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买来的花插在了浇水壶里,这样每次浇水的时候都可以换水,不知道意义大不大​:blobcatthinkingeyes:

Blackpink 竟然要来科隆。。虽然对她们没有兴趣但莫名有点想去看跳舞。。

:aru_3030:​学到一个知识,头发从进化上来讲是用来保护头部防止被太阳晒到的,所以非洲人不怎么脱发,高加索人就秃得厉害
Preedy, Victor R., ed. Handbook of hair in health and disease. Vol. 1. Springer, 2012.

昨天室友洗了衣服晾出去了,晚上下雨了我就收进来了,今早又出太阳了所以他又晾出去了,中午下雨了我又收回来了,现在又出太阳了,室友放弃了。

『为什么你的颜文字这么简单——东西方差异大考究』
前几天在刷推特的时候,突然注意到一个问题,西方人使用的颜文字大部分都非常的简单,冒号当个眼睛,加个符号当嘴巴,一个颜文字就这样简单完成了,而且这些颜文字全部都是横着的。反之观望以日式颜文字为代表的东方颜文字,则发展出了各种复杂的形态,不但有表情,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肢体动作,同时这些颜文字全部都是竖直的。
西式颜文字简单且需要横着看,东方颜文字复杂且可以竖着看,这是为什么呢?带着一丝好奇,我开始了颜文字的研究,试图挖掘东西方颜文字背后差异的原因。
西方颜文字里简单的微笑表情 : :)
复杂多变、带着肢体动作的日式颜文字
颜文字的发展简史
在电脑上的颜文字出……
阅读全文: :sys_link: yystv.cn/p/9687

#游研社 #yystv

友分享给我的英国课堂小故事(3/3) 

后来台湾女生的心情逐渐平复了,他俩又开始聊天。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朋友是我见过的最真诚善良有同理心的顺直男。他说也有可能是我的个人看法太悲观了,也许人和事都没有那么糟糕;他还和那个台湾女生讲了他的犹豫和顾虑,讲了他的道德愧疚感,他说觉得自己没有立场,觉得很讨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觉得不管说什么都会显得很伪善。
我猜可能因为之前安慰她的都是外国人,虽然大家人很nice,但安慰都是一些无关痛痒,没有那么切身的话。听到我朋友讲这些以后,那个台湾女生又哭了,旁边那个日本人不太会讲中文但是都听得懂,小时候也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他默默听着也哭了。我朋友看大家哭,自己也越讲越难过,也哭了… 他说当时就是三个人无言抱头痛哭,场面一度非常混乱…(我听他复述到这里的时候也在抹眼泪…)
语言真的是一个包含了太多情感、太多重量的东西,朋友说他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sinophone(华语使用者?)之间的强大共鸣。他们三个成长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人,因语言和这种共通的经历与情感而被连结在了一次。
我听着真的觉得好难过,好难过。我觉得他们能够遇到彼此,我能够遇到我的这个朋友真的好幸运,但是我更觉得难过。
想到朋友曾经说,“我们这代sinophone,总是逃不过离散的命运。”
但为什么一定要是这样呢?
好痛。

Show thread

因为很感兴趣我去看完了那个不再学英语的视频…如果这是自我表达,那很好;如果这是给学校的语言与公平的作业,我的话不会这么写…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她对“native speaker”这个词的感情色彩和我很不一样。我最初在澳洲接触到“native speaker”这个词,是14年前我高中的时候,我州高考英语是必修,但是分好几个档,我学的是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native speakers学的是standard English或者advanced English。

课的内容区别是,readings的材料不一样,我们读很多移民文学,从前的移民来到澳洲的感受,受到的种种挫折跟归属感的产生;还有Australian visions,里面澳洲民谣欣赏比较好玩。澳洲高考算分是会按你选修的课scaling,为了保证公平,ESL跟一般的英语比scale up更多,最后得分会更高。我们可以选普通英语,但是native speakers不能选ESL。不过普通英语好像学的材料更有意思一些,他们还有criminal writing,特好玩。我们很多都是虽然按照水平或者兴趣能去读standard/advanced,但为了分stay with ESL。

学什么也不影响报专业,我学的ESL,照样可以选一般认为对语言要求最高的law。但是大学到工作在English hegemony这块的公平性保障就很少了,顶多有练英语的workshop,或者marking的时候不把grammar mistakes列入考虑,只按照内容和结构判断…。她如果是大学才到澳洲读,对native speaker这个词感受比较负面就情有可原,制度性支持少,就很难理解到这个词使用的意义本该是强调对non-native speakers的不公平,反而只能感受到英语母语的优势。而工作之后,同事来自全世界,法国波兰什么的,大家都略带口音就等于大家都没有口音(不是(

我是比较不喜欢躲开制度性支持,把问题简化成自我和解的,好像生活中的问题是自己看开就能解决的一样。不再学英语,但是生活在一个必须展示优秀英语水平的环境里,不是更可怕。尤其她是哈佛的,我觉得她的水平不止如此,她应该有能力讨论“我们需要/想要什么样的机制”,但选了sns上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表达,会给我讨巧的感觉。但如果这样表达对她本人的意义是让她feel empowered,那我全力赞成。

读了JEBO最新关于团队领导力性别差异的研究,把4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3人小组,每组随机指定一名领导。结果发现,女性领导的小组表现明显更佳,但不是因为领导自己表现更优秀,而是小组成员发挥更好。有趣的是,男组员对女领导普遍评价偏低,女组员对女领导评价则较高。

研究到此结束,但我觉得值得思考的是:

1. 相比赤裸裸的性别晋升障碍,现代玻璃天花板往往体现在社会对领导力的偏见,侧重以男性为模板的阳刚领导特质。缺乏对领导风格的多元认知让女性的领导力无法得到应有的肯定

2. 传统对领导力的判断大多基于个人能力,忽略对团队表现的提升。部分原因当然涉及评估难度,一个领导对团队表现的作用只能靠下属反馈,讽刺的是,很多下属都倾向把自己的进步归功自己(是的,说的就是普信男),有的甚至会反过来视自己突出的表现为领导无能的证据。量化领导对团队整体表现的作用对证明女性领导力至关重要

3. 研究再次破除职场雌竞的刻板印象。但更重要的是,谈到职场上Girls help girls 一般只会想到身居上位的女性提携女后辈,但事实证明,女下属对女上司的肯定也十分关键

Maria De Paola, Francesca Gioia, Vincenzo Scoppa, Female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and percep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Volume 201, 2022, Pages 134-162, ISSN 0167-2681.

从韩国度假回来的同事给我带了一个,呃,防弹少年团的周边​:aru_0160:

國家地理雜誌:考古發現獵殺大型獵物的獵人有30-50%都是生理女性。

看來“男性強壯負責狩獵 女性柔弱但細心負責採集”是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男性掌握絕對話語編造的“上古女德”謊言。

twitter.com/TeiaOKOK/status/15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