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我刚在看 ARTE 一个说女性的疾病症状缺乏数据的视频,里面提到女性承受疼痛的能力更差,因为激素之类的原因。我还挺惊讶的,因为之前看到一个痛经模拟器的视频,明显男性承受疼痛的能力更差。。
上网搜了一下也都是说女性对疼痛更敏感(例如 gesundheit.gv.at/krankheiten/g ),但是也有看到一个链接(wissenschaft-im-dialog.de/proj )提到这个痛经模拟器,说符合女性更能忍受疼痛的刻板印象。我又懵了,所以到底哪个是刻板印象啊,女性更能忍受疼痛还是更不能忍受疼痛?文章里提到的一个研究是说女性组更早报告疼痛,但更多的是组内差别,和男性的组间差别放到一起的话小到可以忽略,最后说“到底女性还是男性对疼痛更敏感,可能是一个到未来很难明确回答的问题。”
每次碰到性别问题我都是一脸懵,完全不知道哪些是生理因素哪些是社会因素,甚至刻板印象都有完全矛盾的。。

· Edited · · Web · 1 · 2 · 7

有的时候看到“引入女性视角”这个说法我也会感到困惑,这到底是说女性本身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还是说女性因为经历过不同的事情所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觉得这个说法会不会是伪命题,因为假如你考虑所有人的视角的话,那就必然会引入女性的视角,根本不用 explicit 考虑。
但可能也只在理想状况下是伪命题,因为比如你自认为是 gender-neutral 在考虑问题,但因为现实原因结果实际上更偏向某一方,所以要人为地纠正 bias。但我觉得这就是攒数据的方式有问题了。。

@unagi 我比較熟悉的會出現「引入女性視角」甚至以此為賣點的的語境會是一些文藝作品二創之類的,那種我就比較好理解,因為真的是重新創造了一個新的解讀角度。或者就是你說的後者,因為默認視角就是「人=男人」,很多描述概括都是從男人的生活經歷生命體會出發的,所以要重新主動地刻意地引入女性的生活體驗和觀點,重新攢數據這樣。反倒是目前為止好像沒有碰到過會讓我產生困惑的用了這個說法的情況欸

@KaltesBlut 我产生困惑一是感觉会加深刻板印象,二是有性别二元化之嫌,那么多分类一个个考虑不过来,为什么不能干脆不论性别地考虑所有人。不过主要不是在质疑这个说法本身,而是对于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导致竟然要专门考虑女性视角才能考虑全面产生困惑。。
只是一些比较随意的想法而已,现在的理解是“引入女性视角”并不是因为女性或者别的性别就必然会有不同视角,而是对于有问题的现状的纠正,把曾经没被考虑到的人群加入数据集。

@unagi 啊我覺得我有理解到你的意思!目前社會運作的機制太爛了👎🏼我知道你沒有在質疑這個說法本身,因為你也有解釋到嘛嘛就是因為要糾正目前錯誤的攢數據。我是接著你說的來著。主要因為我以前沒有遇到過讓我困惑的實際例子所以甚至沒有想過要去反思這種說法的存在,但是你說的這種說法的弊端我現在明白了!下次我再看到可能不會那麼快買帳了。(大概我現在就有點像你之前說的,因為跟毛象學得更多了然後容忍力也要下降了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