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ChuckL 萌……水杯在冬天很值得一件温暖的衣服!

@ChuckL 听饿了…吃饼子,周末安排得妥妥当当​:eye_on_you:

@ChuckL 感觉在这条嘟嘟里时间变慢了,一下子穿越回上小学的午休,在店里贪玩发觉快迟到了……扭蛋机给人这种悠闲的感觉!

@ChuckL 买!一定威武又可爱!女明星的尾巴😎

@ChuckL 萌萌!左边的爪爪特别适合捧着卡纸www

@ChuckL 奇怪会画画誒,像我就会觉得技能点没有点在画画上。奇怪有很细腻的感受,觉得这些都很好

霜河 boosted

如果有香油也和我一样一直对气象学感兴趣但无从下手可以看看油管上Mel Strong上传的一系列气象学和环境科学入门课视频(英文但有字幕),从云的命名和分类到气候变化模型都有讲解,他讲课非常清晰易懂,视频里还能看见他家的猫。youtu.be/pOwPs4kNSwc
我只是很好奇人们是如何观测云的,就看了第一个视频。哪怕是上班摸鱼的时候也完全不累,看得很轻松。当然我对这门学科目前还仅限于感兴趣的路人阶段,只想和同样感兴趣的香油推荐,如果有更了解气象学的香油知道更好的教学视频也请告诉我。。

霜河 boosted

看了一个芝加哥大学学术写作的视频,看到最后寒毛直立,我从本科开始的学术写作一直和我的文学创作是两条没有交互的平行线,我在别的地方积累的写作经验似乎总是无法运用在学术写作中。
我是说学术写作需要什么技巧呢?学术写作几乎是21世纪的八股文,我总在想既然数据比文字更重要,为什么不发明一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呢?
但和这种信念不同之处在于,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却时常能清晰地区分出那些是出色的学术论文,那些写的是狗屎(比如我daily phd supervisor的文章真的是屎中屎)。同样采用相同的框架进行写作,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我最开始把这一切归功于可能是好的文章更加match我的知识框架,而烂文章没有考虑到我这样的学术笨蛋。
但看完这一个半小时的学术写作课后,我完全彻底的理解是什么造成不同文章的优劣,而这样的原因居然和我在学术写作以外的创作中所积累到的经验不谋而合!
首先最重要的,我觉得是要有非常强烈的读者意识,在学术写作里读者就是学术共同体,学术写作的目的不是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或者兴趣,而是试图将某些发现和观念传达给学术共同体。
其次,在明确了读者意识之后,我们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并不是知识积累,因为读者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在乎他们不关心的知识,写作的目的在于改变读者的认知。运用在学术写作的场景中,即是不要将学术写作视为线性的知识积累,而是一场持续不断地面向学术共同体的学术对话,要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注定会被遗忘或者推翻,但更重要的是keep the dialogue going
最后,我觉得这是最和我的创作经验契合的建议,永远在不确定中写作。不要将论文或者是文献综述描述成“一个稳定的金字塔,而我是往这个稳定的结构中添加一个稳定的知识”,这不是价值的来源。文章的价值源自于不确定,在充满危机、无序、混乱、矛盾的世界中找到某种解决方法,或者是达到某种平衡,这才是文章的价值来源。
这实在是太妙了!
回想我写过的那些学术垃圾,有些时候我好像也无意识的做到了一些,但更多时候我可能还是死板的遵从某些老旧错误的习惯,原因就在于我觉得我的创作直觉和学术写作是不相容的。
但看了这个课程后,我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了一样,涌现出无尽的兴奋!我对写作有着近乎creepy的热爱,但怎么没意识到学术写作也是写作的一部分!

PS:加入我看的这个课程的截图,分享给可能需要的象友!

霜河 boosted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