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是《墜樓死亡的剖析》。好看的。有一些熟悉親切的鏡頭。本來想稍微記一下覺得不錯的情節,字打出來卻感到冗餘。因為已經很熟悉了。那麼就挑最觸動的主題記下:
在缺失一個重要的條件情況下(並且這個條件無法取得/獲得),此時此刻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選擇,選擇相信什麼。(All we can do is decide.)
熟悉的鏡頭是末尾主角回到家中,把孩子抱上床,將要關門離去時,孩子出聲,說:「我害怕不知道如何面對你回來。」媽媽說,她也一樣。在這時,鏡頭對象孩子的面孔,黑暗裡那雙藍色的眼睛。這個特寫的手法,特別親切……
另一個喜歡的鏡頭便是庭審結束的晚餐,律師與主角獨處時,主角捧起律師的臉頰,二人靜靜地凝視著彼此。那其中..我無比堅信有著愛意的流動。律師看著她,他一直有在看著她,他的眼神、神情,即便在兩年之後亦不改。但是在此時,這是沒有性的愛意凝望。或許有比這更多的情緒,當然,當然不止於此,我描述不出來的,演員們做到了。他們傳達了。
還要記上一筆的是,庭審過程是有趣的。建立、推翻、再建立的猜測與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故事不會只有一個面貌。起初,它可能是一個傳統的,之後,它展示了另一種可能(在那次爭吵中妻子所說的確是事實。)。但是當律師為大眾建立了一個失敗者的塞繆尓形象時,主角快速且輕地對律師說:“那不是塞繆尓。”
電影裡很多細節都有回扣前情。喜歡這部電影建立起的多種樣貌、多種可能,而正如“All we can do is decide”,電影亦給出了它的傾向。無論是就結果而言,還是在庭審論證中推演兩種可能性時的排布,都顯示了這點。儘管有時結果並不代表完全的事實。但是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正在於天平中7:3的傾斜與想象。且導演回應了主題之一,給出了她心中的“dec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