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二〇〇六年九月里的一个早晨,我和妻子走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老城区时,突然发现了海涅故居,此前我并不知道海涅故居在那里。
啊我前两天才和朋友提起过我的类似经历!我是在维也纳的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爬楼梯,一回头突然就看见 Gustav Klimt 这一幅壁画。此前我根本不知道这幅画在这里,也不知道这是一幅壁画。
https://www.khm.at/en/visit/exhibitions/2012/gustav-klimt-in-the-kunsthistorisches-museum/
余华说他小时候家住太平间对面,总是听到人们的哭嚎,发现人大多是黑夜里去世的。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他还会去太平间冰凉凉的水泥床上睡觉。然后他写:
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我偶尔让到了海涅的诗句:“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这个消失已久的童年记忆,在我颤动的心里瞬间回来了。像是刚刚被洗涤过一样,清晰无比地回来了,而且再也不会离我而去。
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个。
就是让一个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作家的作品那里,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海涅写下的,就是我童年时在太平间睡午觉时的感受。
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文学。”
这一段读得我特别感动,因为文学(也可以说别的文艺作品)对我一个很大的意义也在这里。不清楚作者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是什么,但是当我读到的时候,突然我的记忆就被点亮了,我一下子在书里看到了我的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人经历。
在书里读到关于读书的内容真的还蛮好玩的。
每个人在其一生里都有无数的欲望和情感不能表达出来,现实环境和个人理智压制了它们。可是在写作的世界里,这些受到压制的欲望和情感可以充分表达出来。我觉得,写作有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变得完整起来。或者说,写作会让一个人拥有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现实的,另一条是虚构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一样,一个强大起来的时候,另一个必然衰落下去。
@unagi 并不是大学扩招造成了就业困难,就算没有大学扩招,现在的失业率回回撤几个点呢?
恰恰相反,大学扩招还是为了将大量无法就业的青年收入校园,是维稳措施的一种
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财富和资源被掌握在低效率的国家机器手中,占据80%财富的国企却只提供了20%的就业岗位,剩下的市场留给了民营企业来竞争,这种竞争是残酷的,编制外的劳工权益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得不到保障,导致所有人都想要进入编制内以换取一份保障,去竞争那20%的岗位。
公务员和国企的报考比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如果对大学招生名额进行缩减,好比对发烧病人只使用退烧药,其根源的感染依然存在
目前不仅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连资本家都难以自保,前不久马云被剥夺支付宝的控制权,钟睒睒的舆论风波等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只会让中国的资本家将目光从扩大生产转移到向海外转移资产以规避风险,这对中国的普通百姓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以来的红利正在消失殆尽,举国体制的弊端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暴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