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最近看一位主播播一个游戏时时不时提醒观众不要剧透,包括软剧透。如此用心地避免剧透在现在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我看一部作品也想保持一种全新的体验——不只是剧情,他人的感受诸如「结局无法接受」之类都会构成剧透。

于是不禁想,剧透这个概念以及现在对剧透如此敏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观众对剧透的高度敏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作品的看点至少有一部分在于初见的新鲜与冲击。但这似乎不是理所当然的。古代的艺人在讲三国志的平话时,听众不都知道最后诸葛亮会失败这个结局吗?元杂剧的剧本大多是对前代故事的改编,西厢记也好窦娥冤也好赵氏孤儿也好,当时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在知道结局的前提下去看的吧?换言之,他们不仅不防范剧透,甚至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已经默认观众是知道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的了。古希腊史诗的听众也是,谁不知道特洛伊最后会陷落,奥德修斯最后会回到故乡?乃至其中的种种细节,阿基琉斯什么时候参战,赫克托尔什么时候会死,大家都是知道的吧。但似乎没人介意这个。
(反过来说,一个对中国历史完全不了解的人,看到诸葛亮死的地方可能会非常震撼,这种体验大概是在读三国志之前就对大致剧情有所了解的人从一开始就无法得到的)
日本中世的时候有不少源氏物语的梗概书,因为当时的种种文学都需要源氏物语的知识,但对当时的人来说源氏物语部头又大,语言又难读(对现代人来说也是),所以他们很多人首先是看梗概书进入的。当然这和纯粹享受剧情不大一样,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对源氏物语的故事没有兴趣,是为了其他目的不得不知道这些东西,就像为了文学史的考试得知道一些没看过的小说的剧情一样。但既然有大量的梗概书出现,不想被剧透的人恐怕也很难不被剧透吧。看源氏物语的古注释书,人家开头就把整个故事的梗概丢上去了……

记得以前读茨威格的狄更斯传时,他说狄更斯在连载某部小说时,大家每个月都期待新的一期,想知道某个人物怎么样了。这种对完全未知的故事的期待和古代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期待我相信从古至今都有,就算古代的人们都知道结局,他们还是会对后续的展开有所期待。但从对剧透是否敏感来看,这种期待的比重和性质一定是不同的。这个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剧透变得对作品的伤害有这么大呢?很好奇有没有相关的研究……

《如果向流浪者提供 7500 加元的无条件资助》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慈善组织 Foundations for Social Change 合作,在 2018 年向温哥华地区的 50 名流浪者一次性资助了 7500 加元,这笔资金的使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如何使用钱,以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另外 65 名流浪者没有收到任何资助,他们组成了对照组。研究人员还邀请 1100 人对流浪者如何使用这笔钱进行预测,这些人预测大多数人会花更多钱在酒精、毒品或烟草等上面。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报告,预测完全错误。收到无条件现金资助的人没有增加在毒品、烟草和酒精上的支出,反而增加了在食品、 | solidot.org/story?sid=76031

这个转折是我没想到的……

俄军遗孀们支持普京,因为家暴的老公被送去战场,换来了抚恤金……

RT:

我并不讨厌纸吸管因为我每次去光顾的那家奶茶店的纸吸管确实质量很好,很好戳也完全不会软掉。我以前在德国去的那一家热饮很容易软,我跟他们抱怨的时候他们说已经在寻找质量更好的了。
所以是有合格的纸吸管的!

我妈说以前我情绪波动大,现在好很多了。我说哪有,我现在才算是情绪波动大,以前那是绝望的低谷!
我妈还说以前我总爱抱怨,我一时没想起来我在抱怨什么,她提醒我才想起来,不就是我前室友和我教授那两个人渣吗?可是我换个环境就不抱怨了,那能怪我怨气重吗?我妈当时还总教导我,说有些人就是那样的,你又改变不了他们,为他们生气不值得。她学习庄子很有心得,现在看到烦人烦事反倒是觉得好笑了。可是凭什么我要忍人渣?那纯粹是人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自我安慰的话罢了,我妈明明有那么多机会改变环境,却偏偏要学习古人的大智慧。明明知道自己嫁的不是什么好人,却非要劝自己又不指望这个人过日子没必要计较,真是有毛病得很。

我跟我妈说我在迪拜转机,我妈说迪拜诈骗很多的,让我小心。我惊呆了,我说我机场都不出,就停留三个小时,能遭遇啥诈骗,国内是不是搞反诈搞魔怔了。
结果我妈说是真的啊,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诈骗特别多,都是身边人,哪个亲戚的挚友就被骗了好多钱,她还有一个穷得要死的学生都被骗了一万六,不知道怎么那么蠢,紧接着就说她自己也被骗了两万。
我…?
她就说是她一个熟人,以前她在哪哪工作的同事,人品特别好的,当时搞投资赚了几百万。前段时间推荐她加入,她不懂投资但是因为信他的人品就投了七千,后来又追投了一万四。结果没想到是诈骗,他也被骗得血本无归,现在跟妻子离婚了,孩子也不认他。
她说也还好她就被骗这一次,但是我想到她上次说跟同事去哪里哪里玩,几千块钱买了一个玉,特别便宜,我就觉得应该不止这一次,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都觉得蠢,到自己身上就非常合理了。
我是从小就知道要提防诈骗的,但是现在反诈热火朝天到这个地步还是超出了我的认知的。上次我妈跟我说缅北的事情,我说没必要吧人家那么大一个地方又不可能人人搞诈骗,不要因为一些搞诈骗的人就对整个国家带偏见。现在我觉得也没啥好理论的了,大概事情确实发展到了我没法推理的地步了……

Show thread

我买了买了!九月底去新西兰!四舍五入我可以连过三个夏天​:ablobcall:

Show thread

草,昨天就看好了机票但是因为懒没有买,今天再看就降了 200 欧!

IRS 来信,告诉我退税算得不对,他们按正确数字退了。我一时有些恍惚,IRS 知道我应该交/退多少钱的,所以每年四月我殚精竭虑填表报税,只是因为这个机构想……考考我。

作为出生起就生活在沿海城市的人,衷心地告诉每一个人:
不要对台风和暴雨等灾害放下警惕。宁可躲一躲,也不要侥幸出去搏。

我现在可能就是那种老船员老渔夫的心情,因为接触真的很多,身边人是怎么被台风或者海水倒灌给夺走生命的都是有的,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

请敬畏这一切,不要拿你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欺山莫欺水,当海水波涛翻涌的时候,一个浪就完全可以直接把沿岸石板路上的成年男人体量给卷下大海的,只需要一瞬间。
——这是我亲戚的挚友付出生命的警示🕯️

看到网友说,一上来就摸猫肚子,相当于别人和你打招呼,你一把摸向了人家的裤裆
我:…………
(心虚,但死性不改

If you are drafting figures for a scientific paper or presentation, remember that scidraw.io/ exists: a repository of free SVG cartoons for science.

#SciDraw is supported by the Sainsbury Wellcome Centre – @SWC_Neuro

All content on SciDraw is shar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BY) unless stated otherwise.

#inkscape #SVG #science

于是我又想玩 project diva 了!看了看 steam deck 上的版本,一个个巨大的 XYAB 好丑啊!

Show thread

我玩 steam deck 一大痛苦就是记不住 XYAB 键分别在哪里,每次需要紧急作反应的时候我都要先看一眼键盘,导致错过最佳时机。A 和 B 哪个是确认哪个是取消我也分不清楚。
但是 PlayStation 的键位我记得好清楚…十多年前玩过 PSP,后来 PS4 玩过一点但很少很少,可能四年没碰了,但我刚刚还是一下子就想起来了。
我感觉可能是 switch 的问题,XY 还有 AB 跟我的 steam deck 是反的

我真的不太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游戏总爱讲个什么故事,想讲故事的话可以专门去做文字类/讲故事的游戏啊,为什么要在任意类型的游戏里面插入故事,游戏不就是应该提供一种新玩法的吗。。

Show thread

前段时间听人推荐 dave the diver 来着,说是白天钓鱼晚上端盘子的休闲游戏,我就试了一下,结果钓鱼是休闲的,但是整个游戏不断地在被故事打断,读文字读得我头要炸了…现在游戏这个文字量是正常的吗…我玩游戏大概是一点文字都不想读…

Holländisch ist teilweise schon witzig. Die heute entdeckte Lautmalerei gefällt mir richtig gut:

🇩🇪 - 🇳🇱
Fahhrrad - Fiets
Moped - Bromfiets 😄

*brumm brumm*

Show older
Rhabarberbarbarabar

本吧服务器位于德国。欢迎小伙伴们分享生活和语言豆知识。
新用户注册请
1. 填写详细的申请理由,或者附上别处的社交账号。
2. 给出 Rhabarberbarbarabar 的中文翻译。