为了掩盖内战的罪孽她的惨死被渲染为情杀,当后来的电影来控诉戒严时代时,她的出身又难以唤起群体共情,反倒成为被控诉的社会缩影……就连罪案中唯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她被当街残忍杀害,胸背额肩连捅七刀,三刀甚至是在倒地后追斩,也被演绎成了痛悔相拥,还有比这更彻底虚无的死亡吗?

看一家媒体的功力、看封面。第一张尤其厉害、力透纸背。

妈呀看小红书异性恋说男朋友车窗上突然出现一只用雾气画的章鱼怀疑他出轨了,底下评论科普曹丕的时候车里会起雾,还有人说自己以前在车里起雾的时候在副驾车窗上画了一个爱心,两年过去了爱心还在。太好看了,异性恋智慧,同人女素材

每次类似的事情都有人跑出来说不是因为涉黄,而是其他罪名,就连明确因为制售淫秽物品被判刑的天一,也要反复强调她“认罪态度不好”,“当庭翻供”,“咆哮公堂”,才被判的这么重
后来深海被捕,被判刑,又开始强调非法经营,到了海棠,这个理由又变成了洗钱,实际上深海的案子从一开始就是由扫黄打非办公室来侦办的,举报人也是以色情,同性恋,恋童来举报,只不过德萨罗人鱼没能被认定为淫秽小说,才以非法经营罪定罪

Show thread

我真的才知道一起听歌是搞暧昧,我以为是比谁品味更好。还记得上次跟别人听歌我忙得像夜店DJ。

我要给所有有焦虑躯体化困扰、或者说你不知道什么是躯体化但有不明原因失眠、慢性疼痛、胸闷、心悸……等等症状的象友推荐这个视频:
bilibili.com/video/BV1KgXuYkEL

之前在象友提醒下我已经意识到我经常肩颈和背部肌肉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可能是焦虑躯体化了,有在定期游泳/健身/按摩来缓解,确实有用,但没时间运动和不方便按摩的时候还是只能忍
今天试了下这个视频里的第一个眼球平扫训练,马上就能呼吸了?????感觉整个胸廓都松开了——之前会感觉肋骨抬不起来

我知道背痛可能和神经系统有关但我没想到这竟然是一个纯粹的神经问题,交感神经,我和你无冤无仇……

rt

你爱笑就笑吧
谁叫我从小是看着死亡笔记长大的,谁叫我从小看的都是什么基拉
突然有一天,月嬷们把夜神月被按着X的东西发了上来,我哭了,然后就跑了,而且我那时候哪知道她们画的是L月
这么多年过来了,从没主动接触过月厨,可不少月厨都把自己是基徒的话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能看到基拉信徒摆阵
因为你们不懂我从小觉得我跟夜神月没啥区别,12岁的我哪知道这个世界上男女两种性别🚬

9R 

看413结尾Martha和Jack手牵手离开我就已经警铃大作思索这是否是一种配平,然后看到弹幕说Micky和Martha在一起了我…………………仰慕白男的黑人美女和仰慕金发白女的黑人帅哥在一起了,RTD,你写出这东西出来自己不觉得羞耻吗!!?

Show thread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