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馋哭了是真的,那个工厂做巧克力要等,排队的人还比较多,有一个小孩子吃完了巧克力就哭着说好好吃,想带走一颗。爸妈就安慰她:可是要等好久啊,我们还是看看别的吧。我听见之后悄悄来到巧克力工厂前面排队,拿到巧克力之后塞给了小姑娘
第二次彩排的时候主唱 Kateryna Pavlenko 身体不适,就临时让志愿者顶替了,这个志愿者是荷兰人,就这样上台唱了这首乌克兰语的歌曲,还唱得这么好…过于专业了!
https://youtu.be/_v39i-sPHsQ
这一首也还不错!德国队 1982 年唱的《一点点和平》, 观众分国家投票,最后拿了冠军,以色列投出了全部的 12 票,要知道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根本就是促成以色列建国的原因…
原歌曲是德语的,夺冠的队伍会被邀请再次上台演奏,这个时候 Nicole 突然改为用四种语言演绎这首歌曲,大概是“世界和平”的完美诠释了。
【Nicole - Ein bisschen Frieden 4 languages (German,,English,French,Dutch)-哔哩哔哩】https://b23.tv/Pkuh23
但是 Eurovision 本来就在国内没什么热度,往届夺冠歌曲我都听了,绝大部分没啥好听的,唯一一首我在国内就听过的歌曲还是 Secret Garden 的 Nocturne, 我很惊讶的是这竟然是 Eurovision 上的歌,这首歌一共才 25 个词,先花 20 秒唱了 13 个词,然后两分多钟的纯乐器演奏,最后花 20 秒唱了 12 个词,就这样拿了一场歌!唱!比赛的冠军?
https://b23.tv/aNOspR
Måneskin 本来是街头乐队,在 Sanremo 夺冠之后火遍意大利,Eurovision 夺冠之后火遍欧洲,那什么时候会传到中国去呢,感觉好像完全没热度,B 站才几千浏览量…(不过字幕不太准确的样子)
https://b23.tv/MFM06W
Spotify 全球音乐榜首名前 10 的意大利语歌曲,这难道不是创造历史的牛逼吗!Eurovision 已经结束四天了还在第 12 名。
不过现在的音乐榜单我已经很陌生了,这个 Olivia Rodrigo 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我发现我真的是越来越外宾了!之前微博上有人引了一百年前俄国共产主义者说的话,说是性工作者依靠别人谋取生计,是逃避劳动的逃兵,所以要无情地反对卖淫。
我:人一定要劳动吗?流浪汉也要被无情地反对吗?
评论:礼貌问一句,你是外宾吗?
其实曾经我也认为要为集体做贡献,劳动最光荣,但是现在人类对我来说好像没那么重要了,我也不知该为谁劳动,不知道自己来这个世界干嘛。我真的有想过当流浪汉,如果有帐篷睡袋之类的硬件,然后每个月花少量钱在洗衣店&健身房之类能洗澡的地方,基本上就只用担心能不能厚着脸皮讨到吃的了。德国这边流浪汉的医疗保险是政府交的,虽然我废大力气入籍然后当个流浪汉会显得非常奇怪,其他的安全问题比较难估计,我也不确定我可不可以忍受不创造任何价值的生活…但是我是真的有考虑过可行性的!或者独自野外求生什么的,虽然不一定要当成最终的生活方式,但总想试试,《瓦尔登湖》的作者就是在野外呆了两年就又撤了。
确实话要放在语境里理解,但是大家的语境也不一定一样…
(我又外宾了吗?)
比如男人的臭和女人的香,确实有社会规训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生理因素也不能忽略,男性想要保持中性体味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女人就算出汗也不会臭到哪里去,除非是有狐臭。欧洲人和非洲人也会比亚洲人更臭,也更爱喷香水(虽然我觉得那种香水也很刺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我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德国人喜欢早上洗澡,后来发现应该是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出汗,所以早上洗澡能够保证出门的时候没有汗臭。
再就是“凝视”这个词…我觉得真的是这个社会太奇怪了才会有这么奇怪的词…人为什么会觉得被“凝视”了呢,为什么别人的评价别人的喜好要影响到我对自己的要求呢?男人喜欢大胸大屁股又喜欢白瘦幼,那就喜欢去啊,为什么不能让审美成为单纯的审美,为什么要拿审美来要求、规训和羞辱别人呢?就很奇怪啊,审美应该是一件私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