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ckL 因为姐姐是最好的姐姐!:BlobhajTinyHeart:
@ChuckL 抱抱!蹭蹭蹭~
@ChuckL 我也爱吃辣白菜!辣白菜天下第一!
现在,菲尔丁发现大部分人“显然没有任何趣味”,并且暗示当今受众的平均趣味实在是很低级。
他们所处的阶段几乎不比婴儿期高级多少。小孩看书,最喜欢的就是图片;其次是故事;再者就是笑话。此时此处,这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几乎没有几个读者能解决这个问题。
别骂了别骂了....不过人类能从图像中获得更多信息也是原因之一吧..
由于养家糊口的方式反过来引起了在闲暇时间里娱乐的需要,这其实是为了弥补工作时的无聊乏味。因此,他相信,现代人“需要强烈的情感、惊人的描写、激动人心的真理和错误,其剧烈程度需足以唤醒他们并且立刻使其陷入到好像是由暴力所引发的问题之中”。
因此,公众趣味必然会随着公众的水准变化而堕落,也必然会随着流行观点的注入而变得低劣。裁判越多,他们的判断力就越差;具有良好判断力的人终究是少数,然而判断力低劣的人却是数不胜数。
呃呃有想到各种排雷的帖子...
与19世纪德国通俗文化批评相比较而言,这里引用的几句话几乎涵盖了英国批评处于胚胎阶段的所有主题,即对艺术的关注从属于对作为整体的文化的关注;聚焦于制度化的社会压力;特别强调因循守旧的威胁;以及尝试对受众的态度作出说明,但不是以人的某种与生俱来的倾向性,如消极性、惰性或卑鄙本能为基础,而是把它看做是社会压力的自然结果。
趣味(席勒把这个词用作形式感的同义词)的过度发展可能来自审美享乐主义,或者来自对形式主义艺术理论路线的过高评价(其中,美仅在于比例的协调,或者在于艺术家为追求目标而使用的恰当方法)。
读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https://neodb.social/books/3594/
因为俄向乌发动了战争,所以找了这本书来看。俄国当时真的是打空了一代俄国人,我觉得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或者整天嚷着要武统的人可以来看看这本书。
跟随着这段引文,我们回到通俗
文化与艺术的不同之处,这二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虚假的满足,后者则是迈向更伟大的个体实现的真实体验(这是就亚里士多德所谓“净化”的意思)。艺术存在于行动之始。人们通过追溯的方式,真正把自己从与事物的神话关系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说,从那些他们曾经崇拜而现在才认识到是美的事物中解放出来。
就我们西方文明中的娱乐业和出版业的内容与动机来看, 可以粗略地列出如下主题:国家、家庭、宗教、自由事业、个体首创精神;而在东方则是更高的生产成就、民族文化和西方的没落。
“更高的生产成就、民族文化和西方的没落”好典
所以大概是看书号
《银河英雄传说2》《视差之见》
25
这就是他现在看到的宇宙,七扭八歪、摇摇欲坠,同他一样得不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