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跟男性朋友交往的回忆,涉及性骚扰
产生这一切回忆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在火车站看到了一个中国女生和两个中国男生嬉笑打闹而已。我突然想到我以前也是这样。我从小学到中学的闺蜜们都是很有男孩子气的女生,总是跟男生打成一片,包括我也很喜欢跟男孩子玩。
结果后来频频遭遇玩得特别好的男生跟我表白的事件,把我整懵了…大学跟我玩得好的男生后来交了女朋友,他女朋友让我自重…我在课堂上刚刚搭上话的德国男生知道我当时有男朋友之后就不再理我了…刚来德国的时候认识了一帮相近专业的中国男生,他们有时候聚餐会叫我,驾车去荷兰玩会叫我,就感觉是普普通通的朋友,结果后来从其中一个男生那里听说他们在打赌谁先追到我,而告诉我这件事的男生,跟我住一个 WG,当时 WG 里有一件空置的房间,他问我要不要去那里看电影,我想也没想就同意了,结果看电影的时候他突然把手伸进我裙子里…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本来我觉得玩得挺好的男生突然开始提一些性缘关系方面的要求,搞得我对整个男女友谊、我和男性交往的方式、男性对我的善意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这种怀疑是渐渐的,我从小到大都是和男生玩得比较多,结果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就没有玩得来的男性朋友了,而我周围女生也不多,本来就没什么女性朋友,所以现在就是好寂寞。
一些司空见惯的抑郁
也许我还能 gap 吗
想过一段时间没有压力的日子,但其实我自己放假的时候也会想到待办事项所以放松不下来,而我室友待业在家两年精神状况的逐步下降也是给我提了醒,所以感觉 gap 并不会更轻松…
或许确定了未来去向之后再 gap 会比较快乐吧,我记得上一个特别快乐的日子就是我确定了要去苏黎世写毕设之后在学校随便打打工健健身就等着出国的日子。后来确定了博士去向的时候倒是没有等待就立即开工了,因为当时没钱了
《This is going to hurt》中译版
#墙国观察
转自微博@WowDaikon:
真是恨透了简中二手信息诈骗,一个不小心就着了道。最近本·卫肖有部新剧,叫《疼痛难免》(This Is Going to Hurt),是改编自英国作家Adam Kay 的自传。这书的中文译名非常傻逼,叫《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这种有大量医学术语的书,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要直接看英文版吧?然后本·卫肖在里面演的是个gay,因此有人@ 原作者问,为什么要把电视剧版的男主设置成gay?作者转发说看来我要跟我老公聊聊了,我心想呵呵英国人真幽默。
然后我一搜,作者真是gay,而且早就结婚了。而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简中版翻译直接把 partner 翻成了“女朋友”。[微笑]
翻了翻英文版,很快就能发现作者其实从未明确指出 partner 的性别,也尽量避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中文版完全可以做类似的模糊化处理,却非得翻成女朋友,满篇的“她”、“她”、“她”,想想就好气啊!
https://m.weibo.cn/2182769570/4735725171377782
//@klydrhys_:非常讨厌这个书名,加个什么“绝对笑喷”,我觉得是对书想要揭露NHS系统下医生的困境的不尊重。看完剧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再怎么想抓人眼球麻烦写进通稿做广告牌别糟蹋内容本身好吗?//@--锈山--:绝对笑喷之弃gay变直日记//@有杯榛果拿铁 :特德·姜短篇集《呼吸》里的《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也是,不过不是主要人物。里面有对明星,我一读中文版就警铃大作,觉得是 gay couple,但翻译把其中一个译作「她」,还有「她丈夫」,我弄到英文版一看:"his husband"//@盗可不必:这种情况在性少数群体相关书籍和女权相关书籍之中特别普遍,简中翻译很多时候都是在瞎编//@在嗑:原作中文版编辑发的这段话也很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