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去了一个夏天,一切都改变了,彷佛春天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生。如此巨大的反差似乎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天安门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政治热情的一次集中爆发,或者说标志着从文革以来积累起来的政治热情终于一次性地释放干净了。接下来挣钱的热情替代了政治的热情,当万众一心挣钱的时候,一九九〇年代的经济繁荣自然来到了。

从文革开始到今天的四十多年,“人民”这个词汇在中国的现实里好像是空的。用现在中国流行的经济术语来说,“人民”只是一个壳资源,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内容用它借壳上市。

中国有一个建立在法律之外的信访制度,让蒙受不同冤屈的人有一个残存的希望,让腐败和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幻想还有清官的存在。这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人治传统的影响,人们对清官的期盼超过对法律的信任。

文革期间,就是没有毛泽东出现的场合,这些领导们也是右手轻轻挥动红宝书,向革命群众致意。就像现在的女明星没有化妆绝对不会出现在公众场合一样,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们手里没有红赍书也绝对不会公开亮相,红宝书是他们的政治化妆品。

当时的夏天,人们习惯在屋外吃晚饭,先是往地上泼几盆凉水,一方面是为了降温,另一方面是为了压住尘土,[...]

哇,我小时候在奶奶家吃饭的时候也这样做,但都是好久远的记忆了,差不多忘光了

我想起了二〇〇六年九月里的一个早晨,我和妻子走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老城区时,突然发现了海涅故居,此前我并不知道海涅故居在那里。

啊我前两天才和朋友提起过我的类似经历!我是在维也纳的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爬楼梯,一回头突然就看见 Gustav Klimt 这一幅壁画。此前我根本不知道这幅画在这里,也不知道这是一幅壁画。
khm.at/en/visit/exhibitions/20

Follow

余华说他小时候家住太平间对面,总是听到人们的哭嚎,发现人大多是黑夜里去世的。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他还会去太平间冰凉凉的水泥床上睡觉。然后他写:

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偶尔让到了海涅的诗句:“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这个消失已久的童年记忆,在我颤动的心里瞬间回来了。像是刚刚被洗涤过一样,清晰无比地回来了,而且再也不会离我而去。
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个。
就是让一个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作家的作品那里,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海涅写下的,就是我童年时在太平间睡午觉时的感受。
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文学。”

这一段读得我特别感动,因为文学(也可以说别的文艺作品)对我一个很大的意义也在这里。不清楚作者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是什么,但是当我读到的时候,突然我的记忆就被点亮了,我一下子在书里看到了我的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人经历。
在书里读到关于读书的内容真的还蛮好玩的。

· Edited · · Web · 2 · 94 · 202

噢噢,然后今天看的电影里还说:读书的时候,你就有了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陪伴。

我站在窗前的时候,经常看到在县文化馆工作的那些人,在大街上游手好闲地走来走去。我心里十分羡慕,有一次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工作?”他回答说:“我们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就是工作。”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
[...]
我记得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心想文化馆的人整天在大街上游玩,所以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来上班的。我欣喜地告诉自己:“这地方来对了。”

原来这段著名的话是这本书里的啊!

今天的中国,到了旅游旺季,故宫里和长城上人山人海,看上去不像是在旅游,更像是在集会游行。

每个人在其一生里都有无数的欲望和情感不能表达出来,现实环境和个人理智压制了它们。可是在写作的世界里,这些受到压制的欲望和情感可以充分表达出来。我觉得,写作有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变得完整起来。或者说,写作会让一个人拥有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现实的,另一条是虚构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一样,一个强大起来的时候,另一个必然衰落下去。

很多年过去后,就在人们不断反思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之时,大跃进式的发展却仍然在我们的经济生活里到处崭露头角。
[...]
一九九九年,教育部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中国教育的大跃进开始了。到二〇〇六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五百四十万人,是一九九八年一百零八万人的五倍;
[...]
大跃进式的扩招直接造成了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现在每年都在新增超过一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贫穷的父母为了供养儿女读完大学,不惜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可是当儿女大学毕业以后立刻成为中国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unagi 并不是大学扩招造成了就业困难,就算没有大学扩招,现在的失业率回回撤几个点呢?
恰恰相反,大学扩招还是为了将大量无法就业的青年收入校园,是维稳措施的一种
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财富和资源被掌握在低效率的国家机器手中,占据80%财富的国企却只提供了20%的就业岗位,剩下的市场留给了民营企业来竞争,这种竞争是残酷的,编制外的劳工权益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得不到保障,导致所有人都想要进入编制内以换取一份保障,去竞争那20%的岗位。
公务员和国企的报考比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如果对大学招生名额进行缩减,好比对发烧病人只使用退烧药,其根源的感染依然存在
目前不仅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连资本家都难以自保,前不久马云被剥夺支付宝的控制权,钟睒睒的舆论风波等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只会让中国的资本家将目光从扩大生产转移到向海外转移资产以规避风险,这对中国的普通百姓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利正在消失殆尽,举国体制的弊端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暴露无疑

Sign i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versation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